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也有這樣一群年輕的追夢者、圓夢人

他們用鄭醫夢激揚青春夢

將青春夢融入鄭醫夢

用激情和理想,用奮鬥和奉獻

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

關鍵詞:篤行不倦

百餘次夜間行急診手術 他說“習慣了”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工作6年來,他做的夜間急診有100多次,而對於這樣的工作狀態,他早已習以為然。

為保證患者術後安全 他三天三夜沒回家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工作十幾年來,神經外科張喆從未歇過公休假,並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一位醫者服務於患者、專注於事業的奉獻精神。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術後,患者被送到ICU,張喆在ICU住了兩天兩夜,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術後第三天,患者轉入神經外科病房,他依舊守在科室時刻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又是一天一夜,直到患者病情穩定,他才正常下班回家。

為了拍骨片更精準 他寧願自己吃射線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骨科手術經常是一做就要幾個小時,長的甚至要七八個小時,姜巖在做手術時,經常是早上八點多進手術室,下午四五點才出來,午飯晚飯一起吃,對他來說,成了家常便飯。

骨科有些手術有射線需要穿鉛衣,一件鉛衣足有30斤,有時遇上連著兩三臺手術,他身上的鉛衣一穿就是幾個小時,幾臺手術下來,他渾身都溼透了。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還有一些手術,術中要透視,瞭解患者骨折部位內固定情況,需要大夫輔助拍攝,拍攝過程中有射線。為了不耽誤手術時間,使拍攝效果更好、更準確,他堅持不穿鉛衣,選擇自己吃射線。

用他的話說就是:“我身體挺好的,吃一點射線也沒啥關係!”

下午四五點下夜班已成家常便飯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有一年國慶節,放療科王磊值班,當天晚上,他安排好所有的患者準備下班時,科室來了一位肺癌且腦多發轉移的中年男性患者,患者來時,情緒非常不好,王磊一邊安撫患者的情緒,一邊為他開住院證明、安排床位。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關鍵詞:鬥志昂揚

雖是女兒身 卻比男人還“漢子”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普外三病區的王敏,作為普外科鳳毛麟角的女大夫,是個十足的女漢子,在一次坐車時,她摔傷了腰部,腰椎第三橫突撕脫性骨折,當時劇烈的疼痛讓她連路都走不了,骨科醫生看過CT片子後要求她制動靜養。

雖然上下樓梯還是疼得難受,但是王敏依然堅持上手術、查房……有時中午在值班室躺著休息會,患者有情況,護士來值班室喊她,都得拉著她才能坐起來。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就這樣,王敏打著護腰整整堅持了3個月,這期間沒有因為身體的原因耽誤工作,更沒有耽誤一臺手術,科裡的同事卻說她,“你還是女人嗎?你這比男人還要男人啊!”

就是憑藉這股子“拼”勁,與鬥志,王敏贏得了領導、同事、患者們的認可,她說“選擇了從醫就要堅持這份最初的信念!”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腳被燙傷,他仍不下“火線”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在急診科工作11年的馮守寧,有一次腳不小心燙傷,醫生建議他在家休養,不然創面不容易癒合。

因為科室人員緊張,馮醫生簡單處理了一下傷口後就走了。

由於院前急診工作性質的原因,馮守寧上班期間,每天要出去接診患者。

值白班的話要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晚上7點才能下班,中午也沒休息時間。

夜班的話要從晚上7點到早上8點,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量是急診科的工作常態。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哪裡有人求救,急診車就要開向哪裡。平均每天出診十幾趟前往各區,搶救需要幫助的患者,每趟出診要近一小時。

抬擔架、抬患者、搶救……很多都是體力活,工作量之大和工作力度之強可想而知,就這樣,他帶著腳傷還是堅持了下來。

腳疼的話就‘點’著腳走路,儘量用上肢的力量去幫同事們分擔工作量。

每天工作下來,傷口上的紗布都被磨破了,他趁工作休息時間再給自己換換藥。

這些在他看來都不算啥,不能因為自己的一點小傷耽誤了救治患者。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不經意的一蹲拉近了醫患心與心的距離

“鄭”青春②|他們,在最好的時光裡篤行不倦 不負韶華

一個週五的清晨,在我院心內二病區,一位年邁的奶奶在老伴兒的攙扶下,緩緩地走進醫生辦公室。當天值班大夫毛磊毛見狀,立刻起身為奶奶搬來凳子,然後自己卻順勢蹲在老人身邊,詳細詢問老人的狀況。旁邊的醫務人員趕忙拿來血壓計、聽診器,為奶奶檢查起來。

毛大夫身量並不高大,但他願意蹲下來和患者溝通,不僅僅是縮短了那幾十釐米的距離,更是拉近了醫生和患者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他們只是鄭醫青年職工的縮影,

在鄭醫,優秀的青年數不勝數

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

盡情釋放激情

激盪青春夢想

書寫人生華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