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祖讲苗族:苗族的五大迁徙

阿祖讲苗族:苗族的五大迁徙

同很多民族一样,苗族也经历了以树叶为裙以巢为家的原始社会,土司制度由兴盛走向衰败、封建领主制度的日渐消亡,经历了多次迁徙与动乱。根据苗族古歌与苗族史书记载,对苗族影响较大的有五次大迁徙。

第一次大迁徙,约在儿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初期。苗族先民从其发源地,即今四川一带,沿长江向东迁徙到长江中游的南北两岸,这是苗族首次由西向东的大迁徙。

阿祖讲苗族:苗族的五大迁徙

第二次大迁徙,方向由南向北,时间约在远古到黄帝时期。经过第一次迁移,苗族先人在长江中游居住很久,之后经济逐步发展,人口繁衍增多,成为一个部落,即上文中提到的“九黎”。部落与南方的炎帝部落发生矛盾打败了炎帝部落,一部分族民追逐炎帝族直达黄河北岸。这部分苗族先民在黄河中游又生活了很多年,九黎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这时,九黎部落诞生了一个英雄人物:蚩尤,他聪明好斗,骁勇善战,后来成了九黎族的首领,并与黄河上游的黄帝族发生冲突。战争初期,黄帝九战九败,后来皇帝联合炎帝族等,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结果蚩尤战败,九黎部落被迫由南向北迁徙。

阿祖讲苗族:苗族的五大迁徙

第三次大迁徙,是由北向南的迁徙,时间大约在黄帝到唐尧期间。蚩尤战斗失败以后,九黎族分散开来,大致形成三个部属。一部分在北方建立了黎国:一部分被俘成了奴隶,后来与汉族相融合:一大部分经过长途跋涉,退回到南方,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这次大迁徙,主要是指退回到南方的这一支苗族。

阿祖讲苗族:苗族的五大迁徙

第四次大迁徙,时间大约在虞舜一夏禹时期。生活在南方的三苗部落联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养生息,渐渐复兴,对统治者造成了威胁。到舜即位后,马上实行“分北三苗”一一共工部迁到幽州,欢兜部迁徙到崇山,三苗部迁徙到三危。曾经强大一时于的三苗部落联盟从此分化瓦解。

阿祖讲苗族:苗族的五大迁徙

第五次大迁徙,是苗族的三支从不同的路径归的过程,大约发生在周到宋朝时期。其中,被逐到三危的三苗部属,是这三支中力量最强的一支,但在长途跋涉中力量逐渐削弱。从三危山出来,经过大雪山、渡过黄河,朝着南风吹来的方向一步步迁移,沿金沙江到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结束了这次“长征”,这一支的迁徙方向是由北向南。被放逐到崇山的一支,是近距离的迁移,由崇山往东,最后达到今湘西、黔东北、川东南和鄂西南一带。这支苗人迁徙的方向是先向东、后向西。往东迁徙的一支,也没有在东海岸边长久定居,而是慢慢离开海边,逐步往西归迁。他们中间有的人(约在四千年前后)可能渡海去了日本,今天日本有的地方有许多与中国黔东苗族相似甚至相同的文化现象,说明苗族的一支有可能是在这次迁徙中渡海到日本的。这支苗人的迁徙方向,大体是由东向西。

阿祖讲苗族:苗族的五大迁徙

苗族的历史在一次次的迁徙中发展起来,苗族人民在一次次的迁徙中逐渐团结到一起,到宋代前后,绝大部分苗人都先后到现在的居住地域定居。历史上,这支蝴蝶后裔的迁徙,经历了很多地方,历尽了千辛万苦,直到19世纪才定居下来,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居住格局。

阿祖讲苗族:苗族的五大迁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