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满为患的书协,他们的话语权是最没格调的存在|走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字成了件了不起的事情,若起古人于地下,他们一定会感到大惑不解。在我们身边,但凡能写两笔的都被尊称为书法家,他们不停办展览,出集子,有一些就这样成了名人。于是身边就有许多人都拼了命学写字,各行各业的,包括一些现任官员,都希望捞一顶书法家的帽子戴戴,仿佛会写字就是有文化了。

人满为患的书协,他们的话语权是最没格调的存在|走寻

要说过去,专门写字画画,地位并不高。借此糊口,更是难以启齿。至今,我们仍记得那位言辞激进的蔡邕,却没有人关心当时那些擅长鸟篆的姓甚名谁。

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

唐人讲求书学,但也强调“先文而后墨”。

人满为患的书协,他们的话语权是最没格调的存在|走寻

陆机《平复帖》

可见,书法从来不被当作纯粹的形式来看待,它还和伦理、文字、文学等密切相关,所谓舞文弄墨,不能文,墨便没有价值。

聪明的宋代书家们,他们站在唐人们所创下的高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的避开严谨的法度,形成“尚意”的艺术风格。“意”乃相对形而言,有神采之义。通俗点讲,即不计较字的具体形态,只关注心领神会,把握住汉字的精神本质。不强调具体形状,只注意共同规律,从而打开了“宋人尚意”的时代新风尚,开始了书法发展的新阶段。

也就是说,字的好坏,并不单纯取决于形式,而取决于形式背后的那个人。这一宋代建立的书以人传的传统,影响深远。

人满为患的书协,他们的话语权是最没格调的存在|走寻

黄道周《洗心诗》

清代的碑学,往往被认为更加形式化,然而形式感最强的“扬州八怪”的字,在后来的评价中并不高。

清代学者治学严谨,金石考据学得到空前发展,本不为人所重视的残碑断纸,竟成了考据学家寻觅的瑰宝。清代学者桂馥的《说隶》、翁方纲的《两汉金石记》等,给清代隶书的繁荣昌盛提供了学理上的客观条件,使清代隶书家得以对传统隶书进行符合汉字构架的局部改良,从而大大提高了清代隶书的艺术表现力。比如阮元的信札,熟练、率意而自信,所有的趣味都在不经意间灵光一闪,不像今天的展览体,连飞白都要事先设计好。自然还是做作,一旦分清楚了,也就摸到欣赏书法的门道了。

人满为患的书协,他们的话语权是最没格调的存在|走寻

阮元《题诗画轴》

在古人看来,写字再寻常不过,就是熟能生巧。今天令我们把玩不置的信札,当时很少有人将之当作艺术来对待,而这恰恰是书法最迷人之处。它不是纯粹的形式狂欢,而是不同的手感所传递着不同人的信息。你可以不认识他,却能从中揣摩他的性格、他的志趣、他的高明,甚至他的调皮。

看时人的展览,我们很少再能体会那种揣摩的乐趣。字的没趣,根本在于人的寡味与无聊。

人满为患的书协,他们的话语权是最没格调的存在|走寻

怀素《食鱼帖》

写字本身并不复杂,拿起毛笔,只要识字的都能写。我们说一个人写得好,是说他有驱遣毛笔的高度技巧,就像有人溜冰会摔跤,有人则潇洒自如,随心所欲。但写字也不是越潇洒越好,孙过庭说“能速不速,是谓淹留”,淹留既可能是技术上的要求,也可能是美学甚至伦理上的要求。

人满为患的书协,他们的话语权是最没格调的存在|走寻

孙过庭《书谱》

含蓄最难,有十分,不经意间只展露两三分,读者就会想,这个人另外七八分是什么样子,于是就有了想象的快乐。

因为学写字的人多,大学里的书法本科也应运而生,甚至还出现了以写字为主要课程的博士教育,培养出一堆博士书法家。然而,当写字从整个历史文化的脉络中被剥离出来,成为一个专门训练的技巧,其最大的危机就是书写的形式化,而书法恰恰不纯粹靠形式来餍足人心。

人满为患的书协,他们的话语权是最没格调的存在|走寻

杨凝式《夏热帖》

一个合格而负责任的老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向学生描述当书法家的美好前景,尤其不能以自己能卖几张字为例,而是要向他们讲述先文而后墨的道理,趁着年轻多读点书,学会思考,即使学书不成,还能干别的。

如果学得一身憎恨读书的习气,纵使有几分写字才能,终究泯然众人。过去三十年,我眼睁睁看着那么多有才华的人一个又一个堕落下去,没有学识与格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全是白搭。

人满为患的书协,他们的话语权是最没格调的存在|走寻

黄庭坚《雪寒帖》

最没格调的,当然是存在感越来越成问题的协会。这个协会除了基本的官员架构,还设立了各种极不专业的专业委员会,看起来人满为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协会掌握着谁是书法家、谁是好书法家的授予权。这个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组织,早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剩下的,只有排坐坐吃果果的直白企图。

说今天书法界乱象一片的,大多是在组织里有位置的,他们不希望出现任何变化,不希望既得利益被新来的人挑战与瓜分。在过去,要想挑战还真难,他们有组织、有展览、有媒体,大家都得挤上这座独木桥。

人满为患的书协,他们的话语权是最没格调的存在|走寻

索靖《月仪帖》

倘若借着这样的机缘,让写字重新成为生活中的一件寻常事,人们从写字中获得乐趣,也获得教益,也许我们可以对书法的未来仍然抱一份希望。如果大家的煞有介事,不过是想混成名利双收的书法家,这个时代的出息就太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