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尚陷停牌狀態:沉睡中的“巨鱷”等待甦醒

不過,近日有消息稱,中美兩國就解決中興問題的大致路徑達成一致,相關細節還在敲定中。在“曙光”來臨之際,窺探中興的“前世今生”,曾經的“巨鱷”實力猶存,再次甦醒需要的是時間與“運氣”。

中興尚陷停牌狀態:沉睡中的“巨鱷”等待甦醒

前世:時代的落伍

功能機時代,國產手機就曾有過輝煌時期,以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四家品牌形成的“中華酷聯”時代尤為鼎盛。有數據顯示,巔峰時期,該四家廠商佔據的國內手機市場份額曾達75%。時過境遷,如今卻僅剩華為堅守在一梯隊,其他幾家廠商紛紛落伍。

在2G轉3G的浪潮期,手機廠商背靠運營商成為潮流。依靠運營商的高額補貼,手機廠商推出的定製機獲得了價格優勢,以此收割了不少市場份額,這也是“中華酷聯”崛起的根本。

隨著新銳品牌的衝擊,“中華酷聯”的格局不再。以橫空出世的小米為例,飢餓營銷、高性價比以及線上渠道的綜合發力,使其快速進入了大眾視野。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小米的出貨量達1870萬臺,佔市場份額的6.35%,屆時超越了中興。

中興除了未洞察到消費者、渠道的轉換趨勢,錯過升級換機風口的共性缺失外,品牌建設、產品品控等方面也成其“短板”所在。隨後,中興開始經歷陣痛期。

到了2014年,中興的戰略調整隨即展開。伴隨一系列組織變革,中興終端在流程管理和產品戰略上開始轉型,精品化趨向明顯。最直接的表現便是大幅縮減產品線,從原計劃的300多款機型,減少到76款,再到最後僅保留了nubia、Blade、AXON三大系列。

儘管中興沒有守住國內市場的江湖地位,但其在美國市場成績斐然。憑藉與AT&T、T-Mobile等運營商的長期合作關係,中興也成為了唯一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躋身前列的中國手機廠商。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市場Q3智能手機出貨量中興位列第四,市場份額躍升至11.6%。

今生:休克時期影響較長遠

雖在美國市場經營得風生水起,但中興卻沒有抵住美國政府突如其來的一紙禁令。

追溯到一個多月之前,4月16日晚間,美國商務部稱中興違反了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的制裁條款,併發布了對中興通訊出口權限禁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出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期限長達7年。遭遇如此重創的中興隨即陷入“休克”狀態。

通過中興通訊去年的財報可以看到,其2017年實現營收1088 億元,同比增長 7.5%,淨利潤 45.7 億元,同比增 294%。且其三大塊業務均取得增長,運營商業務營收的增速更是位居四大設備商之首,國內和海外市場穩步提升。

禁令不僅遏制的是中興的增長勢頭,更是在巨大的財務損失基礎上,為其長遠發展造成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另一方面,有消息稱,若中美商討完成,美方政府將解除限制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和軟件的禁令,但同時中興通訊將被要求大規模調整管理層和董事會,並繳納一定數額的罰金。換言之,在財務損失“創傷”前提上,高層的“換血”為企業穩定發展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也會隨之增加。

未來:或借

5G東風新生

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姆努欽曾表示,禁令的實施並不是要讓中興破產。而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卻也堅稱,中興不能“避過懲罰”。可見,中興恢復業務的“曙光”已經來臨,但中美協商未下定論之前,能否躲過大力度的懲罰措施還需要一些運氣。

禁令事件背後,業界認為,中美兩國的 5G 進程有加速跡象,且中興將成為 5G 時代通信設備商市場格局最大受益者的邏輯也不會改變。

可以看到,“5G先鋒策略”始終貫穿了中興通訊2017年的業務主線。在運營商網絡業務中,中興通訊不斷通過加大核心領域的研發與市場投入,持續在4G/5G、承載接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中搶奪先機。也曾有業內人士透露,中興在運營商無線產品業務投入很大,且具備相當的實力。

根據中興通訊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為288.8億元,同比增長12.18%;淨利潤16.87億元,同比增長39.01%。以淨利潤規模與增速來看,中興已經對位其前列的網絡設備商形成了威脅之勢。

孫燕飈稱,中興通訊在5G業務上具備一定的優勢,雖然不及華為,但其一直以來的增勢不可否認。且中興目前在網絡設備商中已經成為了TOP5,市場競爭者有限,5G商用也會在我國率先展開,政策傾斜下,中興未來仍有很大機會。

除此之外,中興事件也給我國芯片缺失帶來警醒。當然,從龍頭企業的研發到中小企業的創新,都需要國家的扶持。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從“缺屏少芯”時代發展到現在,整個科技領域已經取得了喜人的發展。

業內人士預計,針對缺失環節的“補漏”工作會循序漸進展開,超千億規模的投入也會陸續開展。在5G機遇下,隨著我國整體科技水平的提升,中興通訊類的高新企業在日後的發展中也會不斷收穫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