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地,沒有爸媽的飯菜,沒有催人的嘮叨

春節假期結束了。告別爸媽,踏上遠行的列車,又要開始那段早已經週而復始的生活了,那個地方再熟悉,依舊無法承載自己。所有裝在行李箱裡的眷戀,統統變成了心上的縈繞,久久不能散去。離家千里,每年這不到7天的假期,是從畢業後與爸媽,最長的交集。歸家路途遙遠,還是會帶著滿心歡喜。因為知道,家裡會有人驕縱你的小脾氣,不會給你無端的委屈,不會把所有的難題攤到你面前,不會斤斤計較關於你的得失,不會讓你生氣到半夜捂著被子流眼淚。

在異地,沒有爸媽的飯菜,沒有催人的嘮叨

他們總會笑笑的看你,重複著和你視頻聊天時說的那些話,自己一切都好,讓你不要掛心。可視頻裡看不清的是他們日益加深的皺紋,和那早已經不能掩蓋的黑白相交頭髮。你是他們眼中永遠的孩子,他們卻不能做你期望裡永遠年輕的父母。“老”成了歲月裡很殘忍的字眼,警醒著自己,那些曾包裹著自己所有幼稚的懷抱,漸漸會變得鬆弛,直到自己完全失去。

在異地,沒有爸媽的飯菜,沒有催人的嘮叨

身邊的很多同事,總是會抱怨自己回家被催婚,或是問及工作薪資的恐懼。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也有著同樣的煩惱,可每當看到回家後桌子上滿滿都是自己愛吃的東西,水果點心,零食飯菜,他們再沒了小時候對自己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的管束 。會著急的把你喜歡吃的飯菜替你夾到碗裡,會幫你拆開從小他們覺得是垃圾食品的小吃。

在異地,沒有爸媽的飯菜,沒有催人的嘮叨

總是在這時候他們也愛問你,關於戀愛,結婚,升職加薪的問題,可如果你能夠摒棄煩躁會看到他們雖然嘴上說著你老大不小的話,手裡卻始終一直拿著你最愛吃的東西。你也許就會明白:他們沒有那麼胡攪蠻纏,只是想要把眼前能想到的最好的都給你,所以那些話也不過是他們的藏在心底的關心,並不知道那是你心頭的逆鱗。於是,所有的不能容忍都變得沒有了意義,因為那總是強調不想被幹涉的自由人生,有一半是為他們堆砌起來的。論及失去,我更願意換種方法去珍惜,至少可以不讓他們傷心。

在異地,沒有爸媽的飯菜,沒有催人的嘮叨

同是外漂泊的朋友說:“走的越遠越久,他鄉會成為故鄉,故鄉卻成了遠方。”可那個“故鄉”不會有站在門口翹首以盼的親人,不會有歸家後早已曬的溫暖的被子,不會有離開時滿滿的零食和人還未到就已接到問安電話的焦急。小時候,鄉愁是春節回家,長大了,鄉愁是一家團聚。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又要開始上班了,記得快快長大,也要記得常常問候爸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