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連本科都考不取,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跟國家高等教育體制有關,該文章對本科教育和專科(高職)教育做了較全面的分析,指出了本科教育的優勢和劣勢,也點出了專科教育的優勢和不足。文章認為高等教育模式有許多地方需要做些改進,讓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能更好的發揮各自優勢,進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合適的、有用的”人才。

“你連本科都考不取,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

一篇內容比較深刻的分析文,評論區卻演變為網友們“互罵”的場所。有一位專科畢業生在評論區調侃某些本科院校水平不高、部分本科生實踐能力不強,被幾位自稱本科學歷的大學生回懟“你一個專科生,有什麼資格跟本科生比?”、“從評論就可以看出你水平不高,連本科都考不取,沒資格說三道四”。這位專科生也不甘示弱,把這幾位“否定”他的大學生嘲弄了一番,還說出了一個“事實”:當年他的高考分數線超本科線,不過沒有選擇讀本科,而是讀了一所高職院校,該高職的錄取線並不低,接近本科線,如今他已經畢業,併成功進入一家國有企業,他身邊好多讀本科的高中同學現在還在為找工作而奔波,然後他總結“普通本科有啥用?就業還沒我專科強”。

“你連本科都考不取,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

一些人會把部分專科院校和部分本科院校做對比,總想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比如說“某些專科院校比某些本科院校更實用”,不否認,確實有一些專科院校就業情況很好。某公安職業學院,九成以上的大學畢業生會進入警察系統,成為一名公務員,而有不少本科生會在公考之路上“夭折”,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公務員隊伍;某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絕大多數畢業生都能進入電力系統;某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非常緊俏,高鐵系統、地鐵系統都搶著要,工作不愁;某金融職業學院,據說就業率100%,而且基本上都是進入各類金融機構工作……

“你連本科都考不取,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

這些就業很好的專科院校並非很容易就讀,大多數錄取分數線並不低,少數專科(高職)院校錄取分數線會超過某些本科院校。從找工作的角度看,在高考分數不高時(本科線附近),選擇某些專科院校就讀,不失為一種選擇。但前提是這些專科院校能保證提供不差的工作崗位,否則“流落”到就業市場,跟本科生相比,幾乎沒有競爭力。

需要明確的是,人們對讀本科和讀專科的爭議點是“讀一個很普通的本科,還是讀一個很厲害的專科”,那些“重本”院校,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能很輕易的碾壓任何專科院校,所以根本不在討論範圍內。分數剛過本科線的高考生填報專科院校,還能被一些人理解,若高考分數足夠填一所211高校,卻去考慮是不是要報考就業好的專科院校,會被所有人認為是“傻子”。

“你連本科都考不取,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

不過,我並不建議任何能走本科的考生去讀專科。一是專科教學質量再好,也會與本科院校有差距,有些專科院校不缺錢、不缺硬件,但生源擺在那裡,師資擺在那裡,如何競爭的過本科院校?二是擁有本科學歷,事業發展平臺會更加廣闊,有些專科院校就業情況確實好,然而多數畢業生到了工作單位,做的是生產一線的活,壓力大、任務重、工作環境不佳,還很少有機會得到重用。有人可能會說“技術工人會越來越被重視,待遇也會越來越好”,我不否認這種看法,不過,當前技工生存環境惡劣、職業成長遭遇瓶頸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單位領導在提拔重用員工的時候,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考員工的學歷層次,專科學歷會成為一個永久的“絆腳石”;三是再好的專科學校,認真學習的學生比率都不比本科院校高,有人說“本科混四年,不如在專科好好學三年”,道理是沒錯,卻很少有人去了解實際情況。在“學風尚可”的本科院校都不認真讀書、混日子,到了專科院校還能保證自己好好讀三年書?我看這是自欺欺人吧。

當然,並不是說讀了專科,以後就是永遠專科學歷,可以參加專升本、專插本這類考試,獲得進入本科院校就讀的機會,順利的話,能拿到全日制本科學歷。就算沒通過這類考試,畢業了參加成考或自考,也能拿到本科學歷。

總之,在“學歷型社會”,努力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準沒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