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美文:花落不沾衣

人間的四月天總是這樣“萬紫千紅休巧笑,人間春色在檀心”的風雅與情深。

青蓮美文:花落不沾衣

而每一個清明,似乎也應該要落一場雨,或者下一場桃花雪。在舊時光裡與老友敘舊,甚至是與逝去的故人在夢裡相逢,才會將心中的哀與思念寄託的淋漓。

這個清明,深圳無雨,陽光有些微暖,令人不禁只想到奼紫嫣紅開遍的春色。

一盞清茗相伴,無知無覺中就忘卻了人生的浮浮沉沉,一杯春水清冽,令人心怡,喝到心靜,明心見性。

青蓮美文:花落不沾衣

大約從記事時起,便是知曉清明這一天也叫寒食節。

清明的前一天,母親便烙好了麵餅,早早煮一盆雞蛋,這一天便再不著一分煙火。餓了就餅卷雞蛋,也就是一天的伙食了。

現在想來是清苦的,可是那時剛剛解決了溫飽,能有面餅雞蛋都已經是無上奢侈了。

對於小孩子們盼望的原因,當然不只是可以犒勞自己,可以拿雞蛋染得紅紅綠綠在小夥伴們面前炫耀,更是清明這天每家每戶都要結一個鞦韆。

青蓮美文:花落不沾衣

坐在鞦韆上,搖搖曳曳,飄飄然然,就如穿花繞枝的蝴蝶,翩然飛舞,一串串的歡聲笑語便也飄蕩在小村的上空,嫋嫋不絕。

這一天,人們更願意三三兩兩結伴到野外踏青去。

春柳如絲,桃李芳菲,花開正盛,如煙似霞,溪水聲喧,遠山如黛,便是野花也齊整整的開出了花朵,在春風中書寫無盡的歡欣。

縱使有早開的花落下,也是花枝蔽空、花瓣覆地,漫步其中,花雨紛紛,披一身的落紅,被芬芳氤氳欲醉,更一番“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的詩意盎然了。

青蓮美文:花落不沾衣

既然有一個假期總不能隨便就辜負了。

先生定了去一個朋友開的農場,可以摘菜,可以住宿。想一下,再回歸一下農村的生活也是不錯,便心下欣然。

這是一處遠離都市坐落在青山腳下的小村。

村子並不大,掩在一片片綠雲般的荔枝林中,曲徑通幽,卻也別有一番沉靜滋味。

車停在一處矮牆的院落前的荔枝樹下,前面便是一處溝渠圍繞的大片菜地。

一下車就聞到了如蜜糖一般香甜的味道瀰漫在空氣中,細細找尋才知那是荔枝花的香氣。

只是沒有想到那如小米粒般密密匝匝的小花,會有如此馥郁的花香,清甜沁心。

再細細看去那小花朵的蜜汁居然流淌了出來,在陽光下泛著星星點點的光。拿手指輕觸一下,粘稠的蜜汁便粘在指尖,甜潤清香。

青蓮美文:花落不沾衣

菜地裡的各色蔬菜在陽光下舒展著綠色的生機,微風拂過,淡淡的農家肥的臭和著青草的香,就這樣入鼻。抬頭便有稍遠處的連綿青山入眼,一份悠然恬靜的田園感覺入懷,確實這就是農村的味道了。

入住的小院子鋪了青石板的路,蜿蜒在幾顆高大怒放的荔枝樹間,枝葉蔽日,庭院深深,美其名曰:日落而棲。

入住的二樓陳設簡單,兩張寬寬大大的竹床,原木長條的几凳,小小的窗子,兩邊掛著驅蚊的香包,暗綠的窗紗,將室內映襯的更加清幽。

推開窗頁,荔枝花的清香撲鼻而來。深深吸一口氣,這就算迴歸自然了吧。

青蓮美文:花落不沾衣

出了房間是一處廳堂,原木的茶桌,原木的條凳,雖有茶具,可惜忘記了帶茶,竟是不能在這悠閒的所在體會一下煮水烹茶的愜意。

兩扇厚重的木質門,古樸的銅環,可惜少了兩幅門板上的對聯,顯得有點欠缺了。

門外是回合的陽臺,有竹椅可以閒坐。對面圍牆外便是一株高大的枇杷樹,一方春水微漾的水塘,一叢叢的野草閒花,有風拂過,微微的薰染。

轉到陽臺的另一端,便可遠眺一下群山綠地。若有若無的青煙飄忽在山間,彷彿天上人間就在那雲上。

青蓮美文:花落不沾衣

晚飯是幾個簡單的青菜,更有先生親自下廚烹飪的全雞,幾杯紅酒,一碗白飯,居然令家人感到無比的滿足。

夜色漸濃,因為入睡還早,便沿著村子有路燈的村路漫步。路邊皆是探出荔林的荔枝樹枝,甜潤的花香在夜色的寧靜中愈發感覺濃郁。

大約這裡的村民都遵循著日落而棲的生活方式吧,一路走來並不見一個人影。偶然有燈火從小院深處透射出來,昏黃且安祥。

耳際除卻自己的腳步聲,偶然與家人的幾句對話,便只有天籟下林間的小蟲呢喃,或者幾聲並不響亮的蛙鳴。

微涼的夜風,寶石般的天幕,一閃一閃的螢火蟲,四野寂寂,安靜的令人幾欲流淚。

忽然一下想起了那首《烏蘭巴托的夜》。

烏蘭巴托的夜是那麼靜,那麼靜,連風都聽不到…此刻這裡的夜也是那麼靜,那麼靜。

此際,腦海中能夠表達便只是這一個字:靜!無可替代。

青蓮美文:花落不沾衣

就如那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直與圓,看似平常,卻是最值得細細品味,餘韻留香。

漫漫滄海,悠悠河山,最是草木年年如故,陪伴千年明月,四海八荒,亦可從容。

此刻,在這最貼近自然的山野,守著流年,陪著草木,花落不驚,從容淡遠,亦可虛度時光,亦可修煉心境,如此甚好。

青蓮美文:花落不沾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