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加入對身體的覺知,瑜伽僅是粗糙的形體課!

如果不能加入對身體的覺知,瑜伽僅是粗糙的形體課!

瑜伽是通過身體進行的練習,每一個姿勢的呈現,會讓你更完整地認識和訓練到自己的內心!

覺知

覺:覺從體中來!

知:知從覺中來!

有覺而有知,有知而識覺!

覺,從體中來!

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皮膚隨時都在接收外界信息,如各種聲音,顏色,環境,氣溫等。

這樣的感覺能力,能保護你的生命,減少危險性的傷害。

有了感覺力,會讓我們更好更安全地生活在臨在的環境中。

如果不能加入對身體的覺知,瑜伽僅是粗糙的形體課!

知從覺中來

當你覺到環境的變化後,發現自己的身體對外面不太適應,會主動思考,開啟心智,發揮能動性,去思考,去觀察,去創造,改變自己或者外界環境,如此讓自己和外界環境更和諧。

比如環境的突然變化,讓你無法適應,你會主動增減衣服,避免身體出現疾病。又會因為身體出現了不適感,會找醫生,或者找能幫助你的人,積極調整身體。

所以,有覺而有知,有知而有覺,隨著身體的移動,環境的變動,心裡有了動態波動。

如果不能加入對身體的覺知,瑜伽僅是粗糙的形體課!

覺知,是通過身體進行的訓練!

瑜伽的練習是通過身體進行的訓練,通過身體的感知力,獲得生存,生活的知識,豐富個人的內心。進而也通過內心生出的每一個反應,認識內心的習慣模式,思維模式,行動模式,進而對身心進行整體訓練。

看到自己和自己身體的關係,是瞭解自己和訓練自己的第一步!

在你進入每一個體式時,隨著身體的每一步運行,你能覺察到身體的感覺,這些感覺會引起你呼吸的變動,進而引起心念的波動。

身體出現的各種感覺,會因為你的選擇好惡之分,引發不同的態度,各種態度又引發你的情緒波動,情緒波動又反過來影響身體生理變化。如此等等,都會在你當下的覺察中呈現出來,所有的呈現都是當下那一刻的現象。

如果不能加入對身體的覺知,瑜伽僅是粗糙的形體課!

當這些現象被你觀察到,你要學會辨識每一個起心動念的源頭:

1、比如你抗拒某個體式,是因為身體的不適感。

2、因為抗拒,而對自己沒有信心。

3、因為沒有信心,會遷怒於體式本身,或者責怪自己的身體僵硬笨重。

4、於是認同了身體的僵硬笨重感,給自己貼上標籤,認可自己是一個笨重僵硬的人。

5、於是,你認定自己永遠不可能練好瑜伽,不適合練習瑜伽。

於是,你也可以這樣做---轉念:

1、我發現,我之所以不喜歡這個體式,是因為我的身體有疼痛感。

2、我觀察到,疼痛感是源於我拉伸過度,沒有尊重身體的極限狀態。

3、我之所以拉伸過度,是因為我在按照臆想的目標是拉伸身體,所以,我是忽略對當下這一刻的覺察的。

4、既然如此,我可以收回一點來的,為什麼非要按照想象的樣子去刻意強求,而不顧及當下身體的真實狀態呢?

5、好吧,我尊重身體的感覺,也在調整了!

於是,同樣的體式,在你認真覺察時,辨識到讓你痛苦的不是瑜伽體式本身,而是執著的心念!

你也會認識到生命現象的變動性,可調整性,以及整體性。人的整體性是包含:身體,意念,情緒,過去,未來,思想等這樣形成完整的生命個體,這樣的完整是富足的。

當下的呈現不是永遠;片刻的狀態不是整體。而我們總是習慣通過片面的東西,而認定這是整體的;也因為當下的樣子,而覺得那是永遠的。而忽略了身體的疼痛是你過度拉伸,而引起的自我保護,也是在提醒你不要傷害自己。那麼你調整一些自己的身體伸展角度,調整一下呼吸,在一個新的位置上保持呼吸,繼續觀察呼吸,身體的感受就可以了。根本無需因為暫時的疼痛,而對體式本身進行排斥。

這就是瑜伽體式練習的有效方法,所以,瑜伽體式是通過身體,練習自我覺知的方法,覺知是轉念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