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治理·中國貢獻」積極行動,遏制細菌耐藥

「全球健康治理·中国贡献」积极行动,遏制细菌耐药

“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對全世界敲響了警鐘,呼籲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遏制細菌耐藥。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國將行政干預與專業技術緊密結合,持續完善抗菌藥物管理體系,多部門協同制度落地。抗菌藥物使用率、使用強度、細菌耐藥率等指標進一步改善,管理經驗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全球健康治理·中国贡献」积极行动,遏制细菌耐药

措施緊鑼密鼓 管理不斷加碼

2012年,被稱為“史上最嚴限抗令”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出臺。該《管理辦法》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3級管理,並明確規定了不同等級醫生的開藥權限。嚴重違規使用抗菌藥物的醫生將被吊銷執業證書。徐英春介紹:“這一辦法建立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制度,明確了醫療機構抗菌藥物遴選、採購、臨床使用、監測和預警、干預與退出全流程工作機制,並加大幹預力度和責任落實。”

通過不斷努力,我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根據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的數據,我國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從2010年的19.4%下降到2017年的8.1%,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從2010年的67.3%下降到2017年的36.8%,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從2010年的77.6DDDs下降到2017年的45.7DDDs。

探索符合國情的 綜合管理模式

“近幾年,我們正在探索多部門聯防聯控的綜合治理模式,並探索符合國情的管理模式。”徐英春說。

2016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多部門開展了“應對細菌耐藥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響應世界衛生組織號召,聯合14個部委制訂實施中國的《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對細菌耐藥問題採取綜合治理措施。

2017年年初,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成立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評價專家委員會,由鍾南山院士、趙玉沛院士擔任主任委員,彙集了國內各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對我國抗菌藥物管理和細菌耐藥形勢進行總體研判,開展相關研究和評價,並提出政策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