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畹町,在雲南瑞麗,最小的國家級口岸城市,隔著一條小河,和緬甸毗鄰而居。

從瑞麗坐小麵包大約四十分鐘,就到了畹町。畹町本地人口只有一萬人,可是畹町在抗日戰爭中承載的歷史使命,卻成了很多人不遠萬里前來探訪它的最大理由。

畹町橋。共有兩架橋橫在河上,一架供遊客觀光拍照,一架由戰士把守,只有兩國邊民才能通行。河的那一邊,就是緬甸九穀鎮,邊民自由來往,友好互市。所以別看畹町小到幾乎袖珍,卻是各國物資的集散地:歐洲的化妝品,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首飾及工藝品,緬甸的小食品、珠寶玉器,在這裡都可以買到。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軍封鎖了所有的對外海陸通道,為了打通國際交通線,我滇西二十萬同胞以血肉之軀築成滇湎公路,三千多名海外招募來的南洋機工日夜兼程,將大批國際援華物資通過畹町橋運往抗日前線,十萬遠征軍將士踏著畹町橋出境抗日。

畹町橋默默地見證了這一切。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畹町和緬甸只有一線之隔。當地人說,經常能聽到對面穿來槍炮的聲音,有時候,甚至有流彈飛過。

“北有宛平,南有畹町”的大牌子下,一個穿著籠基的邊民走過,我看不出她是中國人,還是緬甸人。無論如何,在我們的土地上,陽光是安詳的,寧靜的。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畹町雖然小,可玩的地方卻還有,畹町橋,中央銀行舊址,南洋機工紀念碑……居然出乎我意料的整齊。

史迪威公路國內段起點。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遠征軍博物館。殘破的車輛,讓人想起當年戰爭的慘烈。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這棟樓,就是民國時期的中央銀行舊址,底層居然還是騎樓的設計,門樓上攀滿了青藤,年代感撲面而來。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位於山頂的南洋機工紀念碑。

滇緬公路修成後,大批國際援華物資從這裡運往國內抗日前線,一時駕駛、維修人員奇缺,前線後方紛紛告急。一九三九年,在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號召下,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的三千兩百多名青年機工,分批迴國支援抗戰。他們中,有一千餘人犧牲,一千餘人在抗戰結束後返回僑居國,還有一千餘人留在中國生活。

這是雲南人民為他們建造的豐碑。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下得山來,在街邊找家緬甸風味的小吃點,要上一碗泡魯達,休息一下。

泡魯達是緬甸風味小吃,椰子水裡放上椰絲,各種水果粒,西米露,炸麵包片,再加個冰淇淋,一碗下去,能頂半飽。簡直是我的大愛。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三角梅開得爛醉,花葉交織成豔麗的網,微風過處,花瓣就慢悠悠地飄落下來。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在瑞麗,如果想看純風景,那莫里熱帶雨林一定是首選。從畹町出發,坐個小三輪,很快就到了景點。

整個景區小而精緻,攀滿寄生藤蔓的參天大樹,散養的在草地上旁若無人地踱步的傲慢孔雀,飛瀉而下的瀑布,溫泉,山陰道上,滿目青翠。

走進去,就被茂密的植物包圍了,空氣似乎都是透明的。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清澈的溪流在山道邊流淌,一路相隨。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盡頭就是莫里瀑布,巨大的白練似的從幾十米高的山崖上傾落下來,發出陣陣轟鳴,還沒走近,濛濛的雨霧就撲面而來,溼了頭髮衣衫。可是儘管水流從高處跌落的衝擊力如此之大,潭水還是清澈見底。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傳說這是佛祖在此地修行時,沐浴的地方。水溫常年保持在20度左右。我把手伸進池子感受了下,果然是溫的。好想脫了鞋,坐下泡個腳啊!

中國最小的口岸城市,經常能聽到對面傳來的炮火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