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亲王载沣是溥仪的亲爹,他在溥仪称帝期间担任摄政王,曾经罢黜过袁世凯,权利不可谓不重。但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他评价不高,总体说来,溥仪认为载沣办事能力差,性格懦弱,不堪大用。图为青年期的载沣,后期上色,不多见。


醇亲王载沣是溥仪的亲爹,他在溥仪称帝期间担任摄政王,曾经罢黜过袁世凯,权利不可谓不重。但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他评价不高,总体说来,溥仪认为载沣办事能力差,性格懦弱,不堪大用。图为青年期的载沣,后期上色,不多见。

载沣也尝试过挽救大清,怎奈大清早已腐朽破败,正一头扎向历史的坟墓拉都拉不回来。加上载沣虽然性格忠厚,但能力有限,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他无力回天。

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载沣当年听从慈禧的命令,让溥仪当上了皇帝,实际上是把整个家都置于危险中。载沣作为一个父亲、一家之主,并未很好地保护这个家庭。这个评价其实有失公允,慈禧的命令,谁敢违抗?

溥仪曾引用满清遗老的话评价载沣:“与王公大臣常相对无言,即请机宜亦嗫嚅不能立断。

载沣的福晋、溥仪的生母瓜尔佳·幼兰,因为被太妃训斥,回家一时想不开吞鸦片自尽,载沣知道内情但并未追究。

袁世凯复出之后,载沣辞官回家。无官一身轻,他乐呵呵地对家人说:今后终于有时间抱抱孩子了。图为载沣在上海与洋人合影

载沣放弃抵抗、顺应时代潮流的举动,在当时是很得人心的。但在满清遗老遗少眼中,载沣的行为是怯懦无能。比如他的弟弟载涛就曾评价载沣,说他“遇事优柔寡断,人皆说他忠厚,实则忠厚既无用之别名。”

溥仪在长春称帝后,前来劝载沣搬到长春居住的络绎不绝,而载沣则是铁了心,任你如何软磨硬泡甚至威逼利诱,就是不去趟伪满洲国的那滩浑水。这点难能可贵。

载沣不问政事以后,修身养性云淡风轻,终得善终,唯一的遗憾就是他临死前溥仪还作为战犯被关押,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载沣虽看似处处妥协,但他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载沣究其一生未向日本人屈膝,且得善终,这是载沣在当时的环境之下,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了。图为清朝钱币上的载沣像。

溥仪对载沣的评价,应该说是不够客观公正。满清的灭亡是因为它从根子上已经腐烂,并非载沣一己之力可以挽救。载沣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的历史判断力甩儿子溥仪好几条街。再者说,载沣气节很好,无论怎样,绝不与日本人合作,溥仪应该向他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