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的楊過是怎麼剪指甲的?|史太Long

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史太Long

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史太Long

文 | 吳鉤

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獨臂的楊過單身過了十六年,他是怎麼剪指甲的?這是江湖上流傳甚廣的“金庸學三大不解之題”之一。另外兩道“不解之題”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小昭,腳脖子被鐵鏈鎖住了,她是怎麼換內褲的?《射鵰英雄傳》中的梅超風,練了“九陰白骨爪”,指甲暴長,解手後又怎麼擦屁股?

與“楊過剪指甲”難題相關的問題還有:在楊過那個時代,指甲鉗顯然還沒有發明出來,人們究竟需不需要剪指甲啊?如果需要,又是用什麼工具來剪指甲呢?

人類當然需要剪指甲,不論是今人,還是古人。我們人體的組織,如牙齒的長度、骨頭的長度、耳廓的大小、內臟的大小,發育到一定程度,便不再生長,只有頭髮與指甲,可以維持終生生長。指甲如果不剪,它們就會不停地長長長(zhǎng),長(zhǎng)長長(cháng),長長長(cháng),給你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不便。

舉個例子,你彈過吉他吧?彈吉他需要留一點指甲,但指甲也不宜過長。有一位明朝人寫了一本《彈琴雜說》,其中就特別提到,彈琴之人,“指甲不宜長,只留一米許,甲肉要相半,其聲不枯。”這裡的“一米”當然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長度單位,而是指“一粒米”那麼長。我們去看宋徽宗繪畫的《聽琴圖》,圖中的彈琴者,指甲修剪得非常整齊,差不多就是“一粒米”長。

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史太Long

貓科動物的利爪、齧齒類動物的牙齒,也都能夠終生生長,動物解決爪牙過長的方法是磨損,不停地撓硬物,或者不停地啃木頭。我們可以想象,生活在石器時代的人們,也是通過磨石頭來防止指甲過長的。金屬器具發明之後,人類慢慢學會了用刀片來削短指甲(古龍筆下的李尋歡,就常常用他的飛刀修指甲),或者用銼刀來磋磨指甲。當然,在指甲鉗發明之前,最常見的修指甲工具是剪刀。

中國的剪刀,又稱鉸刀,鉸,交也,“剪刀兩刀相交,故名交刀耳”。相傳剪刀為魯班發明,但從出土的實物來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剪刀來自西漢初期,是交股剪刀,其形制跟現在的U形剪刀有點接近。

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史太Long

交股剪刀是漢代至五代的主流剪刀形制。簡單的力學知識告訴我們,這種剪刀用起來比較費力。不過如果用來剪指甲,無疑是綽綽有餘的。五代之後,帶有支軸的雙股式剪刀興起,由於應用了槓桿原理,用雙股式剪刀剪東西會更省力一些。長沙出土的一把五代時期的雙股式剪刀,從形制看,已經跟今天我們常用的剪刀沒有什麼區別了。

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史太Long

那麼你又如何證明古人用剪刀修剪指甲呢?畢竟剪刀是用來裁剪布匹、紙張的。

好,我們先來看看明末清初董以寧寫的一首小詞,裡面寫道:“先將榴齒微微刷,取繡絨銀剪,輕修指甲,歸來戲把檀郎招。”說的是,一名閨中女子與情郎約會前,細心梳洗,刷了牙,剪了指甲。在古代女性的梳妝盒內,是少不了這麼一把修剪指甲用的小剪刀的。一首元曲也寫道:“粉雲香臉試搽,翠煙膩眉學畫,紅酥潤冰筍手,烏金漬玉粳牙,鬢攏宮鴉。改樣兒新鞋襪,挑粉垢修指甲。收拾得所事兒溫柔,妝點得諸餘裡顆恰。”修剪指甲,這是古時女性妝扮的基本功。

出土的文物也可以佐證。許多小型的剪子,多出土於女性墓中,與女性化妝用品存放在一起,如廣東淘金坑出土的剪子,與鑷子、銅鏡一起包裹在一個漆盒中;河北邢臺唐墓出土的剪子,與銀釵、骨釵、銅鑷、銅飾同出。可以推知,這些小剪刀,實際上就是當時女性的化妝用具。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有一幅傳為南宋劉松年的《宮女圖》,圖中仕女的桌案上擺有幾件女性的梳妝用具,其中便有一把交股式小剪刀。

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史太Long

男性也有專用的修甲用具。晚明高濂的《遵生八箋》記錄了一種流行於士大夫群體的“途利文具匣”,“內藏裁刀、錐子、挖耳、挑牙、消息、肉叉、修指甲刀銼、發刡等件、酒牌一、詩韻牌一、詩筒一(內藏紅葉各箋以錄詩),下藏梳具匣者,以便山宿外用。關鎖以啟閉,攜之山遊,似亦甚備。”差不多同時代的屠隆《考盤餘事》“文房器具”條也說:“小文具匣一,以紫檀為之,內藏小裁刀、錐子、挖耳、挑牙、消息、修指甲刀、銼指、剔指刀、發刡、鑷子等件。旅途利用,似不可少。”看來,這修剪指甲的刀、銼,正是士大夫居家、出遊之必備用具。

古時的出家人尤其重視身體的清潔,用來刷牙的“齒木”就是僧人發明的。佛經說,“佛聽蓄刀子,一用割皮;二用剪甲;三用破瘡;四用截衣;五用割衣上毛縷;六用淨果。乃至食時種種須故,是以聽蓄。”佛家是允許僧人收藏刀子的,因為需要用刀子來削果皮、修指甲,等等。

古代還有“刀鑷工”的行當,其工作就是給顧客修面、修眉、刮鬍子、剃髮,以及修剪指甲。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畫有一個刀攝工,在城牆腳下開了一間鋪子,正給顧客修面呢。

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史太Long

明代筆記《鳳凰臺記事》中,還有一則軼事說:“太祖時,整容匠杜某專事,上梳櫛修甲。一日,上見其以手足甲用好紙裡而懷之,上問:“將何處去?”杜對:“聖體之遺,豈敢狼籍?將歸謹藏之。”上曰:“汝何詐耶?前後吾指甲安在?”杜對:“見藏奉於家。”上留杜,命人往取甲。其家人從佛閣上取之,以朱匣盛,頓香燭供其前。比奏,上大喜,謂其誠謹知禮,即命為太常卿。”這個姓杜的整容匠(刀鑷工),專職給朱元璋梳頭、修甲,將剪下來的“龍爪龍甲”收藏起來,以香燭供於佛閣。這馬屁拍得朱皇帝龍顏大悅。

看到這裡,或許會有朋友問:古人不是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嗎?怎麼會忍心剪掉指甲呢?確實,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觀念的影響,古人有留髮的習慣。不過,對於指甲,古人持另一種觀念,東晉張湛的《養生要集》說,“爪,筋之窮也。爪不數截筋不替。”爪,指人的指甲、趾甲。古人認為,如果指甲與趾甲沒有經常修剪,就會不利於筋氣的新陳代謝。

由於古人使用剪子或刀片修剪指甲,容易誤傷皮肉,傳統醫書中也收錄有不少醫治指傷的藥方,如明代薛鎧的《保嬰撮要》記載說,“一女子十四歲,修指甲誤傷痛,妄敷寒涼及服敗毒之藥,遂腫至手背,肉色不變,餘先用內消托里散,手背漸消,次以托里散為主,八珍湯為佐,服兩月餘而愈。”

回到“楊過剪指甲”的問題,答案是:首先,楊過當然需要修剪指甲,否則,他的手指甲會長得只適合練“九陰白骨爪”;其次,楊過可以到市集中找刀鑷工幫他修剪指甲,只要付幾文錢就行了。楊過獨臂,說不定還能打個五折;最後,實在不行,他還可以運用石頭磨、牙齒咬的古老方法來弄短手指甲。

《原來你是這樣的大俠》

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史太Long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史太Long

作者是小南同事。近水樓臺先得月,小南決定在週刊的微店銷售這本《原來你是這樣的大俠:一部嚴肅的金庸社會史》。哦,對了,是簽名版。有作者的親筆簽名並鈐印。

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史太Long独臂的杨过是怎么剪指甲的?|史太Long

來源|南都週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