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當今世界所處的時代,是信息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時代,是智能機器大有取代活人的時代,是一個莫名其妙地生、糊里糊塗地活、無可奈何地死的時代。

這一代人要何去何從?是每一個人的終極之問。

這個時代有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格局,是迫切需要文化和文化表達方式的時代,是更多的人尋找終極歸宿的時代。

所有文化,最終要達到的基本目的,是人文自覺和人文關懷。而人文自覺和人文關懷,要有良好的表達方式。東西方在人文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異同之處?這是文化行者要深入深化探討的重要課題。

例如,中國的文化表達方式分為形而上和形而下兩種。中國的器物文化,本身就不同於西方,它包含著抽象的義理。古人云,道非器不形,器非道不立。故聖人創物,君子養器。中國人生活中的儀式感是通過代表抽象義理的器物來顯示的,這是中國文化傳承信仰的方式。

在世俗表達的方式上,比如,玩玉的人說玉養人,是說人可以通過玉這種器物來得道化心,通過對玉器的十一德、九德和五德的深刻體驗,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觀物取象反哺己身,從而達到君子比德於玉,所以古人說無故玉不離身。透過相上的

“玉”,找到“玉”背後的那個“體”。道以器顯,器以道立,良器載道,又云大器不琢,人工不如天工,匠心不如天心,從而返璞歸真,直指本心,這是東方文化的魅力,所有器物最終都要上升到“天人合一”的狀態,萬事萬物萬象萬人合一的狀態,和而不同的狀態,各美其美的狀態,這是東方文化的思想和表達方式。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文化思想和文化產品,以及文化的表達方式同樣重要。往大里說,一個國民的審美觀,意味著一個國家的文化實力。China這個詞,是中國在軍事實力相對薄弱的宋朝時期,外國人對中國的定義,它的本義是瓷器。宋朝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卻是中國文化思想和文化器物的一個頂峰時代。宋朝是有史以來中國GDP最強大的時代,與宋朝國土面積狹小形成了巨大的對比,這就是把文化轉化成了綜合實力的結果。

往小裡說,一個人的審美觀代表這個人的眼光和見識。例如我大中華,擁有豐富悠久的文化,燦爛偉大的歷史,這是全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只剩下我們中國,但是文化更應該用國際化的語言、適應時代的語言,進行世界性的傳播,否則只能侷限在本國本土,偏安一隅。沉迷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舊時代思維,我們忽略了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民族的是世界的,世界不一定是民族的。中國是文物大國,但絕不是文物強國。國際公認的拍賣行是佳士得和蘇富比,一個泱泱古國,鑑定權拍賣權竟然掌握在別的國家的公司手裡,不知我們有些專家有何感想?

目前我們中國文化表達的方式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君不見,目前中國文化的詭異現象,一定要外國人認可,然後我們中國人才認可。 是這樣的嗎?有些是這樣的!

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收藏最多的是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和日本人。紅山文化研究最早的是日本人鳥居龍藏。齊白石的畫是日本人認可,然後國內才認可的。元青花是英國人和美國人命名的,唐三彩外國人收藏的比中國人還要多。

地球上唯一一處五大文明交匯地——西域文化,研究最多的是斯坦因、斯文赫定、大谷光瑞……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一個沒有文化自信的民族,依靠著別的國家,才認可自己民族寶貝的民族,是多麼可悲。

我們近百年來形成了“月亮是西方的圓”的觀念,並且從認知上形成了民族自卑主義。

屠呦呦之前是三無科研人員,後來得了諾貝爾醫學獎。那些批評屠呦呦“沒有證書、沒有學歷、沒有出國、不會英語”的專家們得了什麼獎呢?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我們可曾知道?屠呦呦的青蒿素理論依據來自哪裡?一千七百年前東晉道士葛洪的《肘後方》。是的,你沒有看錯,是一千七百年前的一個叫做葛洪的道士。

其實西方的化學家,在中世紀就叫做鍊金士或者巫師。西方的化學流行全世界,東方的煉丹叫做封建迷信。要麼全盤肯定,要麼全盤否定,我們的思維已經出了問題。

中國古老的風水堪輿、生辰八字國人不信,西方的所謂靈脩、系統排列 、高維、塔羅牌、十二星座卻玩得不亦樂乎。

一個號稱群經之首的《易經》,現在寺廟道觀旁邊看八字三十年的老大爺,拐彎抹角和你談了半個小時,才五十塊。一個學了幾個月的所謂的心理諮詢師,就可以一小時五百塊。到底是誰病了?還病的不輕?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人類已經上天下海了,可是你的觀念能夠上天下海嗎?能夠靜下心來看看歷史的痕跡嗎?

中國不缺精神,缺的是深度思考。別再說沒有時間,時間就像乳溝,擠擠還是有的。也別再說不可能,搜索一下相信不會懷孕的。

神和人類唯一相同的本領就是想象力,我們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用已知的事物衡量未知的世界。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呢?為什麼寧可相信老外,也不相信身邊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東西?到底內在的什麼東西束縛了我們能夠在思想上上天入地?

就我個人來看,中國文化沒有問題,中國文化的表達出了大問題。所以別人一個叫LV的,連真皮都不是的包包,在一個號稱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國度,四處流行四處炫耀。一個連真皮都不是的包,就打得我們毫無還手之力,遍地找牙。

而我們面對所謂的品牌,表面購買展現的是財大氣粗,內在是卑躬屈膝的文化無自信,體會不到內在的意義。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當年筆者和一個國際品牌的中國總監激烈地辯論過,我說你們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根本不足以支撐流行世界的品牌,只是目前中國人尚在文化空白區,既不知道自己家的寶貝,又看不到別人的弊端。

在文化和文化產品表達上,日本是一個典型的值得我們學習的例子。日本,向中國學習“體”,向西方學習“用”。中國隋唐時期強大,日本派遣“遣唐使”;西方工業革命時代,日本向西方學習,實行明治維新。遠紹漢唐,近學歐美,日本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東方文化的代言人。用的是中國“禪”,以及先秦時期的“儒”,形成了日本特殊的神道思想。早前以國家之力推動鈴木大拙等在歐美宣傳日本,使日本成為東方文化的第一梯隊。二戰之後,短短几十年又成為一個發達國家。

師夷長技以制夷,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深度瞭解對手不丟人,驕傲自大才丟人現眼。財富的征服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的潛移默化。

現在企業界談匠心的人,包括很多學習日本稻盛和夫的人,知道日本匠心產品的近代來歷嗎?知道柳宗悅、柳宗理父子在日本工業歷史的地位和影響嗎?知道稻盛和夫等企業家出現的根本原因嗎?這些不知道,就表明學習稻盛和夫門還沒有入呢。

沒有高屋建瓴的大局觀,只是盲人摸象,自己感覺比較爽而已。中國文化也必須經歷一個表達適應的過程,否則大部分是要回到農耕時代,和現代脫節的。這種危害更加隱蔽,要麼全盤西化,唯西方馬首是瞻。

我們需要喚醒自我的麻醉,高度提煉傳統的精華,用當今世界接受的世界性表達、世界性傳播,最終實現東方文化思想以及東方藝術品的世界性表達,否則《海國圖志》的悲劇依舊重演。

我們要學會跨時空思維,辯證看待東西方不同理念的碰撞。和而不同,同而不和,形成自己的文化自信、文化覺醒、文化反省、文化表達、文化共生。這樣我們才可以形成自己的“工業加藝術經濟學”,而不是沾沾自喜的,只做賺點加工費的“山寨貼牌”。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文化和文化產物的柔性滲透,是最高明的“侵略”,比上兵伐謀還要高明。剛剛說的那些例子,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有問題嗎?不是的,是我們的文化表達方式不對。

我們如果不深度挖掘自身的寶藏,不用普世的文字進行表達,那麼就是身在寶山不識寶。 找到中國文化良好的文化表達方式,是這一代文化界的使命。否則,GDP全球第二,人站起來了,心裡還是跪著,怎麼面對貿易戰?

什麼時候,我們國人談到中國的文化,可以做到,不吹祖宗的牛,不吹老外的牛,由衷有種地說一聲,“祖宗很牛,現代更牛”。那才是我們這一代真正的牛,才是中國文化真正走進人心、走進世界的時候。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國人為什麼總是沒有文化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