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 關注秦朔朋友圈

說到投資,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低買高賣”,然而確實難以做到。看看A股過去半年的軌跡吧:一月份買的人非常多,現在買的人非常少。是一月份高呢?還是現在高?答案不言自明。那麼,你在一月份更願意買呢?還是在現在更願意買?肯定是一月份連續上漲時更願意買!長期而言何時買更好?肯定是在現在買更便宜更好!

因此,儘管股票投資的有效方法很簡單,然而做得好的人很少。為何?因為這些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逆人性

近期,國內外資本市場波動加劇,投資人普遍焦慮。然而,把目光放長遠一些,就不那麼糾結了。統計數據給出美國從1801年以來大類資產的獲利表現:

  • 股票:1030000倍;

  • 長期債券:1600倍;

  • 短期債券:275倍;

  • 黃金:3倍。

顯然,股票是長期的最佳投資品。

讀到這,你肯定質疑:美股長期而言是好東西,但A股長期是“萬人坑”!

那麼大家眼裡非常“不堪”的A股長期看又如何?A股上證從1990年12月100點起步,到現在3100點,摺合年化收益率15%,如果加上分紅派息回報率更優。這樣的回報率遠高於同期港股、美股、黃金、甚至不亞於一線房產等人們印象中的牛品種。

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 證券投資者數據

那麼為何絕大多數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取得的回報都不理想?該從方法上找原因了。

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實際上,投資國內股票市場有兩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 方法一: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好的公司,並長期持有。

根據長期的歷史經驗,A股低迷至人見人罵的壞時代,正是淡定從容地選擇好的公司,擇機買入並作長期打算的好時代。

以便宜價格買入了好公司,價格再跌怎麼辦?其實,這樣的市場定價錯誤就是投資人的好機會,再買就得了。如果錢買光了怎麼辦?那就忍耐與等待吧,這正是投資人通向成功的必修課。

如何判斷一家上市公司是否一家“好公司”,又如何判斷是否“合理價格”?當然不能靠道聽途說了,如果不具備專業的分析能力,那麼有第二種更簡單的方法。

  • 方法二:按股神“巴菲特”的教導,採用指數基金來參與投資。

巴菲特在回答“30歲的投資者應該買什麼”的問題時給出如下答案:“成本低廉的指數基金是過去35年最能幫投資者賺錢的工具”。

的確,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上證指數的表現與“股神”巴菲特親自管理的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股價的表現其實是相差不遠的。

作為實力和名望難望“股神”項背的普通投資者,我們可能無法簡單複製巴菲特在投資選股上的揮灑自如,然而,我們卻極有可能取得不亞於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的長期投資回報。而且,辦法很簡單——利用指數型基金這樣省心省力的被動投資便可。

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簡單地以指數型基金的方式參與A股投資,只要不是買在巔峰上,長期持有的回報率其實是非常高的。

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從金融理論分析,長期投資指數型基金的“被動型”投資策略,是投資者通過分享上市公司盈利和成長而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

因為指數基金有以下三大優勢:

與一般的股票基金相比,指數基金有三低優勢,管理費較低

實時倉位調整需求低交易成本較低

第一,指數基金進行的是“被動”投資,相比於主動型基金,它的投資研究成本較低;就以投資股票的指數型基金而言,基金管理人通過買入指數成分股來跟蹤指數,使投資者獲取與標的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指數基金的管理費和託管費均比主動型基金的費用要低。例如,國內指數基金的管理費均為0.5%,託管費均為0.1%,而大部分主動型基金的管理費率在1.5%左右,託管費在0.25%左右,兩類基金的成本差異顯而易見。

第二,指數基金不會根據市場情況調整基金倉位,因此交易成本比主動型基金小。絕大多數的開放式指數基金的倉位均會根據基金合同和基準而保持在90%~95%之間,倉位的變動不會很大,費用也較小。指數基金資產中相應的現金比例也非常小,倉位幾乎不發生變動,在成本方面也要優於一般的股票基金。在指數基金日常投資運作過程中,基金管理人通常只在成分股發生變動,或普通指數基金需要滿足投資者申購、贖回的情況下才會進行成分股的交易,從而產生部分交易費用。可見,在交易成本方面,指數基金也比主動型基金更有優勢。

第三,指數基金的申購、贖回費用通常也小於主動型基金。如果投資者利用指數基金進行波段操作,申購贖回費用比主動型基金要低。投資者還可以利用指數基金申購贖回費用低的特點進行基金轉換,將低成本的效應疊加以降低投資成本。此外,一些特殊的指數型基金的份額可以在二級市場上進行買賣,它的交易費用通常也低於主動型基金和普通指數基金的申購費用、贖回費用,進一步為投資者降低成本。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成本隨著時間的複利累積下來,卻是一個不小的數字。特別是對長期持有的投資者而言,合理的低成本是長期堅守的必要條件,否則,高額的管理費、託管費、交易費不但會吞噬掉大部分投資收益,甚至還會侵蝕本金。

如果投資主動管理型基金,理論上可以靠基金經理以其專業水準來跑贏市場同行來帶來更好的收益。然而,即使是在國外的成熟市場中,確實難找到哪隻基金每年都能跑贏大市。第一年排在前十名的,很可能第二年前50名裡都找不到它的位置了。國內的基金更是如此。當然,投資人可設想總是在不同時期選取不同的明星基金來跟隨,但又有誰能預知未來的明星?況且,頻繁進出不同基金,高昂的申購贖回成本不但影響回報潛力,而且會蠶食寶貴的投資本金。

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投資是要看長期收益的,講究的是穩健贏利。只看短期,並希望有超額回報,那麼即使短期成功了,也是難以持續的,可能今年收益很好,明年是負的,長期下來,回報也有限。因此,以穩健的心態,設立合理的長期回報預期,避免經常的短期進出,是投資成功的關鍵。指數型基金投資,因有持有成本低、不需用調整倉位、申購贖回成本低廉等三大優勢而有利於投資者堅持長期投資而獲取穩健贏利。

不少本地投資者對指數基金投資的有效性表示極度質疑:有不少投資者在2007年底、2015年中買的指數型基金,現在離解套還遠呢。

那麼,指數型基金的“橘”到了中國是否真的化成了“枳”?外來的經驗是否適合中國呢?

大家可能聽過淮“橘”與“枳”的典故:“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簡而言之,同一樣事物,在不同環境中,表現各異。

許多國內投資者在對指數基金投資的理解和執行中存在以下一些誤區:

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誤區一:認為指數基金投資的是典型的“懶人理財法”,任何時候只需要買入即可。然而,有些投資者可能沒有意識到,投資指數型基金,等於是自己作出對市場向上的判斷了,因為,指數型基金追蹤的是指數,總是接近100%滿倉的,您不可能靠基金經理根據市場走勢的分析來為您決定股票倉位的配置。

具體來說就是,作為指數基金投資的投資者,您需要對市場的所處位置(估值高還是估值低)作出判斷的,然後,您還須自己根據判斷來實施通過增減指數型基金的配置來調節市場參與度。

有不少人很輕易地拿出從2007年底、2015年中購入指數性基金至今一直虧損的例子來否定指數型基金的優勢和作用,其實並不是方法的錯,只是運用的方法欠正確。虧損理由也相當簡單:就是買在市場的巔峰之時了!

多數投資人受貪婪與恐懼的驅使,在市場處於低位的時候不參與,到市場巔峰的高位又積極參與。“貪婪”和“恐懼”的基本人性弱點是阻礙用指數基金的方法來獲得投資成功的攔路虎。

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誤區二:指數基金投資多著眼於短期,希望今天種樹,明天乘涼。然而,儘管市場長期走勢總體向上的前提下,短期波動卻無人能準確判斷。A股並不是一個完全有效的市場,其波動頻率和幅度更大,寄望於短期獲利,往往造成頻繁進出,高昂的申購贖回成本不但影響回報潛力,甚至會蠶食本金。

其實,如果長期投資,指數型基金定投適合精力和時間有限的、或又不太願意花時間關注市場的投資者。只需在市場總體下行的時候,設立定期投資計劃,然後在下一輪市場高漲中退出,形成“微笑曲線”,回報相當可觀。

而定投指數型基金出現長期投資不賺錢,或賺得不多的情況,多半由於在行情下跌時停止定投、上漲時則追高;或是低迷行情時減少每期定投額、行情重啟後才增加金額。因此,市場相對低點時,如一直堅持定投股基,低位累積的籌碼將為長期投資帶來較大的回報潛力。

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現在國內股票市場整體估值低於長期歷史平均水平,這顯然就是以國內股市不同指數為投資標的的指數型基金投資的買入時機。

國內投資人總是信心不足,擔心完了美國加息,又擔心中美貿易摩擦,現在又擔心“資管新規”的落地會否成為對A股的“殺傷力武器”。敝人認為根本無須糾結。該來的終於來了。長期而言,“資管新規”的實施會讓預期收益型產品供應減少,實際無風險(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中國特色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保守型投資者趨於配置淨值型債券專戶,增加債市的需求;進取型的投資人趨於配置股票型專戶,增加股市的需求。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是確定的長期利好。

外資的進出通常是A股走勢的領先指標。2月份以來,外資通過滬港通、深港通資金流入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A股持續下跌,外資通過滬深股通的淨買入創新高。人家在買,我們在賣,誰比誰聰明?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如果問有效而又簡單的投資方法是什麼?那麼就請牢記巴菲特老人家的一句話:“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

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 作者為寧波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買入指數型基金,然後努力工作吧,巴菲特老人家的話中國適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