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在兴平市汉武帝茂陵东侧,有一座著名的茂陵博物馆,它以霍去病墓为核心,集中展示了这里的汉代石雕。因此,大家往往把茂陵博物馆等同于霍去病墓,忽视了博物馆中其他的展览和文物——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在霍去病墓的前方,有两座东西相对的文物陈列室,介绍了汉武帝生平事迹,以及茂陵周围的重要考古发现,陈列着这里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乃茂陵博物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游客进入博物馆,往往直奔霍去病墓,不太留意两座陈列室的精彩内容。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7—前87年),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五十四年中,励精图治,巩固国家,形成了鼎盛的局面。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安葬于茂陵。这里的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奢华,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1962年以后,考古工作者开始对茂陵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如今,基本搞清了茂陵各个遗迹的具体范围和大体形制,并且发现陶器、铜器、玉器、铁器等数量众多的文物,以鎏金铜马、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四神纹玉铺首和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最为著名,堪称茂陵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可惜,除了鎏金铜马以外,其他三件“镇馆之宝”已经被其他博物馆常年“借”走了。其中,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四神纹玉铺首和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茂陵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汉茂陵”为主题,分为东、西两个展厅。其中,西侧的展厅以茂陵周围的出土文物为主,价值相对较高,展览时间较长;东侧展厅内的文物,不仅体量较小,而且级别较低,大多为当地百姓捐献,去年国庆节才对外开放。

1、西侧展厅

这里展出的文物,大多出土于茂陵周围的从葬坑,以“一号无名冢一号从葬坑”的文物最为珍贵,著名的鎏金铜马和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就出土于此。“一号无名冢”位于茂陵博物馆东南约一公里处,大家普遍认为:它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墓葬。

1981年5月,兴平县西吴公社豆马大队的一名社员,在“一号无名冢”南侧约60米处平整土地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座从葬坑。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它被编为“一号坑”,平面呈“凸”字形,乃带过洞的方形洞穴坑室,全长约4.15米。

一号坑内的物品,分布于东西两侧,铜器的数量最多,其次为铁器、漆器、铅器等。其中,很多铜器表面鎏金、鎏银或错金银,也有很多器物刻有铭文,记载器物的名称、高度、重量、容量、产地、时间等。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在部分器物上,刻有“阳信家”三个字,包括1件锺、1件提链炉、1件温手炉、2件温手炉承盘、1件灯、1件甗、1件鼎、1件温酒樽、1件铫。在汉武帝时期,被称为“阳信”者,只有他的姐姐阳信长公主,也就是平阳公主。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在这些青铜器之中,有一件名为“铫”的器物,当时共出土两件,周身无任何纹饰,腹部外侧刻铭文:“阳信家熨铫,容二升。”此物为煮开水熬东西的器具,考古发现很少,有文字者更少。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除了青铜器以外,这里还展出了一号坑内出土的漆器。这些漆器大多已经腐朽,但是残存一些漆皮和漆片,以及鎏金或鎏银的青铜附件,包括3件案、1件蹄形案足、12件耳杯、1件盆。如今,将它们复原后,感觉非常奢华。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在汉武帝的陵园内,分布着密集的从葬坑,总数达到了244座。2009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两座从葬坑,出土40多具成年马骨,以及各类随葬的陶俑。这些陶俑可分为“着衣式”和“塑衣式”两种,尤其是两件塑有胳膊的裸体俑,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很少发现。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除此之外,这里还展出了茂陵周围发现的大量动物陶俑,包括牛、狗、猪、鸡、鸭、熊、猫头鹰等。再现了古人生活中的肉食来源,以及当时关中优越的自然环境,这些动物可爱呆萌,造型生动,千姿百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2、东侧展厅

与西侧展厅相比,这里的展品显得杂乱无章。各种文物不分类别,不分来源,不分级别,如同“亮宝”一般,依次排列在展柜中,让人观看起来十分费劲,很难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

通过展牌中的信息,得知这些文物之中,很多都是当地百姓捐赠,并且交代了捐赠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姓名,实在难能可贵。其中,灰陶模、铁臿、铁镈、铁铧、铁削刀等文物,虽然外观并不很精美,而且经济价值也不高,但是却表达了老百姓对文物和博物馆事业的支持。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在这些捐赠的文物中,也不乏价值较高的珍品。1975年,兴平市南位镇茂陵学校的学生范占卫捐献的石砚台;1981年,兴平市西吴镇豆马村许德富捐赠的“日利”陶座;1988年,兴平市店张镇莪芝村贾可岗捐献的新莽“大泉五十”铁钱范等。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除了这些捐赠的文物之外,这里还零星展出了一些茂陵周围出土的小件文物。在汉武帝的茂陵旁边,李夫人墓西北约50米处,曾经发现一批石圭和石壁,应该是曾经礼制建筑中的遗物,汉平陵和汉阳陵也发现过类似的玉石。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在西侧的展厅中,可以看到一些锈迹斑驳的铁钳,出土于茂陵的修陵人墓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茂陵陵区的西端,陈王村南约1.4公里处,农民在平整土地的时候,发现大量带有刑具人骨,推测是修建茂陵的刑徒,尸骨至少在两万具以上。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在展厅的结尾处,可以看到一批较为珍贵的文物。1973年至1975年之间,茂陵附近的人民公社成员在“农业学大寨”的鼓舞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在茂陵和陪葬墓周围发现一批重要文物,后来送至茂陵文管所收藏,包括白虎纹砖、玄武纹砖和凤鸟纹砖等,以及一件晶莹的琉璃壁。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其中,有一件体型巨大的拐角陶水管道,发现于豆马村东南约一公里处,管道口部呈斜坡状,周围装饰方格云纹图案。这里是西汉茂陵县城的遗址,曾经发现很多建筑基址、石子路面和五角陶水管道等城市建筑设施,这件拐角陶水管道可能是茂陵县城高台殿基上的排水管道。

汉茂陵:出土文物菁华陈列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刘彻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他在位的时候,采取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西域的道路,控制了河西走廊,使大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