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使楚求救,毛官營村有毛氏宗祠,雞澤韶山毛氏一家親


河北省邯鄲市,毛遂故里在雞澤,毛遂墓地在永年,戰亂時鹽警盜走墓誌。

毛遂故里,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城北3裡的毛官營村,村裡有毛姓100多戶、400多人,村內建有毛氏宗祠,祠堂外有“子孫林”,表達了毛氏宗親根系家鄉的美好心願。

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57年,秦圍邯鄲,平原君率門下有勇力文武者二十人使楚求救,成就了“毛遂自薦”、“脫穎而出”、“按劍數語”、“三寸之舌勝百萬之師”的千古傳奇。趙王為表示對毛遂的聯楚抗秦有功,封其為諫議大夫,平原君尊為上客,村裡人稱毛家的墳地為“毛官墳”。

毛遂,戰國時期趙國(雞澤縣毛官營村)人,平原君門客。秦國攻打趙國,將趙國都城邯鄲團團圍住。危急關頭,趙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請求楚國出兵救趙,並爭取與楚王簽訂聯合抗秦盟約。平原君決定從門下幾百謀士中挑選20名文武兼備之人一同前往,結果挑來挑去,只挑出19名。此時毛遂挺身而出,決心自願前往。

到楚國後,毛遂在雙方談判遲遲達不成協議的關鍵時刻,見機行事,快步上前,軟硬兼施,手按寶劍,陳述利害,逼其就範,說得楚王連連點頭稱是,終於同意和趙國簽訂聯合抗秦盟約,並立即出兵,趙國因而獲救。平原君稱毛遂“先生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遂為上客。


毛遂墓地,在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廣府鎮西南五里的大堤內。《永年縣誌》記載:“在城西南五里的大堤內有毛遂墓”。據傳, 平原君封古時廣府,今河北省永年縣,作毛遂的封地。

相傳,當年毛遂墓墓冢高大,可惜後來墳丘被削為平地,並分給一戶農民當了自留地。這位農民仰慕毛遂的賢名,偷偷在原墓址上壘起了墳丘。

1992年9月,當地政府重新修砌了墓冢,豎起了“毛遂之墓”的墓碑,墓碑高約2米,上書“平原君上客諫議大夫毛遂之墓”。清末戰亂年代,毛遂墓被駐紮在永年城內的鹽警盜掘過,墓誌被盜走,下落不明。

相傳,趙王以毛遂合縱有功,封他為柬議大夫。當時滏陽河連年決口,毛遂對原來的河道進行開挖,為防止滲水和沖刷,用紅粘土將河底河幫鋪了四、五尺厚,從此滏陽河水不再氾濫,兩岸百姓免遭水澇之害。毛遂關心人民疾苦,注重體察民情,深受百姓愛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