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本人2010年開始第一部相機(富士),一直摸爬滾打,彎路走了一大截,經手的器材至今也算比較多。曾經對鏡頭有著各式的糾結。相信無數朋友也會碰到過這些煩惱和痛苦。


打入了富士開始,拍片、裝逼的慾望就一發不可收拾,迫不及待的想要買一套大大的,威武的、有許多鏡頭可以換的單反相機,於是迅速折騰到單反相機+一堆狗頭的陣仗。之後又從一大堆鏡頭精簡到只剩那麼三兩隻。

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目前手頭鏡頭

所以在此對此做個小總結,希望能給將要選擇鏡頭的朋友們提供一些借鑑。

先說說目前的相機鏡頭配置:

機 身:尼康D810

變焦鏡頭:騰龍SP 24-70mm f/2.8 Di VC USD A007

定焦鏡頭:尼康AF 50mm f/1.8D 騰龍SP AF 90mm f/2.8 Di MACRO1:1(272E)

閃 光 燈 :耐思外閃X1+棚閃燈X4(神牛)+離機頂閃

已出鏡頭:騰龍AF 70-300MM F/4-5.6 DI LD MACRO (A17)

騰龍SP AF 10-24mm f/3.5-4.5 Di II LD Aspherical [IF](B001)

中一光學85mmF2.0

尼康AF-S DX 尼克爾 35mm f/1.8G

輔助配置:三腳架X好幾個。電控滑軌等.....

1,為什麼留下微距?

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蒲公英籽》微攝

定焦無弱旅,微距更犀利!自己手頭的微距鏡頭以及朋友(百微試用過),還真沒一個差的。全都具有極佳的像場和極高的解析度。

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我購買的是 騰龍SP AF 90mm f/2.8 Di MACRO1:1(272E):這是一隻老頭了。入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棚拍拍攝小物件商品,但後來增加用途是拿來拍人(外景拍攝人像)。90微的造型實在是土的沒法說,但是90微的成像卻早已成為了經典(致敬騰龍經典90微)…先吐槽吧……全塑料的金圈(尼康口),無防抖(棚內不用)對焦速度慢。

一切都是為了微距而生,缺點並不能掩蓋其最大的優勢--微距。

最後,如果您需要問微距鏡頭怎麼選

那麼可以肯定的是微距鏡頭價位不等,選擇非常多,只和你的用途有關。

微距具有同焦段普通鏡頭的一切特徵與功能,它還可以聚焦更近的拍攝物體,成像質量非常高!最近工作距離和在“COMS”上呈現比例,是微距鏡頭和普通鏡頭的最大差別。

如果純粹為了愛好玩耍,純手動鏡頭也可以接受,一套合適的補光設備可能更加重要。

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螞蟻》微

建議選購100焦段左右的微距(百微)都是屬於比較全能,近可拍花草昆蟲,以及小物件商品,遠可拍人像,是比較常用的微距焦段。夠錢可以考慮防抖的吧,一步到位(外景人像,外景花草昆蟲)。

2,為什麼是騰龍SP 24-70mm f/2.8 Di VC USD A007

標準變焦總得有一支嘛。

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騰龍24-70

前前後後進進出出殘副鏡頭,一入全幅深坑都得出……折騰啊……

為什麼沒有選擇適馬,或者原廠24-70?首先使用過原廠 尼康AF-S 尼克爾 24-70mm f/2.8G ED 這枚鏡頭(蹭的),對比之下發現差距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加上錢包很誠實,最終買的騰龍。(適馬不瞭解不BB)

佳能24-105和尼康24-120:偽紅圈/金圈實在太方便了,曾一度想購買使用(用過朋友的,最終還是選購24-70)。很多人說它的成像爛……不怎麼樣。但是個人體驗來說,成像還是很不錯的。如果硬要拿它跟24-70比,它比24-70好的就是長焦多一截,有防抖;差的可能僅僅是光圈小一檔而已。

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24端

24-105/24-120和24-70如何選擇?

如果你需要一支工作鏡頭,那麼24-70是必需的,無論哪一家的。大的那一檔光圈不僅僅是為了虛化背景和更好的成像。在各種複雜場合,大的那一檔光圈,可以讓你的閃光燈用更小的輸出功率得到更加明亮的照片,回電時間也會得到大大的縮短,對現場光線的捕捉也會更加有利。而且對於輸出來說。24-70的綜合素質,所得的畫質會更好些。大幅輸出是需要的

如果你經常到處跑,尤其是旅遊什麼的,那麼24-105或者24-120吧,多出的那焦段非常實在,而且成像質量什麼的都相當不差。而且24-70的焦段鏡頭價錢那都是太坑爹啦……

3,尼康AF 50mm f/1.8D “人類光學之精華”

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人精

這是一枚設計非常成熟的產品,經典的設計方案代表各家的標頭都不會相差太遠。標頭的成像,基本可以說,都無可挑剔,像差小,成像質量優異。

標頭的視覺效果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感,用標頭拍攝時與被攝物的距離也較適中,所以成為我的掛機頭。(之前使用殘副35等效也是標頭)

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人精

工作及一般用頭選50/1.8,性價比極高,用壞了不心疼,再買一支就是了

人像糖水小品,建議選擇適馬50 1.4ART,它的大光圈確實很棒,價格也不賴。

4,定焦鏡頭和變焦鏡頭怎麼選?

定焦鏡頭(定焦無弱旅,都是好頭。相對同素質變焦便宜許多)

所謂定焦鏡頭,即在取景器(畫面)是固定的,無法調節。如果您需要取景畫面多一些,那麼您必須依靠走動來完成(甚至無法完成)

變焦鏡頭(變焦多狗頭,素質好的又貴!同價位和定焦沒得比,但是便利性定焦也比不上變焦)

在取景器(畫面內不固定),可以調節,具體看您的可調焦段範圍。您可以對畫面進行拉近拉遠操作。可以理解成為畫面的大小裁剪(但是和裁剪不一樣的是不損失畫面原像素)

在使用這一堆鏡頭這些年,很多時候定焦鏡頭的出片會更加新奇一些,光圈也會稍大一些。

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定焦

畫面的固定,很多時候你和拍攝物體之間的角度和距離都會決定拍攝內容和表達內容。固定視角的你,在習慣之後會考慮更多的是。我該在哪個角度拍攝?我在這裡拍會拍到什麼內容?一切好像是很隨意,但是卻是長久之下的必然結果。

變焦很多時候出片反而比較平庸,因為懶惰。站在一個地方,遠近都可以拍攝得到,少了那幾步的走動,就少了那幾步的變化。很多人覺得只要是購買的相機/單反就是“攝影師”,但是出的片子多數還是屬於拍照範疇。或許就是因為拍攝過程中,少了幾分思考。

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頭條插圖

如果您有信心,並且有意讓自己更深入一些。建議您選購定焦鏡頭(初學都會建議50吧,很多老法師玩最後,還是有50)。定焦不好玩,但是玩久了出片會更耐人尋味。

如果您僅僅只是記錄,個人建議變焦就好了。沒必要難為自己

等您入坑久了,經驗足夠了,那麼您自然知道您是需要定焦還是變焦。

ps:小竅門,很多時候我會用變焦鏡頭刻意鎖定一個焦段(50附近即可)。目的就是為了營造視覺構圖感(習慣)

5:後期會怎麼購買鏡頭?

人像終極目標暫定兩種選擇:

適馬135mm F1.8 Art 或者是 Nikon AF-S 105mm f/1.4E ED

為什麼不是85?而是105或者是135段。或許玩過相機許久的人都知道。85-135段都是“標準”的人像焦段。

然後人像都會談到“虛化”。虛化的話和光圈有關。然後“虛化效果”又和焦段有關。焦段越長,空間壓縮越好,也就代表“虛化效果”越好。

單反相機如何選鏡頭?買貴還是便宜?變焦還是定焦?獻給糾結的人

奶油虛化

當然選擇這樣焦段的鏡頭會有諸多不便(沒有70-200方便。沒有85來的舒服)拍攝會被限制的比較厲害。

我不是因人像而工作,所以我可以不買70-200

人嘛,還是要有點追求的,限制=出片少。出片少=相對質量高。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區分你是拍照的,還是攝影的。

6,總結

個人覺得如果僅僅是攝影愛好者(器材發燒級或者技術專業級),您完全可以按照您的喜好和財力購買鏡頭,無論是什麼鏡頭。只要您用的好,它都會給您帶來驚喜。

對攝影愛好者的建議是:

旅行者,僅記錄者,且分享至互聯網:28-300這樣的大變焦適合您。輕便,旅行,日常都算是比較完美。如果室內拍攝需求比較大,您還可以選購一枚廣角定焦

旅行者,對於畫質有一定追求。或者對望遠端(無愛好射鳥等)。建議您購買尼康(24-120),佳能(24-105)都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室內拍攝需求比較大,您還可以選購一枚廣角定焦

拍妹專業者,則建議大光圈定焦(因為大光圈容易出糖水),定焦群體有35/50/85等...

而專業的攝影師則不一樣,往往專業的攝影師考慮的是需求本身(大三元系列確實是佳選),不俗的素質和便利性都是相當不錯,非常有效增加工作效率。當然價格也相當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