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的书学思想,让你明白古人的高明之处

虞世南的书学思想,让你明白古人的高明之处

指意:

用笔的时候手腕必须轻松而空虚,不理解书法的人,一点一画都要求写的很像临摹的原本。这样反而显得笨拙,还能成为书法吗?用笔如果过于迟缓就没有筋了,过于迅速也就没有骨了。侧笔写出来的字迟缓不流畅,结果就是肉多骨少。

释真书

一支毛笔长也不过六寸,用手捉住笔管不过三寸,写楷书需要抓住一寸,写行书抓住二寸即可,写草书三寸,执笔时指头宜齐,用力均匀,手掌要虚,以便于运转。王羲之曾经说过:在柔软的纸上书写,需要笔毫硬一些的笔,在比较坚实的纸张上书写,需要笔毫柔软的笔。这就是所谓的“强要让他变弱,弱就要让他变强”,这是一种阴阳的思维,是互助和共融的表现,也是书法创作的核心思想之一。用笔的迟、速,虚、实要像轮扁压轮子一样,快慢适宜,心手相应,这种感觉是无法用嘴说出来的。笔触落在纸张上,或轻或重,都在于走心的运用,巧妙则在于手腕的适应。笔锋要圆转(参考篆籀之法),笔毫要小一些,这样容易转笔。不但楷书如此,篆书、草书、章草、行书和八分书都是如此。

虞世南的书学思想,让你明白古人的高明之处

虞世南楷书

释行书

行书大概与楷书相似,不过在运用顿笔和搓笔时要气势雄伟,执笔运笔要一进一退。像老鹰吃食一样,迅速出击(这样的比喻要在练习的时候仔细体会)。在覆笔抢毫的时候,要按住笔锋,牵动手腕,这样就能做到或笔意紧敛,或笔意展开。回旋曲折,舒展自如。所谓的旋毫不绝,是指内向运转笔锋而言的。王羲之又说:每次写一笔一划,都要用悬笔运转,让笔锋开展,自然强劲有力。

虞世南的书学思想,让你明白古人的高明之处

虞世南行书

释草书

草书创作的时候应该放松自己的心情,这样才能让笔意线条任意的奔放,笔管要悬起来,笔锋也要合拢。用柔软的长毫表现笔意开展的效果。有起有伏,连绵不断,作吞吐归纳的感觉,运笔时笔锋藏在点画中间不外露。像跳舞那样挥动长袖,漂浮盘旋。也要像悬崖峭壁垂挂的藤条,弯曲盘旋不已。(这些恰当的比喻可以在练习的时候多多体会,草圣张旭曾经观公孙大娘剑器舞有类似的启发)。虽然狂逸奔放,但是不能违反法度。字体是变化多端的,就像流水和烈火,来势不一,很难确定哪里伸展,哪里收缩,没有固定不变的外形,所以说草书是没有固定体势的。(草书作品里形成的势,是一种个人性情及时代精神赋予的艺术面貌,可遇而不可求,所以说,现代人在临摹草书的时候,想处处都像古人,其实那可能吗?基本功和时代的差距就不说了,光是个人性情都不一样,何谈写谁像谁?理解的太过于浅显了)

虞世南的书学思想,让你明白古人的高明之处

虞世南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