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观人学》-作者(民国)邵祖平、孙政治

荐书:《观人学》-作者(民国)邵祖平、孙政治

一个睿智的人不仅仅在于了解自己,更在于了解人,事,世界。要知前途如何,须知贵人相助;欲知贵人识人、用人、观人之法,当学观人之术,观己观人。- 熊治星

无论你是何种角色于世间,阅此书皆有益处。

曾挑灯夜读,遍阅古人各种此类书籍,今推荐一本能够被一般人读懂的《观人学》;作者是(民国)邵祖平、孙政治。本书展示了观人学实际上就是“官人学”,是一本观人、识人、用人的经典著作。

荐书:《观人学》-作者(民国)邵祖平、孙政治

内容简介

所谓观人学,相当于今天的“人才学”,就是通过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先天资质、个性、智慧,以及人生各阶段之运势吉凶,还可以透过它促进人际沟通与相互合作。

观人学在中国由来已久,先圣先贤早有论述,如孔子九徵、太公八证、诸葛亮将苑等,其观人察物无不各显神奇,验人如神。本书条缕分明,通俗易懂,实用而不落空谈。其作用主要在五个方面:一、任用人才;二、辨别奸伪;三、选择官职;四、结交朋友;五、自我品鉴。

观人学实际上就是“官人学”,是一本观人、识人、用人的经典著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层案头书。

邵祖平,字潭秋,民国时期学者,生于1898-1969年,江西南昌人。精通典籍,学识渊博,曾执教于多所知名大学。本书即于其供职浙江大学期间写成,初版于1931年。其纵观古今,旁搜远绍,引征遍及儒、道、法、墨等诸家之说,涉及经、史、子、集之书百余种而成。作者眼光高远,胸怀广阔,思维清晰,对于古代典籍非常熟稔,信手拈来,加之对于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怀着极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文献抉择异常精当。该书是文士派命相学的经典之作。

国时期学者,生于1898-1969年,江西南昌人。精通典籍,学识渊博,曾执教于多所知名大学。本书即于其供职浙江大学期间写成,初版于1931年。其纵观古今,旁搜远绍,引征遍及儒、道、法、墨等诸家之说,涉及经、史、子、集之书百余种而成。作者眼光高远,胸怀广阔,思维清晰,对于古代典籍非常熟稔,信手拈来,加之对于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怀着极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文献抉择异常精当。该书是文士派命相学的经典之作。

作品目录

上篇 观人学原理

第一章 尧舜时代的六戚观人法

第二章 周文王的六征观人法

第三章 周公和孔子的观人法

第四章 观人术的功用

第一节 任用人才

第二节 辨别奸伪

第三节 选择官职

第四节 结交朋友

第五节 自我品鉴

第五章 中国历史上的观鉴家

中篇 观人学实用

第一章 混合观人法

第二章 分别观人法

第一节 视瞻观人法

第二节 言语观人法

第三节 容貌举止观人法

第四节 颜色观人法

第五节 声音观人法

第六节 形质观人法

第七节 好尚观人法

第八节 行迹观人法

第九节 文字观人法

第十节 书画观人法

第十一节 饮食寝息观人法

第十二节 家宅观人法

第十三节 父母观人法

第十四节 兄弟观人法

第十五节 妻儿观人法

第十六节 朋友观人法

第三章 比较观人法

第一节 理论的比较

第二节 实用的比较

下篇 观人学评论

第一章 观鉴定夺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章 观人术与时间和地域的关系

第三章 观人术与人类的畸性

第四章 观鉴者应当知道的谬误

第一节 重视耳闻,轻视目睹

第二节 喜爱与自己相同,讨厌与自己不同

第三节 心思和志向不分

第四节 品质失察

第五节 向往富贵者,背弃贫贱者

第六节 以貌取人,忽视精神

第七节 放弃真诚者,选取作伪者

第八节 选择善辩者,去除木讷者

第五章 观人术与医理和相法的关系

第六章 观人术杂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