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水生万物,地发千祥,这一方灵动的沃土,在中国,在华北,在太岳山与汾河水的护佑与包容里。飞马逐鹿,刀耕火种的久远历史,康衢击壤,天下大和的清平岁月,求贤若渴,任贤图治的唐尧古风,协和万邦,平章百姓的上古传奇,这里就是三皇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尧帝,诞生,建都及安息之所——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

尧都,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尧”字最初的形态)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尧庙位于临汾南约3公里处,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帝的庙宇,又称三圣庙。其规模面积之广阔建筑之雄伟,历为全国尧庙之首。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尧庙内有很多建筑细节都与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有关。尧庙内有一条路被称为龙凤之脉,这是尧宫甬道,从大门一直通到广运殿,全长300余米,两侧全刻龙凤图案,龙和凤均为尧舜时期的图腾,又是中国古代的吉祥之物,这条尧宫甬道,是象征着吉祥的龙凤之道。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心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击壤歌最早记载于《古诗源》一书,相传采集与尧时期襄汾席村,是我国最早的诗歌之一。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尧井——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开始定居生活,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称为市井文化,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抱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内安放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掌管山岳祭祀。后稷,主掌农业。羲和,天文学家并掌管历法。皋陶,主管刑律,据说“画地为牢”就是创造的。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蟠龙图雕——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这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尧都华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尧庙处还有一处特别之物是“中国帝尧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发现比它更大的鼓,因此又被成为“天下第一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两面均由整张牛皮制作,2000年已被列为世界吉尼斯纪录。

“天下第一门”——华门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华门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庙广场西侧,它代表着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因此可以称为华夏文明之门,被誉为“天下第一门”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华门整体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正面三门矗立,象征着尧、舜、禹三帝,整个建筑高达50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建筑。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华门主门前长达25米的瀑布墙,代表着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水高悬而下,华夏文明由此渊源

。中间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个彩球,代表着尧舜之后的二十一个朝代,前面的56阶黄褐色的台阶,代表着中华56个民族。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华门内景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华门的镇门之宝——“连环九鼎”

尧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姑射(yè)山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仙山自有仙人隐。姑射山,相传为尧王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因春秋时期名作《逍遥游》中的原文:“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后人把藐姑射之山确定在临汾西北的仙洞沟一带,构建了不少人文景观,衍生出种种传说故事。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相传,4300多年前的尧帝于此地访贤,邂逅鹿仙女,并与之在姑射山上的一个洞中结为良缘,从此,后人结婚不论新房多么豪华,都一律称为洞房。山中有一景曰“华夏第一洞房”与对面花烛山遥遥相对,是“洞房花烛”之由来。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姑射山,属于吕梁山脉,以沟壑纵横,地貌奇待堪称晋西南第一大峡谷。南北两处仙洞相呼应,两洞中间横卧一条深达50米的壕沟,也即峡谷,沟南称为南仙洞,沟北称为北仙洞,两洞间深沟隔断,无法逾越。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这里山势奇险,环境幽雅,仙洞创建于唐武德年间,历代曾修葺扩建,现有建筑40余处,共有房屋庙堂120多间,石窟洞70多孔。亭、台、楼、阁,大小殿宇,多数依山背洞,靠崖面沟,就势构筑。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奇峰异洞,苍松翠柏,青山环抱。其间一条数百米深谷,南北仙洞巍然对峙,仙洞的道观建筑最早建于唐武德年间。南北仙洞又建起一些佛家寺庙与原有建筑相间杂陈,使姑射山成为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尧陵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尧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西的涝河北岸,距市区35公里。墓塚高50米,周长300余米,依山傍水。祠宇依陵而建,布局紧凑,木雕精细。陵墓由黄土堆积而成,古柏葱郁覆盖,清流环绕而过,景色秀丽壮观。1984年中国考古研究院专家考证,陵丘属人为形成,再根据尧陵附近发现陶片推测,4000余年前人类曾在此活动居住。这与当地传说葬尧时人们掬土成山成陵相吻合。

鼓楼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大中楼位于尧都城中偏西街衢,俗称鼓楼,是临汾古老文明的象征。楼从基座往上,总高24丈,其基座为长40米的正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向券切门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门洞上方各镌有石雕匾额,依其4面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大中楼基座的东西两侧,均建有石阶楼门,40级台阶。台坪高10米,四面可入一厅,登木梯上二层,二厅外有回廊,出厅凭栏四顾,山河胜景,尽收眼底。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世传民谚:“平阳府有座大鼓楼,半截子插在天里头。” 坐落在临汾市区的大中楼龙盘虎踞,冲大而立,以其高大雄伟著称于世。千百年来,邑中父老引以为荣,外地游客有口皆碑,此楼实堪为帝尧故都古老文明的象征。 大中楼因建于东、西、南、北四街的中心而得名。

元代戏台

山旅临汾,第一站,尧都区——中国文明从这里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