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重慶像一個巨大的迷宮

從江面到山頂,

城市沿著一定的坡度徐徐展開

腳手架般的骨架,

支撐著城市的橋樑、道路、建築,

一層摞著一層。

每一層裡,

似乎都有人在忙碌或休閒。

在上百米的高度落差中,

充滿了城市的無數細節。

(重慶2號線李子壩站,輕軌每天上演空中飛馳,穿屋越壑,遊人們聚集在附近的馬路邊,等著見證輕軌穿樓的畫面。 攝影@許偉明)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關於這個城市的謎太多了,

在你以為你已對這個逐漸熟稔從容時,

你很快會陡然一些讓你吃驚的細節,

你會發出初來乍到時的感慨,

“我靠,這麼神奇”。

於是你又陷入了一陣疑惑,

重慶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城市呢。

1.

所謂“巴山蜀水”

重慶最不缺的是山

北有大巴山

東有巫山

東南有武陵山

南有大婁山

(重慶主城區位於四川盤地的西南邊緣。和成都平原的安逸相比,山城重慶多了一份野性。製圖@這和那,底圖來自@mapbox)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嘉陵江發源於秦嶺,

穿越川北來到重慶匯入長江

(在兩江交匯的地帶中,山、江、城,共生共處。製圖@這和那,底圖來自@mapbox)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山的挺拔,江的切割,

造成了極大的落差,

重慶就在落差之中生長著

城市在江濱,也在山中

於是重慶的建築,

都處在某一個坡度上,

高高的支柱不斷向上延伸,

支撐著好幾個不同的平面

你在公路上行走,

往往公路的下邊又是一排房子

再下邊又有一條公路

最最的下邊就來到了江濱。

(洪崖洞傳統民俗街區,上邊是高聳的摩天大樓,前方是穿行而過的高架路橋,下邊還有一層層的商鋪和停車場,再往下才是江。攝影@許偉明)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重慶棒棒軍,因山城水運而生,來自農村的搬運工靠肩挑揹負打天下。如今棒棒軍已逐步消失,逐漸退到重慶人的集體記憶。攝影@重慶崽兒-Tony)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2.

從嘉陵江的一邊,

看另一邊的城市,

從江濱一路支撐起來的支柱,

很像是大型的腳手架

城市就這樣一層層地摞上去

如果你是一個外地人

不知道會不會像我一樣

擔心最底層的支架能不能受力

但是橋讓重慶變得輕盈起來,

那麼多橋,無需那麼多支架支撐就能橫跨寬闊的江面

當然,橋既成了江濱的風景,

也成了觀看江濱的觀景點了

(重慶有“橋都”之稱,嘉陵江上的橋,構造了重慶獨特的城市景觀; 攝影@劉靖霆)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橋讓重慶變得輕盈起來,縱橫穿越在江面上的橋,是江濱風景的重要部分; 攝影@劉靖霆)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黃桷灣立交,那麼多層的彎彎繞哇哦,即便有導航,對外來司機來說也是很挑戰;圖片@網絡)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跨越長江的索道,並不是旅遊設施,而是重慶城市公交的一部分;圖片@網絡)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輕軌是另一種橋,

一種漫長的、不間斷的橋

輕軌像一個輕快的梭子,

滑行於城市不同的橫切面之間

(有時,輕軌滑過頭頂的上空;有時,滑過山體之內;有時,滑過居民的窗下。圖片@網絡)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輕軌2號線李子壩站,輕軌從人們頭頂開過,自一棟居民樓層中間穿樓而過。 攝影@許偉明)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輕軌和橋一樣,

它也是城市的風景,

也是觀看城市風景的平臺。

(輕軌2號線有很長一段路沿著嘉陵江沿岸伸展,沿途很多站臺,都是觀看嘉陵江景觀的好地方。 攝影@許偉明)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3.

無處不在的懸空感,

以及那種罕見的輕盈,

可能會讓你覺得重慶並不接地氣。

但還有哪座城市,

會像重慶這般接地氣呢。

重慶人似乎人人都是生活家,

他們會吃、會玩,

他們主導著這個城市的口味,

如果你怕辣的話,

你大概率在重慶很難過的愉快。

有人說重慶像火鍋一樣熱情,

但我卻覺得重慶其實更像是一個火鍋湯底,

任什麼外地的食材來到這裡,

都能成為重慶特有的風味。

(大街小巷的紅鍋湯一翻滾,你就聞到“人間煙火”的本來味道了。 攝影@許偉明)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在很多城市,

我們需要在外地人中找本地人

但在重慶,

我們需要在本地人裡找外地人

尾聲上揚的重慶話,

會淹沒其它聲音;

在遊客集聚的地方的一個轉角,

你會看到本地人各有自己的精彩,

城市還是他們的。

(夏天的重慶是火爐,人們正在水中打麻將,似乎每年酷暑都能看到這類新聞。 圖片@網絡 )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長江是重慶文化的重要底色,

也是與外部溝通的最重要通道,

她塑造了重慶的兼容性和豐富性。

(重慶的川江號子,記錄了巴山蜀水的艱辛,但隨著三峽大壩的建設和交通改善,如今僅存為表演的形式。 圖片@網絡 )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夏布傳承人李儉康,祖上是“填四川”的廣東客家人。至今在榮昌石田村一帶,保留著客家的語言和織夏布的技藝;攝影@許偉明)

重慶,外地人搶不走你

今天,重慶正在發生著變化,

但只要去走一走那些橋、路和階梯,

就會發現這山和江,

仍在塑造著這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