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可惑,即是大定

無心可惑,即是大定

關於得定,人皆以為有入定出定之別。坐在這裡,不動、不想、不吃、不尿,是入定;一有舉動、言說,便是出定。其實,這錯會了定的意義。

因為坐在這裡不動,是死定,不是大定。大定是無出入的。它是對任何境而不惑,隨緣起用而無所住,不是死坐不動而有所入的。

關於此理,儒家也曾描繪說:“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糜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因為死坐不動,只是壓念不起,滅其受想不是真了,任你定得百萬劫,時劫一過,又復起念著相造業受報。

故雖得四空定,生非想非非想天,依舊落輪迴,生死不能了。這種死定,古德喻如搬石壓草,石去草又復生,故非究竟。南嶽磨磚度馬祖,即救其出死定也。  

修大乘佛法者,不取這種死定,以非究竟,不得真實受用故。

昔梁武帝出獵,得一入定五百年之老古椎,甚為驚奇讚歎,思欲與志公禪師較短長,乃令眾宮女裸體與二公入浴。老古椎初尚能視聽自如,繼而閉目不能動,再後,不得不推開眾宮女,逃走去矣。反觀志公,言笑自若,無動無驚,非活定力,曷克臻此!

可見得定不在死坐不動,更不在死坐之時間長短,而須歷境練心,對境不惑,起大機用而無所受,方為真定也。  

複次,關於定無出入之真理,《六祖壇經》智隍禪師入道因緣與宗下語錄女子入定公案,即是明證,學者毋庸置疑。

元音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