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大媽用頭髮做刺繡40年,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古有曹操“割發代首”,皈依佛門剃青絲,了塵緣,古人對頭髮向來敬重。

60歲大媽用頭髮做刺繡40年,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唐朝時,有信佛少女剪下長髮繡成佛像,每日焚香禱告以示虔誠。就此誕生了流傳千年的發繡。

60歲大媽用頭髮做刺繡40年,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發繡作品往往寄託了人的信念、寄託,遠非繡工針法這樣簡單。

絲繡追求富麗華貴之感,而發繡講求古樸典雅,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的特點。

60歲大媽用頭髮做刺繡40年,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晚清百業凋敝,發繡藝術近乎湮滅。1959年,在高伯瑜與同事們共同努力下,恢復了失傳已久的發繡技藝。

60歲的周瑩華繼承父業40餘年,2009年帶領10位繡工,歷時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被譽“中國發繡第一人”

60歲大媽用頭髮做刺繡40年,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周瑩華,高伯瑜的女兒。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繡項目的傳承人。

發繡生產製作過程十分嚴謹,需經過篩發、軟化、退脂、加工處理、繡制等十幾道工序。

60歲大媽用頭髮做刺繡40年,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發繡製作常以塔夫綢為底料,要求無跳絲、疵點,厚度為0.11至0.13mm。

60歲大媽用頭髮做刺繡40年,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塔夫綢是用優質桑蠶絲經過脫膠的熟絲以平紋組織織成的全真絲高檔熟織物。

髮絲要未曾燙過、染過的原發,長度在40cm以上(是從肩膀往下的40cm)。特殊色發,用補色來彌補,但要求達到相當的固色牢度。

60歲大媽用頭髮做刺繡40年,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通常情況下一幅精製的發繡作品,採用自然色越多越珍貴。由於人發硬而粗細不均,需經脫脂、變軟處理才能刺繡。

60歲大媽用頭髮做刺繡40年,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為突破傳統,周瑩華在題材和技法上都進行了拓展豐富,將詩、書、畫、印統一融合,運用滾針、纏針、接針、虛針等不同的針法,達到不施丹青而光彩動人的效果。

60歲大媽用頭髮做刺繡40年,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姑蘇繁華圖》

發繡《維摩演教圖》被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多幅作品被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薩馬蘭奇等世界名人收藏。


60歲大媽用頭髮做刺繡40年,3年繡出13.5米長的《姑蘇繁華圖》

做發繡40年,造成周瑩華視力受損,如今需至少十個月才能繡好一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