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最流行的建築幕牆施工工藝

一、主要施工工藝流程

預埋件糾偏→連接件定位放線→連接件安裝→連接件安裝驗收→鋼立柱的定位放線→鍍鋅鋼立柱安裝→鍍鋅鋼立柱安裝檢驗→橫樑定位放線→鍍鋅角鋼安裝→整體鋼骨架安裝驗收→石材面板定位放線→石材面板安裝→石材面板安裝檢驗→塞泡沫條打密封膠→清洗交驗。

二、施工工藝流程網絡圖

三、連接件安裝工藝

1、連接件安裝工藝流程

熟悉圖紙及技術交底→熟悉施工現場→尋準預埋件對準立柱線拉水平線控制水平高度及進深位置→點焊→檢查→加焊→防腐→記錄。

2、施工步驟

連接件安裝的質量與否是關係到幕牆安裝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該部份工作還包含預埋件的偏位處理,防雷的連接等。

連接件安裝之前,預埋件有偏差的需先按設計要求進行處理,無預埋件的需進行後埋處理,後埋處理採用後埋件通過植化學螺栓與砼結構牆連接,確保安全、經濟又能滿足相關規範及設計要求。

連接件安裝調整:連接件安裝時,先宜暫時固定在節點位置,等幕牆豎料安裝至少相鄰三根後,調整連接件並注意相鄰豎料的平整(骨架調平還可利用連接件調節孔進行調整)。

本工程連接件與埋件均通過焊接進行連接。連接件先固定在埋件上,預埋件偏差的需先按設計要求處理,無預埋件的需進行後埋處理(後埋處理採用後埋件通過植化學螺栓與砼結構牆連接),確保安全、經濟又能滿足相關規範要求。安裝至少相鄰三根豎料後,調平連接件並注意相鄰豎料的平整(骨架調平還可利用連接件調節孔進行調整)。焊接需確保安全、質量以及焊縫寬厚度,及時除掉焊渣報驗。

驗收合格後,需進行防腐處理即塗刷防腐漆。

3、連接件安裝驗收

(1)驗收依據:

《金屬與石材幕牆工程技術規範》 JGJ133-2001

《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範》 GB50210-2001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 GB50205-2001

《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GBJ301-88

(2)質量要求:

1)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做到無圖紙或圖紙不符合規範不施工;

2)焊接必須先進行點焊,待連接件調整符合要求後再行滿焊;

3)埋件與連接件點焊要求必須可承受骨架重量,與作業載荷為準;

4)焊接連接的焊接長度及高度確保圖紙要求,無裂紋、焊瘤、氣孔、夾渣;

5)做好防腐處理,所用的無機富鋅漆的所塗厚度必須不小於100μm,氯化橡膠面漆厚度不小於80μm;

6)做好質量及隱蔽驗收記錄:對每道工序的檢查、驗收、返工等質量情況進行詳細記錄。記錄包括施工人員、時間、工作面位置、質量情況、返工情況、補救情況、驗收人員、各項指標、驗收結果等內容。經現場監理驗收合格簽字後進行下道工序安裝。

7)連接件安裝偏差控制(mm):

標高 ±1.0(有上下調節時±2.0)

連接件兩端點平等度偏差 ≤1.0

距安裝軸線水平距離  ≤1.0

垂直偏差(上下兩端點與垂線偏差)  ≤1.0

兩連接件連接點中心水平距離 ≤1.0

相鄰三連接件(上下、左右)偏差  ≤1.0

四、鋼骨架安裝

1、鋼立柱安裝

立柱安裝在全部幕牆安裝過程中由於其工程量大,施工不便,施工難度大、精度要求高而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如果立柱安裝正確,則整個幕牆工程質量和進度都較易控制了,故此作業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管理上都要分外重視。

(1)工藝概述

立柱是通過螺栓與連接件連接固定。安裝時,將豎骨料(鋼立柱)放入兩連接件之間,在豎骨料與兩側連接件相接觸面粘貼防腐墊片,穿入連接螺栓,並墊入平、彈墊,調平、擰緊螺絲。

  (2)立柱定位放線

熟悉瞭解圖紙,檢查圖紙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是否有弄不懂的問題→準備所有的工器具→做好準備工作→在施工現場找準所開線的位置,在關鍵層打水平線→尋找輔助層打水平線→找出立柱放線定位點→將定位點加固→拉水平線→檢查水平線的誤差→調整誤差→進行水平分割→複查水平分割的準確性→吊垂直線→檢查垂直度→固定垂直線→檢查所有放線的準確線→垂點清查轉角,變面位置的放線情況。  

(3)施工工藝

1)熟悉圖紙的過程是對整個工程的瞭解,在施工前對圖紙面的圖紙作出全面的瞭解,弄清楚整個位置的主導尺寸,收口位置尺寸、轉角、收口的處理方式,以及整個建築設計的風格,並對整個施工組織設計有明確的認識,對施工進度的控制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法、方案。

2)在正式施工前,要進行施工準備,準備的內容有:

a、人員準備。人員準備包括:人員結構、技術水平、新舊人員的搭配等情況。

b、工器具準備。在放線前對工器具的準備要檢查是否缺什麼,是否使用正常,儀器是否準確,誤差是否在規定範圍內。

c、材料準備。

3)在施工現場找準開線部位,並對其周圍環境進行了解,對照圖紙將轉角位、軸線位、變高變截位一一對照,以保證放線的準確性。

4)選擇好關鍵層,將關鍵層清理乾淨,防止雜物對開線的影響,並在關鍵層找出關鍵點並固定加固好此點,並對此點用水準儀抄平,以便按需要找出水平線。

5)根據幕牆施工需要,單純在關鍵層打水平還不足以確定立柱的定位,為了保證立柱安裝的誤差在規定範圍,在放線時還需要尋找一個輔助層打水平,以保證兩點形成一根定位線,輔助層可以是一個或幾個,視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隨樓層高而定,層數越多輔助層就越多,反而亦然。

6)確定了關鍵層、輔助層,在關鍵層上尋找立柱放線的定位點。定位點一般在變面接口處、轉角處,在平面幕牆較長時可以是在平面中間,但此時必須調整位置,保證線、面空間統一。關鍵點不低於兩個,隨著各立面變化的複雜程度和整個施工方案和設計形式而決定關鍵點的多少。

7)找出所有的定位點。對定位點調整固定,對定位點的調整固定要求:

a、定位點誤差必須足夠小。

b、所用固定點材料應無明顯塑性化。

c、固定必須牢固、穩定。

8)複核水平度。從定位點拉水平線,水平線用20#鐵線拉直用花籃螺栓緊仔拉緊,鐵線一定要拉緊,有時可採用多個花籃緊仔拉緊的辦法。在拉水平線之前要對水平度進行復核,誤差一定要小於1 mm。

9)在水平線拉好後,防止出現誤差,要求對拉好的水平線進行水平度複核,複核時一定要將鐵線調至水平狀態,必要時可在中間加輔助支點,以避免鐵線下撓。

10)進行水平分割

水平線拉好調整後,進行水平分割,進行水平分割前必須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a、查看圖紙分格;

b、明瞭分格線與定位軸線的關係;

c、準備工具,同時對圈尺等測量儀器進行調校;

d、確定分割起點的定位軸線。整個準備工作做好後著手水平分割,一般三人同時進行,一人主尺,一人復尺,一人定位。每次分割後都要進行復檢。

11)對水平線分割的準確性的檢查,在每次水平分割線分割完畢後都要求對此進行復查,方法有兩種:

a、按原來的分割方法進行復尺,並按總長、分長複核閉合差。

b、按相反方向復尺,並按總長、分長複核閉合差。

以上覆查如出現分割誤差大於2mm則需要重新進行分割。

12)水平分割確定後,我們就需要根據水平分割吊垂直線,吊垂直線時應注意:

a、固定好吊線支座;

b、每根線都在分割點上;

c、分割點必須準確無誤;

d、吊線時必須先察看是否有排柵或其它東西擋住;

e、所吊垂線代表一根立柱的安裝位置,這就要求我們對水平分割與所吊垂線必須完全吻合;

f、在風力>4級時不宜吊垂線;

g、吊線時,吊垂的重量根據情況可用重法碼的辦法來減少風力對其的影響;

h、高層、超高層是採用經緯儀配合吊線。吊垂線是一根一根的吊,同時用經緯儀進行輔助工作,如無外排柵的工程其垂直放線儘量使用經緯儀控制。

13)檢查垂直度有:

a、經緯儀檢查法:經緯儀檢查是用經緯儀作為垂直驗證,從所吊垂線中選擇幾個垂線用經緯儀進行復檢,檢查出誤差要記錄並尋找原因進行調整,這是一種最準確的辦法;

b、水平輔助層定位點重合複檢法;通過查看輔助層分割點與定位層分割點是否重合來檢查垂直吊線的準確性;

c、自由複檢法;任意選擇一層作為檢查層或選擇一邊區域進行復檢,具體做法參照a)、b),得出誤差數據後進行分析、記錄、處理。這是由於有時趕工,時間緊的情況下的應急辦法,一般情況下不採取。

14)固定垂直線,為防止受外力的影響在調整好的垂直線要進行固定;固定時固定穩、準,同時避免外界衝力對其影響,同時,要注意對所放線的保護,有條件的對固定完畢的垂直線用經緯儀重新校正。

15)至上道工序操作止,放線部分工作基本完成,隨後將進行立柱的安裝階段,為保證安裝階段準確無誤,對所放的線要進行全面驗收復查;對不同區域進行互查,以保證不出錯;保證其準確性是檢查的重點,特別是轉角位置的放線情況,由於轉角位置玻璃分格位與立柱分格位不在同一位置,故放線時一定要注意換算,同時要反覆查對以防搞錯。

(4)立柱安裝

立柱安裝在全部幕牆安裝過程中由於其工程量大,施工不便,精度要求高而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如果立柱安裝正確,則整個工程進度都較易控制了,故此作業無論從技術上還是管理上都要分外重視。

1)工藝流程

檢查立柱型號、規格→對號就位→樑上端穿螺栓固定→三維方向調整。

2)施工工藝

a、檢查立柱型號、規格

安裝立柱之前先熟悉圖紙,同時熟悉訂料圖,準確瞭解各部位使用何種立柱,避免張冠李戴。檢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顏色是否正確,型材表面處理是否合要求;

(b)截面是否與設計的相符(包括截面高度、角度、壁厚等);

(c)長度是否合要求(是否扣除15mm變形縫)。

b、對號就位

按照作業計劃將要安裝的立柱運送到指定的位置,同時注意其表面的保護。

c、立柱安裝一般由下而上進行,第一根立柱按懸垂構件先固定上端,調整後固定下端;第二根立柱將下端對準第一根立柱,並保留15mm的伸縮縫,再吊線或對位安裝樑上端,依此往上安裝,若採用吊籃施工,可將吊籃在施工範圍內的立柱同時自下而上安裝完,再水平移動吊籃安裝另一段立面的立柱。

d、立柱安裝後,對照上步工序測量定位線,對三圍方向進行初調,保持誤差<1mm,待基本安裝完後在下道工序中再進行全面調整。

(5)立柱校正與驗收

立柱安裝用螺栓固定後,對整個安裝完的立柱進行校正,校正的同時也要對主樑安裝工序進行全面驗收,對此道工序的反覆驗收確定了整個幕牆質量的基礎,這一個關把不好就不可能保證下面工序質量,所以在幕牆最後的效果大部分由立柱來決定。總之對安裝過的立柱進行校正,是控制立柱的關鍵性一步也是決定性的一步,無論在人員安排和管理上都要當作是最重要的一步。

1)工藝操作流程

放基準線→打水平線→建立基準面→校尺→測量誤差→調整平面誤差→調整垂直誤差→調整間距(分格)誤差→用經緯儀檢查誤差→定位→組織驗收→記錄驗收結果→有關部門單位簽證。

2)施工工藝

a、放基準線

在立柱校正時首先要放基準線。所有基準線的放置要求準確無誤,先要吊垂直基準線,每隔3-4根立柱要吊一根垂直基準線,垂直基準線放好後要用經緯儀,測定基準線的準確度,要保證基準線的自身準確。同時為了防止基準線受風力的影響在經緯儀測定時要將基準線端固定好,基準線垂直位於立柱的外側面。

b、打水平線

在垂直基準線放好後,要每隔2-3層打一次閉合水平線,水平線用水準儀抄平固定,水平線位於立柱的外側面。

c、建立基準平面(垂直)

在基準垂直與基準水平線確定後,在立柱外側面就形成了一個平面(垂直面)。這就是我們建立的基準面,所有立柱的外側面都應位於這個基準面上,同時立柱應與基準垂直線平齊,否則就要調整。

d、校尺

基準面建立後要進行測量。測量前要對所有量具進行校尺,所有量具必須準確無誤,所使用的米尺要統一,有誤差的米尺不能在測量中使用。

e、誤差

基準面確定後,要檢查同一平面內每一根立柱的外側面是否在基準面上,測量出誤差並行登記,同時對水平線垂直誤差進行測量,一般在鐵角位處測量水平分格誤差。具體方法是:從基準線到甲立柱中心線距離為A,至乙立柱距離為B,列表可測出若干組數,然後用B±A=C,C則是甲乙兩立柱間的準確尺寸。每2-3層再如此測量,如所得C值相等並等於設計值,則該立柱安裝準確。如A、B、C值不同,則甲乙兩根立柱都不垂直且間距有誤差,如A值相同,B值不同則C值不同,證明乙立柱不垂直,分格不準確,依此類推確定立柱垂直和水平誤差。

f、調整平面誤差(進深誤差)

在測到平面誤差後,對有平面外誤差的立柱進行調整,調整時用木塊輕擊立柱,注意不能損傷表面氧化膜,必要時將螺栓鬆開調整,如仍調整不好必須重新安裝。

g、整平面內垂直誤差(分割誤差)

調整三維誤差,事實上不以單獨分開調整,調整時綜合考慮,兼顧整體。

h、用經緯儀檢查誤差調整結果

在立柱調整後要用經緯儀進一步測量誤差調整情況,嚴格的檢驗和複檢是質量的保證,經緯儀檢驗可以抽樣也可以全部複檢。

i、所有調整完成並用經緯儀測試都不符合要求後,立柱定位完成。已定位的立柱在組織驗收時,在誤差允許範圍內就不必調整,如超過誤差允許範圍時仍須調整。

j、組織驗收

組織驗收分兩步:第一步是由工程項目負責人組織,班組長、施工員、質檢員一同參加組成的驗收小組,對立柱安裝情況進行驗收,並填寫質量驗收表,同時做好隱蔽工程記錄;第二步是由公司組織工地負責人、甲方代表、監理代表、質檢站等人員進行驗收。在此項驗收通過後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

2、橫樑安裝

(1)工藝概述

立柱安裝保護完畢並經檢驗合格後,即進行橫樑安裝準備。除材料準備外還有施工準備即對橫樑測量定位與放線。橫樑測量是對建築誤差的調整,為保證室內與室外對幕牆的美觀要求,故對幕牆的垂直分格(橫樑位)要做適當調整,一般調整以層為單元,測量定位後才能放線、安裝。

本工程橫樑與立柱均是通過鋼角碼採用鍍鋅螺栓連接。

在進行橫樑安裝之前,橫樑與豎龍骨之間先粘貼柔性墊片,將鍍鋅角鋼水平放入相鄰兩立柱之間,角鋼通過鋼角碼採用鍍鋅螺栓連接。橫樑安裝應注意平整並擰螺栓。安裝至少不少於3根時進行整體調平至滿足要求時,再進行下一單元的安裝。

(2)橫樑測量定位

1)安裝工藝流程

水準儀抄平→測量層高誤差→分析誤差→調整誤差方案(報批)→調整→繪製橫樑安裝垂直剖面圖→放線→檢查。

2)主要施工工藝

a、水準儀找平

用水準儀每層找平,在找平時要先選擇每根立柱的水平線。找平時在立柱的外側標水平線位置。

 b、測量樓層誤差

水平線找平後就測定樓層誤差,誤差測定後可協助確定土建樓面位置,也利於我們按樓層確定垂直分割線。具體測量法是測量每要根立柱的水平線位置至樓面距離,記錄下每一個數據,然後記錄每層的平均最大、最小值備用。

c、測量層高誤差

取樓層誤差的平均值,在一根立柱上取樓面點,然後測量每個樓面點的距離即是實際施工層高,一般情況下層高有少量的誤差不需要調整,但也不排除誤差很大的情況,故對誤差較大的層次要進行反覆測量。將每層層高一一記錄下來。

d、分析誤差

尋找解決辦法,將記錄下層的數據進行整理,然後按設計圖紙一層一層對照並進行分析。如誤差較少相鄰正負誤差可相抵又不影響觀感效果,可自行調整;誤差不大的可不調整;如誤差較大時,必須要調整玻璃分格尺寸。

e、調整誤差方案

調整誤差是在分析誤差的基礎上進行,誤差調整方案的制定要遵循:

(a)不能破壞原有建築風格;

(b)調整是局部的小範圍,小幅度的調整;

(c)考慮材料的利用及經濟性。

方案定下後要對照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復核,同時要保持方案的完整性。將制定好的方案上報主管部門及設計部,對方案中調幅不大的地方,現場即可調整,但要報設計部備案。如調幅較明顯,則必須通過設計部修改設計圖。

(d)調整

根據設計方案對圖紙中有改動的地方進行調整,調整時要附有詳細的文字調整說明和表面具體的尺寸位置要求。最後繪製一份調整後的施工圖。

(e)繪製橫樑安裝垂直剖面圖

為了進一步明確橫樑安裝分格的要求,在橫樑施工技術交底時要求現場管理人員繪製橫樑安裝垂直剖面圖,在立柱上繪製橫樑具體的安裝位置尺寸,離樓面分格尺寸等。同時,要注意調整後的樓層標高以便複查,總之橫樑垂直剖面圖的尺寸儘可能詳細,能說明問題,這樣才能指導施工。

f、放線

橫樑放線是在立柱上標出橫樑應在位置,在每根立柱上標出的位置都要準確無誤,一般放線是遵循從中間向上下分線的原則進行。以每層水平線為標準,隨時複查他格是否水平。

g、檢查

橫樑放線完成後,為保證萬無一失,對其準確性水平度進行抽樣檢查,對每組一個組的工作都要檢查防止出現誤差,發現誤差馬上調整。

(3)鋼角碼定位鑽孔

橫樑定位放線完成後,隨後即要安裝橫樑,橫樑安裝是否準確取決於螺栓孔位的準確與否,所以,在橫樑螺栓位鑽孔時一定要注意定位的準確,一般情況下采用模具定位。

1)安裝工藝流程

準備模具→檢驗模具的準確性→檢查梁定位線→鑽孔→檢查

2)主要安裝工藝

a、準備模具

鑽孔前首先準備模具,模具要根據不同的需要,一般情況下至少要準備兩種:一是方通模具:二線通模具:有的帶型窗還要帶型窗用模具。每天施工前要準備。

b、檢驗模具的準確性(試模)

在全面鑽孔前要先檢驗模具的準確性,方法是先選擇一個施工段,根據橫樑定位線,用模具先鑽孔安裝橫樑,然後測量橫樑是否有誤差,如有誤差要對模具進行調整,直至準確為止。

c、檢查橫樑定位線

在每一個施工段鑽孔之前要檢查確認橫樑定位線,是否有遺漏或是有疑問,確定無誤後才能開始鑽孔。

d、鑽孔

鑽孔前要做好準備,主要有工具準備、電源準備等,同時各施工班要統一施工方法,避免口徑不一導致誤差。

e、檢查

每個施段鑽完要進行驗收,驗收的主要內容有孔徑、標高、數量,定位對鋁材是否有損傷,是否有不通的孔等。

(4)橫樑安裝

橫樑安裝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橫樑角碼安裝;二是橫樑防震墊圈安裝;三是角鋼橫樑安裝。安裝橫樑仍然要考慮美觀。

1)工藝操作流程

施工準備→檢查各材料質量→就位安裝→檢查。

2)施工工藝

a、施工準備

在橫樑安裝前要做好的施工準備有:

b、資料準備

要認清圖紙,注意分清開啟扇位置,不能將橫樑裝錯;

c、材料準備

要準備好各種所需材料,清查各材料的規格數量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員要有各橫樑應在那兒的觀點;

d、人員準備

e、施工段現場清理

由於有可能出現因排柵等原因不能正常安裝的情況,故在施工前要進行清理工作;

f、對橫樑進行包裝,以防止髒物汙染橫樑。

3)檢查各種材料質量

在安裝前要對使用的材料質量進行合格檢查,包括檢查橫樑是否已被損壞,衝口是否按要求衝口,同時所有衝口邊是否有變形,是否有毛刺邊等,如發現類似情況要將其清理後再進行安裝。

 4)就位安裝

橫樑就位安裝先找好位置,將橫樑角碼置於橫樑兩端,再將再橫樑墊圈預置於橫樑兩端,用不鏽鋼螺栓穿過橫樑角碼,墊圈及立柱,逐漸收緊不鏽鋼螺栓,同時注意,觀察橫樑角碼的就位情況,調整好各本體制改革的位置以保證橫樑的安裝質量。

5)檢查

橫樑安裝完成後要對橫樑進行檢查,主要檢查以下幾個內容:每一根橫樑的就位是否有錯,橫樑與立柱接口是否吻合,外表面是否在同一平面上,橫樑墊圈是否規範整齊,橫樑是否水平,橫樑外側面是否與立柱外側面在同一平面上等。

骨架安裝過程中跟進防雷的連接、防腐處理等,防腐處理採用無機富鋅漆,刷兩道,厚度不小於100μm。注意豎向位置有防雷要求的需做好電氣連通。

安裝過程中必須作好檢驗記錄,項目部及時做好內部驗收、整改等工作,合格後組織報驗,驗收通過後方可轉入下道工序。

3、鋼骨架安裝驗收

(1)驗收依據

《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範》 GB50210-2001

《金屬與石材幕牆工程技術規範》 JGJ133-2001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 GB50205-2001

《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GBJ301-88

(2)質量要求

1)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做到無圖紙或圖紙不符合規範不施工;

2)立柱安裝標高偏差不大於3mm;軸線前後偏差不大於2mm;左右偏差不大於3mm。

3)相鄰兩根立柱安裝標高偏差不大於3mm;同層立柱的最大標高偏差不大於5mm;相鄰兩根立柱的距離偏差不大於2mm。

4)相鄰兩根橫樑的水平標高偏差不應大於1mm;同層標高偏差:當幕牆寬度小於或等於35m時不應大於4mm,當幕牆寬度大於35m時不應大於6mm。

5)橫樑兩端與立柱連接處必須加設彈性墊片,以適應和消除橫向溫度變形的要求。

6)螺栓連接的其結合面必須加墊防腐墊片,保證連接牢固可靠,並進行相關的抗荷載試驗;

7)做好隱蔽驗收記錄,經現場監理驗收合格簽字後進行下道工序安裝。

五、石材面板安裝

1、面板安裝

幹掛石材面板施工的前提條件是石材板塊上的M6間距式石材背栓和石材鋁掛件A的安裝,位置準確,孔洞垂直,孔徑均勻,尺寸符合設計要求,並且栓孔內注滿石材專用膠;石材幕牆的掛板一般主要的表面應自下而上施工,儘量減少偏差,並嚴格注意板塊質量、色澤一致性;板塊應安裝平整、垂直,接縫寬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板材安裝的接縫寬度可用墊塊高度應確保外表面的平整、垂直及板的上邊平順後再牢固,使其達到質量驗收要求;石材與主體框架的連接深度、配合間隙尺寸,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對各點隱蔽部分進行檢驗合格之後進行打膠施工;板面安裝完畢後,石材表面應清洗乾淨;石材板面的清潔,原則上不可使用酸類,如表面上有汙漬宜用中性清潔劑清理,應防止石材表面產生白斑、鏽斑等汙染。使石材板面具有光澤;石材幹掛工程,必須作好成品保護,防止汙損和撞擊。

由於石材的天然形成,安裝前應先對照與相鄰的是否有明顯色差,檢查開孔、拋光是否滿足安裝要求,再進行試安裝,確定色澤相符,平整度能滿足,即可正式安裝。

首先,在牆面最下排板材安裝位置的上下口拉兩條水平控制線,板材安裝依牆面從中間或牆面陽角開始就位安裝。安裝好第一塊作為基準,其平整度以事先設置的基準作為依據,用線垂吊直,經校準後加以固定。

安裝時先在角鋼橫樑上固定石材掛件B,再把已經安裝了背栓和石材掛件A的石材掛在骨架上,進行石材平整度的調整,然後固定掛件的固定螺栓。該工藝簡單,便於控制安裝質量,安裝完成一部份工作面,及可安排打膠。打膠前先在膠縫兩側石材飾面上粘貼好保護膠帶,再把泡沫條均勻地填入膠縫中,泡沫條表面應與飾面表面距離控制在4mm左右,以保證密封膠的厚度,用清洗液清潔膠接觸面,然後往同一方向用打膠槍把密封膠均勻地注入膠縫內,並立即用膠筒或灰刀刮平,去除保護紙,避免過長時間形成汙染。打膠是檢驗安裝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不但是外觀的點睛之筆,且直接影響幕牆的防滲功能。

打膠時還要注意天氣情況,杜絕雨天、避免高溫與低溫5℃以下作業,以確保打膠質量。並保證膠縫粗細勻稱,表面美觀流暢。

2、石材安裝驗收

(1)驗收依據

《建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範》 GB50210-2001

《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 GBJ301-88

《金屬與石材幕牆工程技術規範》 JGJ133-2001

(2)質量要求:

允許偏差

項 目

允許偏差(mm)

檢測工具

豎縫及牆面

垂直度

幕牆高度(m)

10

激光儀或經緯儀

<30

>30,<60

15

>60,<90

20

>90

25

豎向板材直線度

3

靠尺、塞尺

橫向板材水平度

<2000mm

2

水平儀

>2000mm

3

同高度相鄰兩根橫向構件高度

1

鋼板尺、塞尺

幕牆橫向水平度

小於3m層高

3

水平儀

大於3m層高

5

分格框對角線差

對角線長小於2000mm

3

3m鋼捲尺

對角線長大於2000mm

3.5

橫縫直線度

2.5

2m靠尺、鋼板尺

縫寬度(與設計值比較)

±2

卡尺

兩相鄰面板之間接縫高低差

1.0

深度尺

1)安裝面板之前,先根據設計圖紙在已安裝好的骨架上彈出石材分格墨線,並複核;

2)膠縫中的泡沫條填塞必須均勻、密實,無漏塞、少塞;

3)打膠厚度控制在大於3.5mm,確保均勻、飽滿、光滑、平整。

4)做好質量及隱蔽驗收記錄,經現場監理工程驗收合格簽字後進行下一步安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