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其中学问深不可测,怎么鉴定沁色真假?

高古玉研究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收藏者与造假者始终是一对正道和邪道利益关糸的竞争对手。而这种竞争的焦点,将集中表现在对高古玉工艺、纹饰、形制、材质的精工、精选上。客观上普品相对多些,而精品很少见,且价值无量,必然要成为相互之争的首选标目。但对高古玉精品的真假识别,要比一般普品更难。区别在于:普品是古代玉工手工操作的成份大,留下的工具、加工痕迹较明显,而现代制玉的高级工具派不上大用,按照古人的方法去做,现代玉工也不会干这种傻事,即是做了露出的马脚也很明显,按现在收藏界的水平很容易被识别。普品在玉材上也有明显的特征,古代选用地方杂料多,也有和田料,但总体上材质水平不高。目前大量普品高古玉的出现,人们对这类材质及其存在的包浆、沁色等,多少形成了糸统概念,有一种熟悉感,识别相对容易。而仿造要选出几乎相近的材质,并加以做旧,效果总是不佳,很容易分辨。基于这些客观因素,高古玉普品仿者已不占优势。

高古玉其中学问深不可测,怎么鉴定沁色真假?

高古玉从沁色怎么判断年代

一、玻璃光:

玻璃光一般在潮湿和密闭的环境中容易形成,颗粒细、密度大的玉质容易形成,盘过的比没有盘地的容易形成。玻璃光泽,又似由内发,其色蓝盈盈的,还能反射其他物品的影子。沁成时间在1200年以上

高古玉其中学问深不可测,怎么鉴定沁色真假?

二、包浆:

传世玉器生成包浆很快,有二三十年变可显现。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

三、玉萎缩:

选造成缝隙处萎缩,再形成线状萎缩,再导致边缘等处的大面积萎缩。用几百年至几千年不等。

四、绺莹沁:

绺莹沁里面沁进一般色彩需七八十年,要沁入水银需200年以上.。

五、黑漆古:

玉器的“黑漆古”是指玉器在墓葬中长期受到水银的侵蚀而形成通体的黑色沁色,多由墓坑中的水银所沁,有凹陷现象或闪现银星。时间在1600年以上.经盘玩后黑中发亮,非常美丽。

高古玉其中学问深不可测,怎么鉴定沁色真假?

六、开窗:

古玉受沁最慢的地方是表面最光洁和距离边缘远的地方,的以,在到了满沁或者快到满沁的状态时,往往会留有一小块尚未受到沁染而显露原来玉器底子的地方,这片地方就称为“开窗“,从开窗的地方能清楚地看到玉器原来的本来面目。沁到这样的程度,需要1800年以上。

七:花脸沁:

花脸沁往往有多种沁蚀,比如色沁、土沁、水银沁、钙化等,至少需要600年以上。

八。牛毛纹:

牛毛纹一般由水银、铅锌等物质沁成,线状,顺着某一个方向排列。时间需要800年以上。

九。全皮色:

某种单一皮色基本能布满整器,包括色沁、石灰沁、土沁、水沁、钙化、包浆等,但并未将玉器的肌理渗透。时间需要1300年以上。

十。铁红沁:

受铁或都土沁所致。受沁的程度有重有轻,重的地方还带有棕红或黑红的块状物。沁成这种程度需要千年以上的时间。

高古玉其中学问深不可测,怎么鉴定沁色真假?

十一、石灰沁:

石灰沁轻者在玉器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需要四五百年时间。石灰沁重者,玉内开始变得发红,像小孩子的脸色,称为“孩儿面”需要千年以上时间。沁蚀的更重者,形成一层不透明的皮壳,有薄有厚,称为“鸡骨白”,需要1500年以上的时间。沁得最重者,状如朽骨,时间要在3000年以上。

十二、血沁:

又称血古。古人认为血古为血所沁。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血液时间一长就不再是红色。这种色是由尸骨、色液、颜料、石灰、红漆、木料、土壤等东西共同沁成的,可将玉器沁成猩红色、枣皮红、酱紫斑等色。不过,要形成枣皮红和酱紫斑得需要700年以上的时间。

高古玉其中学问深不可测,怎么鉴定沁色真假?

十三、朱砂沁:

主要受殓葬的朱砂所沁。朱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大都附在玉器的纹饰处、镂空等凹陷和粗糙处,将附近的玉皮染红。若将白玉的玉肌沁成淡棕红色,得要1800年左右的时间。

十四、水银沁:

水银沁的水银既来自殓葬水银,也来自土壤中的水银。一般来讲,土壤中的水争不能把玉器沁成半截黑或全黑,所以人们习惯将沁成半截黑或全黑的叫做黑沁古,将沁成线状的或小斑点的叫做水银沁。千年以内的水银沁一般不太黑,2000年以内的水银沁不亮,2000年以上的水银沁又黑又厚又亮。

十五、土沁:

土沁一般由红土和黄土沁成,呈浇黄至土红色,中间似乎有一个小核,核周围呈现放射性云块形斑痕状,好似用黄色炸药的鞭炮崩的痕迹。过千年的土沁,其核的部位会出现疙瘩或小坑,或变为土咬或蛀蚀。

高古玉其中学问深不可测,怎么鉴定沁色真假?

十六、水沁:

净水能使玉器晶莹、滑润,几百年之内的,呈玻璃质的蓝绿萤光,被称为“澄潭水”;几百年以上表面就长一层水锈。大部分的水沁是污浊之水,玉器被染上污浊之气,或被水中矿物质所沁,300年开始长水锈,1000年可使玉表面不透光,1500年以上使水锈变得十分干老。

十七、钉金沁:

钉金沁的沁占呈钉子眼儿状,带色,抽坑,有棕色、紫色、灰色、黑色等,大都伴有线状凹陷。呈灰黑色或黑色的叫钉金水银沁。形成钉金沁至少需要1500年以上。

十八、凹陷:

开成凹陷之沁,原因之一是沁进的物质与玉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挥发、流失一部分;原因之二是重金属沁入。时间分情况而异,一般在六七百年以上就会开始显现,时间越长,凹陷越重。

十九、饭糁:

是指在玉的里面生成的点状、颗粒状的带色物质,就像玉的里面有大米饭粒、小米饭粒、玉米糁,有的还伴有粥状物。沁成这种情况,玉质疏松的600年即可,致密的需要2000年以上。

高古玉其中学问深不可测,怎么鉴定沁色真假?

二十、黄香沁:

是一种酷似香薰的或烤炙的黄色,非常美丽。其沁源可能有木材、松香、铁质、土壤等物。时间在1500年以上。

二十一、钙化:

这是玉石一种变质现象,多由氧化和复分解过程而形成比较疏松的物质,所以较为松脆,怕磕碰。这种钙化层就越厚。

二十二、芝麻点:

芝麻点沁分布在玉器的里面,星星点点的,常在全色沁的基础上形成,形成点缀的效果美。时间约在1500年以上。

高古玉其中学问深不可测,怎么鉴定沁色真假?

二十三。流泪:

在古玉的表面形成由高浓度的色水流淌过的痕迹,其中又分两面种情况。一种是浑水状的泪痕,其边缘色浓,中间色淡,形成这种情况需要800年以上。一种是乳状或蜂蜡状的,流淌过的地方留有一层干奶酷或蜂蜡状的东西,形成这种情况需要2100年以上。

二十四、玉浆:

生坑的古玉,往往会在雕痕内、绺裂处、伤痕中生城一种黄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物。用开水能将其煮出。沁成这种程度需要2000年以上。

二十五、冰裂纹:

冰裂纹又称“开片”。是玉石的自然老化(例如受热胀冷缩和水、空气作用,以及弱酸、弱碱的腐蚀)现象,以及沁进之物的催化作用的结果,需要的时间要在1900年以上。

二十六、松软:

二十七、变形:

松软的玉器,遇到外力,就可能扭曲变形。刚出土的松软古玉,在初盘时期,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玉器。经后之后,就会变得坚硬起来

高古玉其中学问深不可测,怎么鉴定沁色真假?

总之,古玉的受沁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为的染色有着本质的区别。经验是一种感知,真与假的认知,天然沁色应当是产生于偶然的。而在这种偶然产生的自然色中,我们却发现了一种偶然的色彩构成(这种色彩构成又有别于纯天然的色彩构成,因为它是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为造成的)——就是这种发现令人惊讶和愉悦。但是反之,对于一块具有相近色彩的人工染色的仿古玉,在审美上就不会令我们产生同样的惊叹与愉悦,反而让人生厌——因为在我们看来,它的色彩和形式是经过人工设计和加工的,它应当如此,因此是理所当然的。

沁——让古玉变得千姿百态,她赋予古玉新的生命,让爱玉者如醉如痴。它让历史变得更神秘也更清晰。

高古玉,在国外艺术品市场上是常青树。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高古玉得到了欧美一些大收藏家的追捧。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那些大收藏家们一直钟情于新石器时代的陶瓶、陶罐等古朴的收藏品,而高古玉与高古陶瓷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受到垂青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