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大顺帝李自成故里及相关问题的考辩 作者: 王富春

对明大顺帝李自成故里及相关问题的考辩

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王富春

【摘 要】文章从实地考古调查出发,结合考古勘探资料分析,通过查阅地方文献,对明大顺帝李自成故里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辩,纠正了文献资料中的一些错误,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为进一步研究明大顺帝李自成提供一些新的资料。

【关键词】 李自成 故里 相关问题 考辩

To the Ming emperor Li Zicheng's Dashun and related issues of the debat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Yulin city by Wang Fuchun

[Abstract]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field survey, analysis of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 data binding, through access to local literature, the Ming Dashun emperor Li Zicheng native place and issues related to the debate, corrected some errors in the literature history, restore the true colours, provides some new inform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Ming Shun emperor Li Zicheng.

[keyword] Li Zicheng native place issues related to debate

李自成(1606-?),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代杰出的军事家。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对于李自成的研究与考证,古今已有诸多论述,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以表崇敬之意。

1 李自成的名字

李自成的大名、小名,在各类史料中记载有许多,究竟哪些是正确的,笔者做如下考证:

(1)清谭吉璁《延绥镇志·卷五》纪事志,伪顺:“李自成,小字磑生。”①

(2)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中载夏振叔《借山随笔》云李自成:“幼自沙弥还俗,名黄来,鬻为姬氏牧羊奴。”②

(3)民国曹颖僧《延绥揽胜》陕北沿革事略:“李自成父守忠,无子,祷于华山,生自成。其母吕氏,亦怀远堡人,生自成时,梦一冠冕旒如帝者,旁立二貂铛,翼之而进,因名曰皇来子,时万历二十五年(1597)八月己巳之酉刻也。”

(4)清张廷玉《明史》三0九 流贼传:李自成“父守忠,无子,祷于华山,梦神告曰以破军星为若子,巳生自成。” ④

(5)清计六奇《明季北略》李自成“父名守忠,务农颇饶。生二子,长名鸿名;又二十年,为万历三十四年丙午,五月生次子,名鸿基,即自成也。”⑤

(6)民国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第九十八回,说李自成“惟生平纳了数妻,不生一子,即以养子李双喜为嗣。自成在襄阳构殿铸钱,皆不成,令术士问紫姑因立双喜为太子,改名洪基,铸洪基年钱,又不成。” ⑥

(7)王兴亚《志大才疏的李自成》“李守忠有两个儿子,长子李鸿名,次子李鸿基,二人相差20岁,兄弟俩非同母所生。后来生下自成取名“鸿基”,他的乳名叫硙生、枣儿、闯儿、黄娃子、黄来儿。”⑦

(8)艾建国《榆林地区志》卷十一人物: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顺朝永昌皇帝,幼名黄来儿、硙生,本名洪基。”⑧

(9)张芳撰华山、黄来僧考析,李自成“六、七岁以前(幼)许在庙里,十二岁时赎身还俗。李自成小名黄来儿,当和尚又称黄来僧。”⑨

(10)李春元《明朝榆林总兵》第二十六章,“一、李自成是在磨道里出生的‘李自成的小名叫磑生,大名是自成,官名是鸿基。’”⑩

(11)清张廷玉《明史》三0九 流贼传:李自成“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 ,改名自晟。”(11)

史料错误之一:

清谭吉璁及诸多史料,将李自成小字说成是“磑生。”是不正确的。

笔者认为磑生,即外生也。李自成的父亲李守忠,50余岁老年得子,按当地的风俗习惯,认为小孩生于自己家的不好养活,所以在距他家60里外的李继迁寨生下了李自成,后搬回老家长峁墕居住,因此将李自成的小名叫外生。当地将外

爷、外婆叫wei爷、wei婆,现在也有许多50-60岁人小名叫外的:如大外、小外、外(wei)生、外姓。再是将小孩的名字,叫的越溅越好养活,如茅坑、臭蛋、狗娃、狗蛋等。谭吉璁及后世大部分研究李自成的文史专家,按“磑”的字意,磑同硙字,硙为石磨。汉史游著《急就篇》卷三:“碓硙扇隤舂簸扬”,据此解释李自成因生于磨道而得此小字。这是他们南方籍的古代文人,不懂榆林方言,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以音定字而得出的错误结论。

史料错误之二:

民国曹颖僧,将李自成的小名说成是“皇来子”,也是不正确的。

笔者认为给小孩取名带“皇”字,这不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取这个字,一是不会让小孩富贵,会使小孩夭折;二是明代典章制度森严,此字为皇帝、皇族专用,平民百姓使用有杀头之罪;三是梦见帝王赐子,意为“皇来子”,也要写成“黄来子”的。再是曹颖僧将李自成出生日期,误写为“时万历二十五年(1597)八月己巳之酉刻也。”时间提前了9年,正确的是明万历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1606年9月22日)。

史料错误之三:

民国蔡东藩,说“自成在襄阳构殿铸钱,皆不成,令术士问紫姑因立双喜为太子,改名洪基”也有一些史料说李自成官名叫洪基,这也是不正确的。

笔者认为榆林人的取名习惯是按族谱、辈份排列的。清计六奇及王兴亚先生说“李守忠有两个儿子,长子李鸿名,次子李鸿基。”李自成初名按族谱、辈份排列应为鸿基。

从以上资料分析,笔者基本赞同王兴亚、张芳老师的观点,李自成,原名鸿基,13岁时改名自成,崇祯十七年(1644)改名自晟;小名外(wei)生、黄来儿,黄来僧,这是正确的。

2 李自成的族属

有关李自成的族属,民国曹颖僧《延绥镇志》“李继迁为西夏远祖,寨名继迁,

李氏世居此。及其窃踞西京,改元更制,且追尊李继迁为不祧之祖。”(12)

李自成既然以李继迁为太祖,李继迁为党项族,那李自成也必然是党项族了,有无史料依据?笔者作如下考辩。

李自成侄子李锦(李过),撰有《传灯杂录》,其书中有一篇补录“长峁山记”,对其先祖也有较为详细的记录“吾祖五代昌盛,西夏侯国,镇夏、陕、蒙,辖地两国,祖拓拔思恭,辅唐数十载,平剿黄巢,东征西讨,屡见殊勋,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封夏国公,赐皇姓李氏,七代位之。相传,至吾祖继公,称夏国王,传两代至帝公昊时,国力盛壮,自即帝位,建国号夏(史称西夏),传国二十四世,国祚衰退,西部蒙人蜂盗日起,虎视我过久之,终被侵入,占我疆土,杀我同族。彼时,我已无抗争之力,撤回甘、陕边,聚族而居。”(13)

2003年3月,笔者在横山征集到一合珍贵的唐代墓志,边长90厘米,志盖阴刻篆书“唐故拓拔府君墓志铭”四刹面阴刻瑞兽,志石四侧阴刻十二生肖纹,志文1189字,文中记述了党项族迁徙史与拓拔氏的世系。(14)墓志出土于横山韩岔元盆坬村,北距石窑沟长峁墕20余里。

西夏被元蒙灭国后,有皇族一支逃亡陕西韩城,改党项族的党为其姓(15),元末明初修建起了党家村,现存100多座“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族谱。

1994年11月,笔者随陕西古建专家张锦秋老师考察韩城党家村,见到有些建筑上的横额为元代特有的大额枋式(即三间房用一根圆木稍加砍凿而成的大通枋),较多建筑为明清时期修建。西夏的其他百姓,散居于榆林的横山、子洲、清涧的乡村,百姓多以拓拔氏的拓为其姓,今这一带的山有叫拓山,峁有叫拓生峁,寺庙叫拓窨寺(现存西夏技乐天石雕造像),村庄有叫拓家畔、拓家营等。

李自成的相貌,《明史》卷三○九,流贼:“自成为人高颧深(ao),鸱目曷鼻,声如豺。性猜忍,日杀人,斮足剖心为戏。” :眼睛深陷。鸱:鹞鹰,一种猛禽;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曷鼻,谓鼻如蝎虫。曹颖僧在《延绥揽胜》陕北沿革事略,也有较多描述“自成为人不甚长,高颧深,鸱目曷鼻,反膺巨肩,后发际如虿(chai),声似豺,而语甚迟缓,望之犹俗所画

之钟馗也。”

今横山、子洲一带拓姓,榆林城内党姓为西夏人的后裔,他们的长相多双眼皮,眼瞳为黄褐色(即鹞鹰眼),头发卷曲,有些人对器乐(如二胡)无师自通,也有人对巫术有先天遗传,如民国时横山黑木头川有蛮婆、蛮汉,不事劳作,整天以算命、看相为生,过去榆林春节秧歌表演时常现此扮相。

清谭吉璁《延绥镇志》卷五,伪顺:李自成“十余岁即与回回婆家牧马”。(16)谢承仁在《李自成新传》中将“回回婆家”作了误解:“李自成十余岁时…年景灾荒,不得不忍痛把儿子送到一个庙里当寄食和尚,随后又让他给一个回族地主婆家牧马。”(17) “回回”一词,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已出现,一般指回鹘,也有指唐兀(西夏)的。婆家即李自成母亲吕氏的娘家。

笔者认为李自成母亲吕氏为横山怀远堡的西夏人,同族通婚,其父也为西夏人完全有可能。从前面的资料分析,李自成的族属为党项,李继迁为其先祖是正确的。而《明史》将李自成编入流贼传,把他的相貌类同于东汉时期的王莽,这是编者对他的某种诋毁。

3 李自成的故里 李自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八月二十一日,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墕60多里(两地现均属横山县)。 (1)清张廷玉《明史》卷三○九,流贼,李自成:“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18)

(2)清刘献廷《广阳杂记》“李自成,陕西米脂县双泉都人。”(19)

(4)民国曹颖僧“李自成,米脂人,世居于怀远堡之李继迁寨。吾乡故老相传‘自成生于李继迁,长于厂梁湾’之谚。而厂梁湾位于武镇之西南,与自成祖墓之黑峰则相毗邻,其形势地脉,迥异寻常。”(20)

(5)明边大绶塘报稿二“职随唤练总郝光正带领箭手三十名、乡夫六十名及艾诏、李诚等,于是日一同起行入山,一昼夜行一百三十里始到其地。地名三峰子山。时遇大雪,深二尺余,山路陡滑,马不能进。职下马步行五六里,至其山,

鸟道崎岖,久绝人迹,旋开道攀缘而上。又一里许,见窑舍十余处,墙垣尚存,即闯之庄院也。又过一山,至其墓地。……值天晚,难以下山,遂坐贼旧窑中,向火。”

(6)李赤《闯王家乡寻访记》“自成故家的具体定点是需要继续调查研讨的,但可以确定的是,不出引坟山为中心的三四里范围。”(21)

(7)李军《李自成乡籍考》“据此,自成乡籍应是今横山石窑沟长峁墕附近的古庄窠。”(22)

(8)安民稳《闯王李自成的庄院在横山县石窑沟长峁墕村古庄窠》“闯王庄院就是长峁墕之厂梁湾,贼之旧窑就在古庄窠。”(23)

对于李自成的故里,《明史》、《米脂县志》等官史,只是记了李自成的籍贯,具体出生在哪里、成长在哪里不尽详明。地方史研究者李军、安民稳确认李自成的故里(庄院)是长峁墕的古庄窠,笔者认为不准确,李赤老师的判断基本是正确的,应该是长峁墕的阳湾台。

证据一:

明边大绶在塘报稿二中记载的地理位置、庄院很清楚。“又一里许,见窑舍十余处,墙垣尚存,即闯之庄院也。值天晚,难以下山,遂坐贼旧窑中,向火。”

证据二:

2013年7月,榆林市文物考古联合调查钻探报告“此处为一排窑洞式居住遗址,平面呈簸箕形,在南北长200米范围内,分布有14孔窑洞,其中13孔面东南,一孔向西南,组成一个院落,东西宽30余米,院落南部发现碾盘一个。”“几乎所有窑洞内都发现了踩踏面、草木灰。”(草木灰即边大绶等94人“遂坐贼旧窑中,向火”的痕迹)

证据三:

2014年4月8日,笔者实地调查了横山石窑沟长峁墕,发现在阳湾台处地表有

数孔窑洞痕迹及大门遗迹,南20米处有一颗百年老桑树。我们采集到大门所用的板瓦数块及西夏白瓷碗片、明晚期黑釉瓷片,还见到横山李自成研究会收集的西夏时期铁镞。

分析明边大绶的塘报及考古调查钻探报告,史料记载与实地调查相吻合,阳湾台为李自成的故里是正确的。

4 李自成在何处入关帝庙演桃园结义

韩生敏《横山县志》人物志:李自成“13岁曾与侄锦、同庚刘国能入关帝庙演桃园结义,说‘大丈夫当横行天下,自成自立,若株守父业,岂男子乎?并改名自成。”(24)

在石窑沟长峁墕山上有关帝庙,东北距李自成庄院不到百米,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民国三年(1914)维修。庙座北面南,正窑二孔,东供关帝,西供九天圣母,院内东西小窑各供山神土地、马王爷。庙内有清道光二十一年九月铁钟一口,民国三年石碑一通。庙后有黑格栏灌木树一株,据测树龄有400年左右,其西有建筑基址。2014年4月下旬,榆林市文物研究所对其进行了考古钻探,表明这是一处早期建筑遗址。当地老乡说现在的关帝庙是清代从上边迁移下来的。

笔者认为,李自成故里前的关帝庙应该是他常去的地方,13岁时的李自成等人,不会舍近求远到几十里外的关帝庙去演桃园结义,完全有可能就在此处。

以上考辩纠正了地方文献中的一些错误,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为明大顺帝李自成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愿与同仁一齐探索。

参考文献

1、16谭吉璁.陕西延绥镇志[M].清康熙十二年本,榆林地志办影印,2009.8

2、19刘廷献.广阳杂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3、12、20曹颖僧.延绥揽胜[M].民国三十四年史学局发行 中国边疆学会丛刊 校刊 张芳,2006.7

4、11、12、18张廷玉.明史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4

5、计六奇.明季北略[M].北京:中华书局,2006.7

6、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7

7、王兴亚 .志大才疏的李自成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4

8、 艾建国.榆林地区志[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4

9、21、22、23张芳.《李自成故里》榆林:陕榆新出批(1992)字第39号,1992.7

10、李春元.明朝榆林总兵[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13、吴伟业.鹿樵纪闻[M].清顺治九年(1652年)

13、李过.传灯杂录[M]. 手抄本 康熙十二年(1673)

14、王富春.唐党项族首领拓拔守寂墓志考释,考古与文物[M].西安:2004年第3期

15、高仲岗.西夏烈传[M].待出版,2013年

17、谢承仁.李自成新传[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5

23、高仲谦.米脂县志[M].榆林松涛斋,民国三十三年(1944)

24、韩生敏.横山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

王富春

2014年5月30日

对明大顺帝李自成故里及相关问题的考辩  作者: 王富春

对明大顺帝李自成故里及相关问题的考辩  作者: 王富春

对明大顺帝李自成故里及相关问题的考辩  作者: 王富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