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裡古城位於貴州黔東南錦屏縣,是一座有600多年的古軍 事屯堡,古城內尚保存著五座較完好的明清時期風格的宗祠,宗祠的建築特色與風格又以徽派建築為主要特點,即以磚、木、石為原材料,又以木架構為主,廣泛運用雕刻技藝來進行磚、木、石的修整、裝飾,雕刻技藝惟妙惟俏、呼之欲出。牆體結構以馬頭牆為特色,蓋以青瓦,形成具有徽派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


隆裡古城位於貴州黔東南錦屏縣,是一座有600多年的古軍 事屯堡,古城內尚保存著五座較完好的明清時期風格的宗祠,宗祠的建築特色與風格又以徽派建築為主要特點,即以磚、木、石為原材料,又以木架構為主,廣泛運用雕刻技藝來進行磚、木、石的修整、裝飾,雕刻技藝惟妙惟俏、呼之欲出。牆體結構以馬頭牆為特色,蓋以青瓦,形成具有徽派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

隆裡古建築群 隆裡相傳也是唐朝詩人王昌齡被貶謫之地。王昌齡看清朝廷的阿諛腐敗並因此作《梨花賦》借梨花的潔白來歌頌廉潔奉公、清正廉潔的高尚品格,並以此自勉。不料卻招來小人的欲加之罪,並翻起舊案,費盡心思欲將王昌齡置於死地。唐玄宗卻說:"朕觀昌齡之錯,止於不護細行,切勿以重刑處之"而被朝廷貶謫為龍標尉,即今天的隆裡。王昌齡被貶謫到隆裡後,在處理日常官務之餘,更多是與鄉民把酒言樂,不再拘泥於仕途的煩惱。

被城牆環抱的隆裡古鎮。 青磚壘築的城牆與古道,磚體泛著青磚的光澤。城牆下是民居,沿著城牆蜿蜒。


狀元橋。 倒影如環,是為紀念王昌齡貶謫隆裡而修建。而每年元宵節,隆裡古城以具有濃郁漢族文化色彩的"花臉龍"舞龍狂歡來歡鬧元宵,同時還有漢戲表演、高臺獅子、迎故事等古城特有的文化表演,據傳這一民俗活動也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圖為村民在狀元橋上表演花臉舞龍,以慶典式的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同時對過去一年的平安順利表達感謝。

陶家院。 陶家院是清末木商陶明哲的住宅,其精巧、栩栩如生的門扇木雕和雕刻得美輪美奐、玲瓏鏤空的木板花窗都保存完好,是古鎮裡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陶家院記錄著一個時代的雕刻技藝。往裡,書房內又有壁畫,裝飾儒雅。

蜈蚣街。 蜈蚣街是一條用鵝卵石鋪就而成的巨大蜈蚣圖案的街道。蜈蚣街的傳說有二,一種說法是"蜈蚣"又同音"吳公",即吳三桂,清順治十五年,朝廷廢除衛所制後,是三桂派官員到隆裡收繳官印,使隆里人軍戶變成農戶,失去身份地位的象徵。因此,當地人極恨之,便將蜈蚣圖案修設於腳下,任人踩踏;另一種說法是從陰陽風水上,蜈蚣屬水,能遏制隆裡的旺火。


古城內現有的居民,大部分是明清時期屯軍官兵的後裔,在這裡傳承古樸的傳統文化。

書香第,建於清末,意為讀書人之家,讀書之族,以知書識禮為讀書之本,今保存良好。

隆裡街道。 這座瑰麗的古城,門票免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