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对仗工整,言简意深,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汉语文学中独特的艺术形式。

历史上有很多风趣的对联,读来幽默,也不失哲理蕴味,让人回味无穷。

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过年,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

对联贴出后,乡亲们很愤怒。有个穷秀才因无钱行贿,年年落榜,故在夜里将春联改了几个字,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都失夫。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前程金修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

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

懒向人间谈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

难从天上觅神仙。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进退两难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

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

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混”、“球”联句

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民党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

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对联: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

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

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上下“凭”等

针对封建社会“上尊下卑”官气十足,有人戏一联:

上司开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对对对。

下级陈词达千言,始终嗯嗯嗯,噢噢噢。

横批是:上下“凭”等。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王羲之接对联

王羲之是大书法家,所以过年的时候春联经常被人偷走。有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对联不吉利就没人揭了。第二天凌晨,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为: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贪官受辱

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三国名人入对

四川内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联说景,实则谐音含三国六个人名: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狠关羽不得张飞

乾隆出谜联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与群臣猜谜,出一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

和狐狼猫狗相仿,既非家禽,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摸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在场的纪昀道出谜底,为“猜谜”。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李调元妙对唐伯虎

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长老说有事相求。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

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

画上荷花和尚画

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

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

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诸葛亮还击周瑜

相传,周瑜自命不凡, 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

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

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瞅古汉语写法,左为“目”,右为“丑”)

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即刻对道: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桥,

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周瑜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这种传说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郑板桥见联济贫

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又是一年

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梁启超妙对张之洞

传说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刚见面即出一联让梁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

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梁启超从容做对: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

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和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谦虚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撇捺人生

对联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字形与字义完美结合,这幅对联甚是有趣,如下:

若不撇开终是苦;

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其妙处在于,“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只有收住才是“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

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看开了就不苦了;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生大智,岂不妙哉!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苏过应对苏轼

半夜二更半(苏轼)

中秋八月中(苏过)

传言,苏轼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时至半夜,苏轼想试试儿子们的才学,遂吟出了上联,并要三个儿子作对。

其第三子苏过反应敏捷,随即对出了下联,真是“虎父无犬子”呀。

文化|这几个对联对得太精彩了,火花四溅!

这种绝妙的对联文化在中国流传千年,不仅在文人的圈子里受到追捧,几乎在所有的省份中都有忠实的拥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