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內2.8萬孩子患病!專家教你這樣應對手足口病高峰年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4月9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全國手足口病報告病例已達2.8萬例,是2月份的兩倍以上。

“病例報告數開始上升,預示著手足口病逐漸進入流行期。”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局長毛群安表示,近些年來,全國手足口病呈現隔年高發的特點,今年手足口病整體流行的強度將高於去年,也就是說2018年是手足口病高峰年。

答疑專家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龐星火

一、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現?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以發熱、口腔粘膜皰疹或潰瘍、手、足、臀等部位皮膚出疹為主要特徵,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腦炎、腦幹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痺、肺水腫、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發病最多的是0到5歲兒童,3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大多數患者症狀較輕,少數患兒可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痺、神經源性水腫和心肌炎等,重症和死亡多數由EV71感染引起。

1個月內2.8萬孩子患病!專家教你這樣應對手足口病高峰年

二、為何每年4-6月高發?

截至4月8日,北京市共報告手足口病例448例,無重症死亡病例報告,累計報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6起,托幼機構疫情數量較多。專家預測,未來三個月北京市手足口病患病人數會逐漸增高、聚集性疫情數量也將上升。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手足口病在北京每年4-6月高發,10-11月次高發,這是由病毒本身特點決定的。去年,手足口病活躍度較低,按照近年來手足口病隔年高發的特點,預計今年病毒活躍程度會高一些。

三、具體傳播渠道有哪些?

龐星火表示,手足口病傳播途徑複雜且極易實現,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觸被其汙染的玩具、水杯等物品或環境而感染。

1個月內2.8萬孩子患病!專家教你這樣應對手足口病高峰年

四、同一人會多次感染嗎?

李紹英對此解釋說,儘管絕大多數手足口病患者會對感染過的腸道病毒血清型產生保護性抗體,感染同一腸道病毒血清型而重複發病的幾率較低,但是多種腸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間無交叉保護,因此同一兒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腸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發生手足口病。

五、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嗎?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中以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A16型(CA16)、柯薩奇病毒A6型(CA6)和柯薩奇病毒A10型(CA10)較為常見。

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手足口疫苗”主要有三種,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昆明所)、北京科興和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所)生產的疫苗。

這三種疫苗都只針對可能引起重症死亡的EV71病毒,並不能預防其他種類的腸道病毒,且屬於二類疫苗,需自費接種。

1個月內2.8萬孩子患病!專家教你這樣應對手足口病高峰年

六、如何與口腔潰瘍區別?

李紹英介紹,很多家長都會把口腔潰瘍跟手足口病搞混,導致孩子未能及時就醫。“如果不是感染引起的口腔潰瘍,疹子一般集中在口腔內;而手足口是多處有皰疹,雖然最常見口腔裡,但咽喉鼻頰粘膜牙齦也都可能見到。還有的疹子起在手背腳背,最常見手心腳心,腳趾縫、手指縫,臀部,嚴重可到膝蓋、肘關節。”此外,口腔潰瘍的皰疹是圓形或橢圓形,中間凹陷;而手足口的疹子是泡狀,或者是小紅疹。

1個月內2.8萬孩子患病!專家教你這樣應對手足口病高峰年

七、如何與流感進行區別?

龐星火表示,多數孩子的手足口病都是輕症,一開始跟流感有點像,孩子會發熱、發蔫、不愛吃東西,但與流感最主要的區別是手足口會出疹子。

因為同樣是發燒、出疹子,很多家長也容易把1歲以下的幼兒急疹跟手足口病混淆。幼兒急疹一般會發燒三到四天,疹子是在退燒後出。而手足口病發燒一般在出疹子之前一天或者半天,或者出完疹子第二天燒,部分患兒不伴發熱。幼兒急疹的疹子也不是皰疹,比麻疹皮疹小一些。

八、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龐星火提醒家長,應從這些方面預防手足口病。

  • 勤洗手

回到家後應先洗手、換衣服再跟孩子親密接觸,千萬不要親吻孩子的嘴巴和手,不要與患者共用杯子;

  • 常通風

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少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與患者接觸或在人多、空氣不暢的場所出入時,可戴上口罩;

  • 多消毒

在使用酒精消毒的同時,重點使用“84”消毒液、漂白粉等對日常用品、玩具進行消毒,奶具、餐具等可煮沸消毒,將衣物、被褥放在太陽高溫下暴曬或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