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底灰入藥,稱為百草霜

 

鍋底灰入藥,稱為百草霜

《本草綱目》記載:百草霜【釋名】灶突墨、灶額墨、釜底墨。此乃灶額及煙爐中墨煙也。其質輕細,故謂之霜。

 李時珍曰:百草霜、釜底墨 樑上倒掛塵,皆是煙氣結成,但其體質有輕虛結實之異。重者歸中下二焦,輕者入心肺之分。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消化積滯,入下食藥中用。蘇頌。止上下諸血,婦人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病,傷寒陽毒發狂,黃疸,瘧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諸瘡。

 原來百草霜即是鍋底灰也。為稻草、麥秸、雜草燃燒後附於鍋底或煙囪內的黑色菸灰 過去家村木柴灶的灶門口,外額上,是煙火從灶裡出來的必經之路。因之,灶門邊、灶額上往往結成一層黑霜,這就是百草霜。

 百草霜為黑色粉末,或結成小顆粒狀,手捻即為細粉。質輕,入水則飄浮分散。無油膩感。無臭,味淡微辛。以烏黑色、質輕細、無雜質者為佳。

 過去家村人家誰幹活不小心弄破了手指或身上哪有個傷口,馬上抓一把灶灰或香灰撒在傷口上。小時候語文課本里有一篇魯迅寫的《祥林嫂》,文中林嫂抗婚一頭撞在柱子上頭上破了個洞,有人抓了一把香灰撒到傷口上。我看到這一幕覺得噁心、難受,難以接受,覺得舊時農村人簡直愚昧骯髒到頂,灶土香灰什麼的多髒啊,傷口不馬上消毒清洗傷口反而抓一把這麼髒的灰土撒上去不感染髮炎才怪,原來鍋底灰真能止血消炎殺菌啊,我替自已那時候的無知汗顏一把。

 古代所有人家都是燒柴做飯,取鍋底灰入藥輕而易舉。而現在都改用煤氣、天然氣、電磁爐,誰還燒柴呢?去哪找鍋底灰呢?這味藥是不是要式微或者滅絕了?

 

鍋底灰入藥,稱為百草霜

這味藥通常在配藥中出現,藥店有一種藥叫烏金片,是以百草霜為主藥配製成的。

 烏金片【成 份】蒲黃、百草霜、益母草、熟地黃、艾葉(炭)、三稜、 延胡索、香附、白芍、補骨脂、吳茱萸、川芎、莪術、木香、當歸、小茴香油。

 【性 狀】本品為棕褐色片;氣香,味苦。

 【功能主治】調經化瘀。用於氣鬱結滯,胸脅刺痛,產後瘀血,小腹疼痛,五心煩熱,面黃肌瘦。

 烏金片以古代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專為宮廷皇妃精煉的“烏金湯”為基礎製成的。烏金片處方中的“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譽稱傳統中醫“四物湯”,是有一千多年曆史的婦科養身名方,被後世醫家稱為“婦科第一方”,是補血養顏的經典方劑。

 烏金片組方以經典“補血養顏”處方為主,配以行氣活血、調經止痛的蒲黃、百草霜、益母草、艾葉(炭)、三稜、延胡索、香附、補骨脂、吳茱萸、莪術、木香、小茴香油,諸藥協同效力,使烏金片在“四物湯”的基礎上療效更加顯著,是婦科首選。

 不管怎麼樣,這味藥還在,還不是傳說,還在發揮著它的作用。

鍋底灰入藥,稱為百草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