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也愛長息肉

大腸也愛長息肉

吉林日報與省衛計委合辦

上期求證講了胃息肉後,很多讀者強烈要求推一期關於大腸息肉的科普。的確,隨著我國腸鏡篩查的比例逐年提高,體檢發現腸息肉的病人也越來越多。到底什麼是大腸息肉?它和腸癌啥關係?息肉切除是否等於解除了癌變警報?本期求證,我們就來普及關於腸息肉的相關知識。

大腸也愛長息肉

本期專家:孫鵬達


什麼是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是腸鏡下最常見的新生物,大腸息肉為大腸粘膜上皮組織過度增生的結果,隨著結腸鏡的廣泛應用,腸息肉的檢出率明顯提高。通俗地說,就是腸道上長了一些肉疙瘩,人體的整個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長,其中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比較少。

大腸也愛長息肉

病理分型及特點

大腸也愛長息肉

腸癌如何從腸息肉演變而來

大腸也愛長息肉

怎麼明確腸息肉性質

大腸腺瘤的癌變與腺瘤的大小呈正相關,直徑越大的腺瘤其癌變概率越大。有文獻研究發現,腺瘤直徑≥2cm的息肉比腺瘤直徑<2cm的息肉更容易發生腺瘤的異型增生和癌變。有研究者對592例大腸腺瘤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息肉直徑≤1cm、1-2cm、≥2cm的各組大腸腺瘤的癌變率分別為2.3%、18.6%和26.9%。雖然大部分醫生根據經驗,肉眼下大致可以判斷良惡性,但活檢後顯微鏡下的病理診斷才是金標準,其中因此檢查出腸道息肉都需要活檢做病理切片,在顯微鏡下確診,判斷其惡變的可能性。

大腸也愛長息肉

大腸也愛長息肉

大腸也愛長息肉

大腸也愛長息肉

大腸也愛長息肉

大腸也愛長息肉

反覆便血,是大腸息肉還是痔瘡

痔瘡是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簡而言之就是血管團,不會惡變,曲張血管團可以破裂出血。上廁所時,痔瘡可以脫出體外,觸之較軟,可呈紫色。

大腸也愛長息肉

大腸也愛長息肉

發現息肉,即使是切除了息肉,腸道內環境沒改變,有復發的可能,所以對大腸息肉進行及時切除,進行定期隨訪能減少大腸癌及高危腺瘤的風險。單發的良性息肉切除後,建議前2-3年每年複查一次,如果不復發說明息肉復發的概率小,之後可以改為5-10年查一次。有條件者可根據個體情況適當縮短複查。

如何預防

大腸息肉的發生原因還沒有十分確定,與個體因素、遺傳因素、年齡、飲食習慣有關,臨床觀察中發現西方的高脂肪、低纖維素的飲食結構容易導致大腸息肉。因此應多吃蔬菜水果等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少吃加工肉製品,有利於腸道蠕動,減少息肉的發生。

大腸也愛長息肉

專家建議

絕大多數大腸癌都是從大腸息肉演變過來的,因此50歲以上或大腸癌高危人群(家族史、長期高脂低纖維素加工肉製品飲食、腸道息肉病史、肥胖、糖尿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至少應該做一次腸鏡,如果有息肉可以在其未“進化”為大腸癌的階段就將其斬草除根,如果沒有說明您的腸道還健康,應該繼續保持。

大腸也愛長息肉


大腸也愛長息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