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產於汝州市而得名。現今存世的古代汝瓷,一般認為70件左右,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7件等。圖為汝窯天青釉折肩瓶。北宋。


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產於汝州市而得名。現今存世的古代汝瓷,一般認為70件左右,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7件等。圖為汝窯天青釉折肩瓶。北宋。

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圖為山東濟南博物館珍館藏品,汝窯筆洗。清初。

清乾隆汝窯雙耳鼓式罐,屬於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館藏文物。

汝窯的天青釉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質感甚佳,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說,色澤素雅自然,有“雨過天青雲破處”之譽。圖為直徑13.5釐米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估價6000萬至8000萬港元。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北宋汝窯盤正面。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北宋汝窯盤背面。

圖為汝窯青釉酒盞託。

圖為汝窯天青釉六方委角瓷器。

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瓷瓶,出土於寶豐縣清涼寺,北宋。該瓶敞口細頸、鼓腹圈足,頸部與腹部刻以蓮花紋。器物造型端莊典雅,線條優美流暢;刻花自然淡雅,若隱若現;藍釉溫潤柔和,開片晶光閃閃,恰如雨過天晴。

汝窯天青釉盤,北宋。

蘇富比中國陶瓷及藝術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在展示北宋汝窯天青釉洗。

臺北鴻禧美術館舊藏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諮詢價形式上拍,8000萬港幣起拍,經過多次激烈競價,最終以2.6億港幣落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