僅用一年就下水,西太“準航母”又多了一艘,我國同類艦還未出現

昨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開始試航。而今日,2018年5月14日下午2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南棒第二艘LPH 馬羅島號官方下水。標誌著其拖延已久的獨島級兩棲艦建造計劃又開始推進。

僅用一年就下水,西太“準航母”又多了一艘,我國同類艦還未出現

今日南棒發佈的圖片

注意前文提到的“官方下水”一詞。事實上這艘船早在5月9日就已經下水,但是經過了一些修整,官方公佈的下水時間是5月14日。相較於上一艘“獨島”號,這艘艦建造速度驚人。實際開工時間尚不明確,但是從能夠確認船體計算到下水不過一年時間。一方面是由於作為二號艦儘管有一些升級但是相對技術穩定。另一方面則也展現了作為造船大國之一的韓國其造這種技術含量一般的大鐵殼子還是較為迅速的。

僅用一年就下水,西太“準航母”又多了一艘,我國同類艦還未出現

建造中的馬羅島號,其建造速度確實很快

馬羅島號總體尺寸與獨島號相同,均為199米長,滿載排水量可能略有增加但是基本維持在20000左右。雷達系統和武器系統進行了升級。採用16聯裝垂髮系統,可以發射射程在40-50千米左右的中程防空彈。和前段時間中東土豪國購買的“防空型LPD”有異曲同工之妙。

僅用一年就下水,西太“準航母”又多了一艘,我國同類艦還未出現

馬羅島號更換新型相控陣雷達取代獨島上的三座標雷達

不過,馬羅島號上安裝的16單元垂髮系統是韓國國產的“K-VLS”垂直髮射系統,雖然可裝填韓國國產的“海弓”中程防空導彈和韓國國產的“K-ASROC”反潛助飛魚雷甚至韓國國產對地巡航導彈。但是通用性較差。從KDX-2開始韓國海軍都是把這個系統與MK-41混裝。

僅用一年就下水,西太“準航母”又多了一艘,我國同類艦還未出現

獨島號測試MV-22起降,馬羅島也具備這一能力

眾所周知,隨著2000年以後韓國經濟的騰飛,韓國海軍迅速從一支區域力量向外海擴展,到2008-2009年前後達到一個高峰,儘管現在看來KDX-3這種組裝貨也有問題,但是從外觀上看KSS-2\3 獨島、KDX2\3的現代感還是較為明顯。而且第七戰團的出現也體現了其走向外海的決心。在那個中國海軍剛開始批量造船,052D還不見蹤影的時候,甚至往往有一種棒子海軍都要壓過我們的感覺。


僅用一年就下水,西太“準航母”又多了一艘,我國同類艦還未出現

建造中的馬羅島

但是眾所周知的天安艦事件以及近些年來的東北亞局勢緊張導致韓國海軍將很多注意力轉回到了近海炮戰上。於是出現了尹永夏這種高速導彈艇和仁川級、大邱級。如果說尹永夏和仁川還屬於近海作戰艦艇,但是到了大邱級,又具備了一定的中遠海作戰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日漸陳舊的KDX-1。而隨著彈道導彈危機等原因,逐步緩過來一些的韓國海軍又提出建設三艘KDX-3的計劃。


僅用一年就下水,西太“準航母”又多了一艘,我國同類艦還未出現

KDX-3並不像其“看起來”那麼強大,但是也不容小覷

從當前進度來看,如果一切順利,一年後馬羅島號就能交付韓國海軍。即便三號艦有所推遲,韓國海軍依然擁有了當前東亞優勢遠洋兩棲艦隊(DDH的垂直登陸能力實際不行,而大隅就是個船塢登陸艦)。雖然總體運輸能力與中國的“六座大山”還有差距。但是在垂直投送方面具備優勢。而且還有一個“火力強大”的優勢(雖然這個優勢似乎意義不大)。


僅用一年就下水,西太“準航母”又多了一艘,我國同類艦還未出現

071垂直投送能力不足

現在,鬼子有了雖然蹩腳但是好歹算是“半個直通甲板”的大隅級(沒有機庫),南棒子有了雖然尺寸小設計侷促但是好歹算是直通甲板的獨島級。(不過這貨的外觀還是挺漂亮的),不知道傳說中的2萬噸級和4萬噸級的我國兩棲攻擊艦,什麼時候才能出現。

僅用一年就下水,西太“準航母”又多了一艘,我國同類艦還未出現

建造中的馬羅島號

由於前一段時間爆出日本可能購買F35B的消息,之後又爆出韓國的兩艘兩棲攻擊艦可能增加相關設備,改造為輕型航母。但是且不說耐火材料的問題,2009年獨島號曾經參加過青島觀艦式活動,當時展現了一般人視角下的機庫而不是攝影師藝術化特定光影角度下的機庫。實在是。。。。。嗯看看就行了......

僅用一年就下水,西太“準航母”又多了一艘,我國同類艦還未出現

馬羅島號CG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