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狹窄

如何治療頸動脈狹窄?

【好發部位】 多發生於雙側頸動脈分叉部。

【臨床症狀】 多因微小血栓脫落進入腦血管,導致相關供血區域缺血引起。多表現為一側肢體或單肢的輕癱、無力、手腳麻木、針刺感、失語,視力模糊或單眼失明,頭暈、頭痛及意識障礙等一過性腦缺血癥狀。

【診斷】:

1. 一過性前循環腦缺血癥狀。

2. 頸動脈區血管可聞及血管雜音。

3. CTA,頸部B超 ,MRA,DSA等影像學診斷。

頸動脈狹窄大於 70%的症狀性TIA。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為非嚴重性潰瘍性斑塊。

可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CEA) 、顱內外血管搭橋術、頸動脈支架置入術等。手術目的是防止血栓脫落,順行性血流再建。

1.頸動脈內膜剝離術

如何治療頸動脈狹窄?

【手術適應症】

頸動脈狹窄大於 70%的症狀性TIA;

只要手術危險性低,頸動脈狹窄程度為 50~69%症狀性TIA。

對於無症狀的患者,若頸動脈狹窄大於 60%,頸動脈內膜剝除術對患者亦有利。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為非嚴重潰瘍性斑塊。

無嚴重的腦梗塞或 3周內無嚴重的腦中風發作。

2.頸動脈支架置入術

如何治療頸動脈狹窄?


【手術適應症】

狹窄程度超過 70%.

血管屈曲程度較輕,導管能通過狹窄部。

高齡患者 。

全身基礎疾病多,全身狀況差的病人。

對側頸動脈高度狹窄或閉塞的病人。

C2以上的高位病變.

頸動脈支架放置術的優缺點。

夾層動脈瘤。

【手術禁忌證】

血管迂曲嚴重,無法將介入導管導入到顱內的病人。

狹窄部斑塊為軟斑塊,脫落遠端易形成腦栓塞的病人。

如何治療頸動脈狹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