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船少年随口出一上联,不仅难住了黄庭坚,几百年都无人对出

黄庭坚,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组,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其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等诗学理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行书和草书也享誉文坛,其草书更是开创了中国草书的又一心境。

驾船少年随口出一上联,不仅难住了黄庭坚,几百年都无人对出​​黄庭坚曾游学于苏轼门下,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苏轼对他的评价也颇高,说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超轶绝尘 ,独立万物之表 。完全肯定了黄庭坚的文学成就,说来也巧,苏轼与黄庭坚渊源颇深,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

一是仕途都不如意,同苏东坡一样,黄庭坚的官场生涯也是一路被贬的生涯。进士出身的黄庭坚本有大好前途,也曾一度出任宣州知州。但因在官场上实话实说,毫无顾忌屡次被人攻击和诬陷,也屡次被贬。

驾船少年随口出一上联,不仅难住了黄庭坚,几百年都无人对出​二是两人都喜欢对对子,这与他们俩在诗词上的才学有关。苏轼常与朋友佛印,妹妹苏小妹逗趣,也留下了很多巧对,甚至是千古绝对。黄庭坚也喜欢对对子,但流传下来的却不多,却流传有一个他关于对联的小故事。

黄庭坚接到赴苏杭任职的调令,急于实现政治抱负的他异常欣喜。和家人辞别后,他带上行李欲从江州(今九江)乘船顺流东下,到达苏杭。一路上,黄庭坚的心情都十分愉悦,很多士子都仰慕他,但他希望百姓也能喜欢他。

驾船少年随口出一上联,不仅难住了黄庭坚,几百年都无人对出途中,一驾船少年见黄庭坚颇有骄矜之色,看样子还是个文人,便要会会他。于是叫住黄庭坚问其身份,得知是黄庭坚后,少年的兴趣更大了,他知道黄庭坚善于诗词,便上一上联曰: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九江已有十里

这上联很绝妙,表达了意思的同时,还用一到十的数字将各物串联起来,对起来难度极高。不仅如此,少年还要求上联用数之处,下联也得用数,且不论反顺,不得一字相重,排列还得像上联一样有规律,这无疑提高了难度。

驾船少年随口出一上联,不仅难住了黄庭坚,几百年都无人对出​那大才子黄庭坚对上来了吗?没有,这上联还真把他难住了,他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下联,送别少年后,黄庭坚一路上都在想下联,却还是没有合适的下联。这也似乎预示着黄庭坚仕途的不如意,虽然为官不得志,但黄庭坚任职地方的百姓都很爱戴他,各地的士子也都仰慕他的才学和为人,他讲学不倦,常为学子指点文章。

说回那个对联,黄庭坚当时没对出来,后世的几百年来也没人能对出合适工整的下联,此联成为了一副“千古绝对”。英雄出少年,驾船少年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学,在座的各位少年能否对出下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