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教育中人工智能承擔的12種角色,未來教師的核心價值在哪裡?

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迅猛,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在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教師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美國佐治亞州理工大學艾休克·戈爾教授就嘗試過用聊天機器人為助教,回答MOOC課程中學生的提問,學生在5個月的課程期間,甚至都沒有注意到助教是個機器人。由此鮮活的案例可見,教師的很多工作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當然,對於人工智能,我們不要過分高估也不要過分低看,就像雷•克種福德(Ray Clifford)所言,“科技不能取代教師,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師卻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師。”同理,人工智能不會取代教師,但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會取代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

未來的教育將進入教師與人工智能協作共存的時代,教師與人工智能將發揮各自的優勢,協同實現個性化的教育、包容的教育、公平的教育與終身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人工智能可以將教師從煩瑣、機械、重複的腦力工作中解脫出來,成為教師有價值的工具和夥伴: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教師完成批改作業等日常工作,把教師從重複性、機械性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會為未來教師賦能,成為教師工作的組成部分,由人機協作完成以前無法完成的智慧性工作。

人工智能的12種角色

在《餘勝泉:人工智能可能承擔12種教育功能,而教師核心價值在於“育人”》一文中,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餘勝泉認為,應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在未來教育中,教師將與人工智能協同共存。他指出,人工智能在未來教育中可能承擔12種角色,未來知識傳授功能會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而人類教師則更偏重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未來教師隊伍將向兩個方向分化: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全能型教師和專業型教師。

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在人工智能教育應用領域做了系列前瞻性研究分析,認為在未來的教育中人工智能可承擔12種角色。

解析教育中人工智能承擔的12種角色,未來教師的核心價值在哪裡?

AI Teacher項目研究框架

  • 角色一:成為可自動命題和自動批閱作業的助教,幫助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自動生成不同的試題,並對作業、試卷等實現自動批改。

  • 角色二:成為學習障礙自動診斷與及時反饋分析師,幫助教師、家長髮現學生學習中隱含的問題,並及時給予反饋與解決。

  • 角色三:成為問題解決能力測評的素質提升教練,協助教師評估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情況,並通過綜合性項目學習提升學生素質。

  • 角色四:成為學生心理素質測評與改進的輔導員,協助教師及早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並及時給予干預。

  • 角色五:成為體質健康監測與提升的保健醫生,幫助教師基於數據,精確瞭解學生體質發展及健康狀況,並給出提高學生體質的訓練方案。

  • 角色六:成為反饋綜合素質評價報告的班主任,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全面、客觀、有科學數據支撐的綜合素質評價報告。

  • 角色七:成為個性化智能教學的指導顧問,實現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智能教學。

  • 角色八:成為學生個性化問題解決的智能導師,以自然交互的方式對學生個性化問題進行解答與指導。

  • 角色九:擔當學生生涯發展顧問或規劃師,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協助完成學生成長髮展的智能推薦。

  • 角色十:作為精準教研中的互動同伴,協助教師發現同伴間的教學問題並互助改進。

  • 角色十一:成為個性化學習內容的自動生成與匯聚代理,能根據學生個性化特徵自動尋找、關聯、生成與匯聚適合的學習資源,實現從人找資源到資源找人的轉變。

  • 角色十二:扮演數據驅動的教育決策助手,為各類決策提供各種數據及分析模型支持,為現代教育治理提供決策輔助。

解析教育中人工智能承擔的12種角色,未來教師的核心價值在哪裡?

未來教師的核心價值

既然人工智能可以在教育中扮演如此眾多的角色,那麼作為教師,其核心價值體現在哪裡?需要如何去適應人機協作的新時代要求呢?

一、教師的核心價值在於“育人”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趙勇教授指出,傳統的教育方式,從某種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個性。而“首先去發現學生擁有什麼特質,然後幫助他發掘出來”的教育方式會解放學生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發揮自身的潛力。

所以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教師的責任不再是教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成長,成為學生成長的人生導師或者心理諮詢師,幫助學生髮現優點,實現人生價值。教師的工作會更以“育人”為重。相應地,教師要從面向知識體系的傳授,轉向面向人文底蘊、責任擔當、國家認同、跨文化交往等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協作能力、知識的情境化運用能力是教師所應關注的核心和重點。

這需要轉變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教師知識性講授功能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培育學生能力。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問題、設計學習資源、設計學習工具、設計學習活動、設計學習評價。學生在教師的陪伴下,通過解決問題進行學習、獲得知識、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協作協同、知識遷移和運用,從而發展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教師的陪伴、組織、督促、檢查,對學生自主學習非常重要。今後的學習形態一定是學生線上學習,實踐領域問題解決導向的項目學習,教師線下的督促、管理、陪伴三位一體的形態,而不是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單一形態。

解析教育中人工智能承擔的12種角色,未來教師的核心價值在哪裡?

二、教師的職能將向兩個方向分化

未來個性化教育體系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教師隊伍會向兩個方向分化:

一是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全能型教師

有了人工智能的支持,能夠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負責的全能性教師是可能存在的。既能掌握學科知識,又要掌握教學法知識、技術知識,掌握認知、腦科學發展、兒童身心健康相關知識,又可以瞭解各種社會屬性,具有領導力和社會協作能力,一般教師難以勝任的問題都能通過人工智能得到解決方案。

二是專業型教師

想要讓每位老師都成為全能型教師這並不大現實,所以未來教師會出現精細的、個性化分工,例如專門做練習輔導的老師、做項目設計的老師、疏解學生心理問題的老師、授課老師、做教學設計的老師等。

隨著未來教師角色和職能的轉變,未來課程也將發生改變。跨多個領域的綜合性課程,期望老師獨自完成是不切實際的,必須輔以教師間協同、教師與人工智能協同環境結構的支持。今後,一門課可能由多位教師負責,其中有學科專家、教學設計師、知識傳遞者、活動設計者,人工智能助教或其它角色。

解析教育中人工智能承擔的12種角色,未來教師的核心價值在哪裡?

總結與展望

人工智能變革教育,首先體現的是各種智能化的教育裝備和智慧化的教育環境,其次是嵌入人工智能服務的教育業務流程與制度,最後是人機結合的思維模式的轉型。

青鹿教育,一直專注於智慧型教育產品研發,通過為學校提供青鹿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讓學校高效、節約地建成覆蓋各個班級的智慧教學支撐環境,促使課堂教學實現信息化、智能化,還能通過青鹿校園App打通校內外,促進家校溝通、家校共育。

未來,青鹿願同各路合作伙伴精誠協作,助力智慧校園建設,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態。

內容整合自網絡。

廣州青鹿教育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