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砂漿防水施工的三大禁忌!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簡稱防水砂漿)是以水泥、細骨料為主要材料,以高分子聚合物為改性材料,按適當配合比混合製成的,具有一定抗滲性能的砂漿。

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技術要求:

1.分層鋪抹或噴塗,鋪抹時應壓實、抹平和表面壓光;

2.防水層各層應緊密貼合,每層宜連續施工,必須留施工縫時應採用階梯坡形槎,但離開陰陽角外不得小於200mm;

3.防水層的陰陽角處應做成圓弧形;

4.水泥砂漿終凝後應及時進行養護,養護溫度不宜低於5℃並保持溼潤,養護時間不得少於14d。

說明:

1.施工縫是水泥砂漿防水層的薄弱部位,由於施工縫接槎不嚴密及位置留設不當等原因,導致防水層滲漏水。因此水泥砂漿防水層各層應緊密結合,每層宜連續施工;如必須留槎時,系用階梯坡形槎,但離開陰陽角處不得小於200mm,接槎要依層次順序操作,層層搭接緊密。

2.為了防止水泥砂漿防水層早期脫水而產生裂縫導致滲水,規定在砂漿硬化後(約12—24h)要及時進行養護。一般水泥砂漿的水化硬化速度和強度發展均較快,14d強度可達標準強度的80%。聚合物水泥砂漿防水層應採用乾溼交替的養護方法,早期(硬化後7d)採用潮溼養護,後期採用自然養護;在潮溼環境中,可在自然條件下養護。使用特種水泥、外加劑、摻合料的水泥砂漿,養護應按產品有關規定執行。

禁忌1:防水層局部有潮溼痕跡

問題及原因分析:

防水層上有一塊塊潮溼痕跡,在水分蒸發緩慢、通風不良的情況下,潮溼面積會徐徐擴展;或形成滲漏。

原因:施工時忽視防水層的連續性,未嚴格按照防水層有關要求進行操作,如素漿層刮抹不嚴,薄厚不均,出現空白或大面積漏抹等。

措施:

1.對操作人員進行充分的技術交底,明確防水工程的重要性。

2.操作要仔細認真,必須做到素漿層刮抹嚴密,均勻一致,並不遭破壞。

禁忌2:防水層空鼓、裂縫、滲漏水

問題及原因分析:

防水層與基層脫離,甚至隆起,表面出現縫隙大小不等的交叉裂縫。處於地下水位以下的裂縫處,往往有不同流量的滲漏。

原因:

1.基層清理不乾淨或沒有進行清理,表面光滑,或有浮灰、油汙等,對防水層與基層的粘結起了隔離作用。

2.水泥選用不當,安定性不好,或不同品種水泥混合使用,收縮係數不同,往往導致大面積網狀裂縫。

3.對凹凸差異較大的基層沒有進行找平處理,灰漿層薄厚不均,產生不等量收縮。

措施:

1.選用42.5級以上無結塊的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得混用不同品種和不同強度等級的水泥。

2.基層表面須剁毛、去汙、刷洗清理,並保持清潔、潮溼、堅實、粗糙。凹凸不平處應先剔鑿,澆水清洗乾淨,再用素漿和水泥砂漿分層找平。

3.採用"四層抹面法"。

4.對於滲漏水的空鼓裂縫,將該處剔成凹槽,清洗乾淨。混凝土基層可根據水壓、流量等,酌情采取下管引水法或直接堵塞法堵漏。磚砌基層則應採用下管引水法堵漏,並重新抹上防水層,如圖下圖所示:

水泥砂漿防水施工的三大禁忌!

▲左邊為剔除空鼓處下管示意;右邊為修補後示意

圖中數字說明:1-原防水層;2-新抹防水層的一、二層;3-膠管;

4-後補防水層;5、6-水泥膠漿堵塞。

禁忌3:預埋件部分滲漏水

問題及原因分析:

穿透防水層的預埋件周邊出現陰溼或不同程度的滲漏。

原因:

1.操作中抹壓不仔細,底部出現漏抹現象;預埋件表面的鏽蝕層沒有認真清除,使防水層與預埋件接觸不嚴。

2.預埋件周邊的防水層抹壓遍數少,交活快,使周邊防水層產生收縮裂縫。

3.預埋件未焊止水環,或未滿焊。

措施:

1.預埋件四周剔成寬度為20mm、深度為30mm的環形溝槽(溝槽尺寸可酌情調整),對預埋件除鏽並清洗溝槽後,用水灰比為0.2左右的素漿嵌實,再隨其他部位一起抹上防水層,如圖下圖所示:

水泥砂漿防水施工的三大禁忌!

▲預埋鐵件的處理

圖中數字說明:1-素漿嵌槽;2-防水層。

2.對於預埋件周邊出現的滲漏,先將周邊剔成環形溝槽,再按裂縫直接堵塞方法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