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善中日關係,安倍摘下了戴慣的有色眼鏡

李若愚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研究員

春風送暖,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到訪東京恰如4月的春風,為中日關係注入一股暖意。判斷中日關係的冷暖似乎有一個不成文的標準,那就是兩國高層互訪的頻度與層級。王毅雖然曾長期擔任駐日本大使,但這次卻是2013年其擔任外交部長以來的首度訪日。

為了改善中日關係,安倍摘下了戴慣的有色眼鏡

由這一點看,前幾年的中日關係確乎有些“冷冷清清”。 而這次,王毅外長不僅在4月15日與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長談了4個小時,還在16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並就兩國關係展開會談。同時,儘管媒體的關注點都聚焦在王毅國務委員身上,但其實王毅委員並非單身出訪,隨同出訪東京的還有商務部長鐘山、財政部長劉昆等多名副部級以上領導幹部。如此多的政府要員同時出訪日本,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重啟中斷了8年的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中國的GDP在前些年已經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但是日本在世界經濟中仍然佔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GDP全球排名第二的中國與全球排名第三的日本顯然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尤其是去年安倍摘下了戴慣的有色眼鏡,重新審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後,逐步承認“一帶一路”倡議對維護世界秩序的積極意義,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有機會投身到“一帶一路”的實際建設之中。在這次與王毅國務委員的會見裡,安倍也向中方示好:“期待‘一帶一路’建設能夠有利於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為了改善中日關係,安倍摘下了戴慣的有色眼鏡

同時,安倍還提出:“日本同樣重視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主張按世貿組織規則處理經貿問題。”這一表態顯然是針對由特朗普無端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按照對日美關係簡單、片面化認識的思路,由於日本對日美軍事同盟的依賴性,日本在很多方面必須盲目追隨美國,圍繞中美貿易摩擦日本也應機械地照搬美方立場。但安倍的表態顯然突破了這一認識。

其實,面對特朗普上臺後以“美國第一”為口號推行的貿易保護政策,日本所面臨的情況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時,他在經濟問題上重點提出的國家除了中國以外還有一個國家,那就是日本。特朗普早就對美日貿易逆差表示擔憂,並稱日本對美汽車出口存在不公平行為,指責日本政府操縱日元匯率以獲取不公平競爭優勢。

為了改善中日關係,安倍摘下了戴慣的有色眼鏡

在中日關係遇冷的前些年,經貿關係一直髮揮著維護中日關係大局的“壓倉石”和“穩定器”的作用。但是“壓倉石”和“穩定器”只能保證“不翻船”,中日關係的高速發展還是離不開政治上的互信。筆者注意到,包括安倍首相本人在內,2017年全年沒有一名安倍內閣的現職大臣去參拜靖國神社,這無疑是一個可以取信於人的利好因素。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有識之士非常重視民間交流在中日兩國關係中的正面作用。今年的兩會中,全國政協委員高洪就圍繞“推動中日青少年交流”提出了相關議案。就當下來看,中日兩國的民間往來已經讓在民眾層面為中日兩國的互信播下了種子。現在還有進一步發展餘地的則是兩國高層的政治互信。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這既是總結過去40年中日關係得失的機會,也是在新時期推動兩國友好關係的契機。王毅外長的訪日只是一個開始,根據日本媒體披露,李克強總理很可能出席下月在日本舉行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而到了明年,G20峰會已經確定在大阪召開。如果日本在中日關係上能保持與中方相向而行,不出現倒退,屆時習近平主席也有可能出訪日本,那無疑會是中日兩國睦鄰友好關係承前啟後的重要節點。在筆者看來,只要日方不再就兩國之間的敏感問題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並嚴格遵循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各項原則,就實在看不出來中日兩國關係有什麼搞不好的必要性。畢竟,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歷史證明,中日友好事業對兩國和兩國人民有利,對亞洲和世界有利,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和精心維護,繼續付出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