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鄉村產業怎麼幹?百餘名“專業大咖”來川“支招”

如何振興鄉村產業,成為各位參事、專家討論的熱點。

A:有產業,才能宜居宜業聚人氣

“振興鄉村產業,既包括一產,也包括適宜在縣域經濟範圍內佈局的二三產業。”國務院參事杜鷹認為,振興鄉村產業,就是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業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在省政府參事、農業廳一級巡視員塗建華看來,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只有有了產業,才能吸引人才、資金等要素流向鄉村,才能實現宜居宜業聚集人氣。”

連續33年,浙江省農民人均收入居全國省區第一,背後有何秘訣?浙江省政府參事趙興泉認為,產業興旺不僅要經營好田園,而且要經營好山水,經營好村莊,加快推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他舉例,浙江紹興市通過激活閒置農房,已經湧現出一批發展鄉居民宿、旅遊休閒、旅居康養、來料加工、文化創意產業等多種業態的典型項目。

產業興旺源泉在哪?湖北省政府參事曾憲初指出,產業興旺的源泉是要素的整合和產業集聚。“從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看,當前我國勞動力、土地、資金或金融資本、技術等農村要素市場的整合不理想。”曾憲初介紹,另一方面,農業產業聚集成為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普遍現象,如法國葡萄酒產業集群、丹麥養豬產業集群、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以及雲南斗南花卉產業集群等。

“四川作為農業大省,探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帶頭做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符合四川實際,符合農民期待。”省政府參事室(文史研究館)黨組書記、參事室主任蔡競表示。

B:新業態是亮點,抓住返鄉創業潮機遇

去年,四川發展鄉村旅遊的行政村超過5000個,實現鄉村旅遊收入2283億元,帶動822萬農民受益,人均增收400多元。杜鷹認為,四川等地的這一探索可供借鑑,“拓展農業多功能,積極發展新業態,這是振興鄉村產業新的亮點,也是最具成長性的重點開發領域。”

“下一步,鄉村旅遊發展要堅持規範與提升並舉,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開發更多的產品,努力提高鄉村旅遊的水平。”杜鷹建議。

“新時代的農業發展不再是單純的大田生產概念,它同農產品加工、物流、鄉村旅遊、健康養生、農村電商等產業已經有機貫通。”塗建華也建議,要持續用力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還要改變城市就是發展二、三產業,農村就是發展農業的傳統觀念。”成都市政府參事,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郭曉鳴認為,要通過城市產業轉移和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供應鏈健全,做強鄉村一產業、做優二產業、做活三產業。

山東省政府參事張德寬深有同感,山東以佔全國1%的水資源、5.6%的可耕地,生產了全國7.6%的糧食、15.6%的蔬菜,農產品出口總值佔全國的四分之一,“振興產業,要下大力提升農業產出的質量和效益”

“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並實現良性循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原則,而人才是這一基本原則的重中之重。”國務院參事,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志仁對多地調研後發現,當前我國農村人才狀態令人堪憂,而且近20年來人才流失從未停止,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農民工返鄉創業已成為一股潮流,各地政府應當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劉志仁認為,農民工中湧現出許多農村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尤其是“進不了城,又不想回鄉”的新生代農民工,如各級政府能夠制定鼓勵他們返鄉創業的優惠扶持政策,該群體依然能夠回到農村參與鄉村振興的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