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投資現在正當時

5月22日,中汽協、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聯合公示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第一批),意味著動力電池行業正向著越加細化、嚴格和激烈競爭的方向發展。事實上,動力電池行業的“錢景”並不僅限於電池本身,電池的上游行業,如電池正極材料也有著廣闊的市場。

行業內認為,三元材料因為具備較高的能量密度,已經成為電動汽車的主要正極選擇。而鎳、鈷、鋰、錳礦產資源則是正極會用到的主要上游原料,所以,鎳、鈷、鋰及其鹽類產品是廣受矚目的電池材料原料。但由於缺乏對上游原料的投資經驗,尤其是以鎳、鈷、鋰為主的有色金屬的投資經驗,很多人錯過了早期的發展機遇,或者不知該投資哪些標的的問題。

在日前舉行的“OFweek 2018(第二屆)中國動力鋰電池技術及應用研討會”上,上海格派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棟強就對鎳、鈷、鋰三種主要的金屬材料展開了分析,並根據國家發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等相關政策,給出了他對鎳鈷鋰的投資建議。

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投資現在正當時

供給與需求都有缺口

曹棟強表示,鎳決定電池容量,有助於提升電動車單次續航里程;而鈷有助於提高材料的循環和倍率性能,增加穩定性。

據國際鎳業研究組織(INSG)4月25日消息顯示,全球今年鎳需求量增至234萬噸,高於2017年的219萬噸。全球2018年鎳產量預計增至223萬噸,高於2017年的208萬噸。“目前,約有35萬可以用於電池行業的鎳被用於生產不鏽鋼,隨著動力電池市場的不斷髮展、鎳庫存下降,未來5-10年電池用鎳需求會有明顯增長,甚至出現電池用鎳的供給缺口。”曹棟強說到。

在鎳的產業鏈中,上游主要是氧化礦和硫化礦,中游是以電解鎳、鎳鹽等金屬製品,下游是鎳的應用,包括電池應用,製作合金等領域。

據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原生鎳產量為63.5萬噸,同比增加6.7%,其中NPI產量為41萬噸,電解鎳加通用鎳產量降至18萬噸;鎳鹽產量為4.5萬噸;預計2018年我國原生鎳產量為69萬噸,同比增加10%,其中NPI49萬噸,電解鎳加通用鎳產量15萬噸,鎳鹽5萬噸,同比增長60%。

關於鎳的庫存方面,曹棟強表示,“從3月初,LME鎳庫存已下降至33萬噸以下,較去年同期降幅10%以上。硫酸鎳需求不斷擴大,而供給受到原料、環保、建設週期長等因素影響難以擴產,導致供給與需求出現缺口。”

未來的需求量仍將繼續上漲

在鈷的投資方面,曹棟強提到,“目前鈷含量全球分佈不均,在剛果金的鈷含量約佔全球的一半。”

而在鈷的產業鏈中,上游主要是鈷礦山和鈷精礦,中游是以金屬鈷、鈷鹽、鈷化物等金屬成品,下游是鎳的應用,包括電池應用,以及化工行業的應用等方面。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的精煉鈷產量為7萬噸,同比增加14%,97%的原料來自於進口,且主要從民主剛果。近幾年進口鈷溼法中間品的數量急劇攀升,同時進口鈷精礦的數量大幅下降。另外從進口鎳原料中帶進來的鈷也值得關注。“未來鈷的需求量仍將繼續上漲。”曹棟強根據數據,充分肯定了鈷的未來投資價值。

可根據價格和回報率靈活投資

分析完鈷後,曹棟強接著說鋰:“世界已查明的資源量主要集中在南美的鋰三角區域(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該地區資源類型為鹽湖滷水型;其次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資源類型主要是硬巖型鋰輝石;而我國既有滷水型資源、也有硬巖型資源,且資源量較大。”

當前全球鋰巨頭的擴能計劃更多是以單線建設的形式逐級推進。曹棟強認為,日後可以根據市場價格和投資回報率靈活調整。他表示,“從SQM、Albemarle對於鹽湖提鋰、礦石提鋰的積極綜合佈局來看,鹽湖與礦石並非單純的取代關係,更多的是相互補充。這方面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建設生產週期、產能進入市場的時間以及品質和雜質指標等;此外,企業還需要更加註重優質資源以及工藝保障、相對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對高品質電池級鋰鹽生產技術的掌握。”

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投資現在正當時

動力電池高鎳化需加強安全管控

此外,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海林也在會議上對動力電池的技術發展趨勢作出了預測。“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加快普及,動力電池在很大程度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張海林認為,滿足安全性、壽命等指標的前提下,大幅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延長續航里程,降低成本,成為各大新能源車企的共同期待。

而提升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也成為國家政策對動力電池技術的主要要求。張海林分析了國家政策對動力電池技術提升的路線圖,他表示,到2020年,300Wh/Kg和1元/Wh成為行業的共同目標。

張海林還把國內的動力電池企業同日韓做了對比,他表示,目前日本的松下和韓國的三星在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上佔有一定優勢,特別是在產品均勻一致性、系統集成技術、生產自動化程度尚有差距。

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投資現在正當時

“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在製造方面主要需要解決一致性、安全性、自動化和散熱四大關鍵問題。”張海林認為,目前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進步很快,少數企業開始逐漸具備與日韓一較高下的能力。

隨後,張海林還重點分析了動力電池在高鎳化趨勢下的安全管控。他認為,NCM、NCA和錳基固溶體等正極材料的熱穩定性差,在200-300度的範圍內存在分解放熱,加重了電池的安全隱患,導致電池安全問題將更加突出。他強調針對高鎳化趨勢,必須要有更嚴加嚴格的安全設計和生產管控!

(以上內容為曹棟強、張海林於OFweek 2018(第二屆)中國動力鋰電池技術及應用研討會上演講摘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