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語遲”不假,但這4種寶寶學話路上犯的錯,媽媽千萬不要做

“貴人語遲”不假,但這4種寶寶學話路上犯的錯,媽媽千萬不要做

圖片源自網絡

幾個和我家小二寶差不多同齡的孩子聚到一起,都是一兩歲的年齡,眼睛明亮中泛著純真的光,走路搖搖擺擺且踉踉蹌蹌,時而目光交集一下之後就悠然自得玩自己的,倒是幾個家長湊在一起嘰嘰喳喳說不完的共同話題,當然這些話題都是關於寶寶的家長理短。

現在我們聊得更多的就是寶寶的“童言童趣”以及“童言無忌”了。這時候的寶寶剛剛能夠說好一句完整的話,而且模仿能力非常強,往往大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被寶寶活靈活現的表演出來,聽起來好玩極了。


我家小二寶最近這段時間,學會更多的是對老爸上班前的叮囑,他聚精會神的看著正在門口換鞋的爸爸,知道老爸要去上班了,於是認真的說:“早點回來!路上注意安全!”哇~~~搶了我的臺詞,把老爸感動的不要不要!

跟著哥哥姐姐則學會了一些抖音裡面的小歌曲,天天自己念念叨叨:“你是個壞娃娃,我要你媽媽!”“咦!馬大叔和小舅舅,小舅舅!”聽著他和哥哥鬼哭狼嚎般在家裡的吼叫,我真是無語無語無語……

不過和我在一起的時候,倒是溫和了不少,拉著我的手說:“爸爸媽媽和寶寶,手拉著手兒來到城郊外,這裡的天氣真不賴!”

……

大約從小二寶22月齡開始,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開始突飛猛進的增長。雖然常常會因為姥姥姥爺說方言的問題而讓自己的語調有些怪異,但是整體的表達能力還是很好的。

“貴人語遲”不假,但這4種寶寶學話路上犯的錯,媽媽千萬不要做

圖片源自網絡

旁邊的一位媽媽著了急:她家的寶貝已經快兩歲三個月了,可是就是不怎麼說話。平日裡最多叫爸爸、媽媽,然後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很少整句整句講話。讓做媽媽的好擔心啊!

其實,孩子的語言發展是一種自然習得的過程,生活在到處都是語言的環境,只要沒有生理性問題,怎麼可能不會講話或者不善於講話?

媽媽在孩子語言正在飛速發展的基礎上,可是千萬不要做出這樣幾種“拖後腿”的行為哦:

“貴人語遲”不假,但這4種寶寶學話路上犯的錯,媽媽千萬不要做

圖片源自網絡

【越俎代庖、取而代之】

有人說,孩子就是長到100歲也是自己的寶貝,一點兒都不假。這是為人父母的心,但過分的用行動來替代對孩子的愛,可能就會事倍功半,讓孩子在無所適從中被迫的接受被代替著成長的感覺。

就拿寶寶學話來講,有些媽媽可能會覺得寶寶還小,凡事喜歡或者習慣於事必躬親。

若寶寶指著水杯,大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把水杯遞給他;

寶寶說一句“吃果果”,媽媽就立即開始追問:“寶寶想吃蘋果,還是香蕉?要不吃芒果吧?”

……

這種隨時隨地“貼心”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看似時時刻刻在為寶寶著想,其實對於寶寶的語言發展來講非常不利,會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媽媽就能明白他的意圖了。

另外還有些爸爸媽媽教子心切,知道多跟寶寶聊天有助於寶寶語言發育,於是一個勁說個不停,而沒有給孩子留有思考和表達自己意見的空間,就會過猶不及。

因為如果寶寶一天到晚只聽到爸爸媽媽的嘮叨,而沒絲毫自主表達的空間,同樣也會阻礙寶寶的語言發展。

建議:

爸爸媽媽要多和寶寶聊天,全身心參與寶寶的聊天,同時還要學會傾聽寶寶的表達,鼓勵寶寶用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貴人語遲”不假,但這4種寶寶學話路上犯的錯,媽媽千萬不要做

圖片源自網絡

【重複錯誤、言不由衷】

在寶寶剛開始學說話的期間,常常會有一些可笑的不精確的發音,例如把“吃”說成“七”,把“老虎”說成“腦斧”,把“獅子”說成“希幾”等等;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但是往往爸爸媽媽喜歡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當做笑話四處張揚的講,無視寶寶的茫然或羞澀;這樣不但會誤導寶寶,還會加深寶寶對錯誤發音的記憶,從而影響改正。

建議:

聽到寶寶錯誤的發音,媽媽可以重複正確發音1~3遍,讓寶寶加深印象,從而幫助他說話越來越清晰。

“貴人語遲”不假,但這4種寶寶學話路上犯的錯,媽媽千萬不要做

圖片源自網絡

【使用疊詞、沒有方法】

很多爸爸媽媽會不自覺的和寶寶說“吃飯飯”、“睡覺覺”、“喝水水”、“衝奶奶”這樣的話來交流。似乎這樣的話語就成為了寶寶的專用詞。其實,並非如此。

兒語和疊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兒語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從而和寶寶有所交流。比如“毛毛蟲在地上爬啊爬啊,他多麼想快點長出翅膀飛翔!”“小蝸牛揹著自己的家走啊走啊,他是不是會很累呢?”等等,給予孩子的是童話的意境和美感。

而疊詞則是毫無營養的把所有的語言都重疊使用。比如“小蟲蟲喜歡爬爬,長翅膀就飛飛!”“蝸牛揹著自己的家家,好累累啊!”

事實上,總是使用疊詞會讓寶寶習慣於單字單詞的語言,而延遲他過渡到說整話的時間。

建議:

想讓寶寶學習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媽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用正確且正常的語言表達方式和寶寶交流,但不要泯滅了孩子的童真童趣。

“貴人語遲”不假,但這4種寶寶學話路上犯的錯,媽媽千萬不要做

圖片源自網絡

【操之過急,欲速不達】

有些爸爸媽媽則著急著讓寶寶學習規範語言,並且擴充詞彙量,就強迫孩子進行“學習”,還自以為是“寓教於樂”,其實不過是自己過於急切的“望子成龍”的心態,最終是欲速則不達的效果罷了。

例如,和寶寶一起玩泡泡,就非要寶寶先說“泡泡”,然後才把泡泡給寶寶;寶寶想要吃餅乾,就在寶寶大快朵頤的時候,強迫寶寶說“餅乾”,或者“好吃的餅乾”等等。


也許寶寶當時出於慾望或者壓力,勉強重複了媽媽所教的話,但長此以往就勢必引起寶寶的反感,叛逆之心由此而生,後果是可以想象的。

建議:

興趣永遠是寶寶最好的老師,平時跟寶寶交流時,與其強迫之,不如投其所好,多與寶寶討論他感興趣的東西,並在他感興趣的基礎上適當的加一些形容詞,在不知不覺中增加新的語言。

“貴人語遲”不假,但這4種寶寶學話路上犯的錯,媽媽千萬不要做

圖片源自網絡

總之,教寶寶說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遵循寶寶語言發育規律的前提下,使用正確的方法,多多鍛鍊寶寶的語言能力,多給寶寶創造說話的機會,這樣才有助於寶寶語言能力的發育。

另外,不妨多和寶寶看看書、讀讀繪本,這樣更有助於收穫一個口齒伶俐的寶寶哦!

寶寶語言發育時間表,媽媽可以收藏之:

2~3個月

哭聲逐漸分化,不同需求時有不同的(哭)叫聲;笑的時候張嘴發出“a”的聲音,另外會出現“o”、“e”這樣的元音。

5~6個月

會尋找並發現聲源。發音種類明顯增多,牙牙學語逐漸言語化,輔音增多,開始發出一些複合音,例如ba、ma等單音節的詞語。

9~10個月

咿呀學語達到頂峰,對簡單指令開始有反應,如說“拜拜”時會揮手。但是理解範圍有限,也不確切。

12~18個月

能說一些簡單的單詞句,喜歡模仿動物等的發音並用以指稱相應的物體,喜歡用一個詞來表達一句話的含義。

18~24個月

開始出現簡單的句子表達,例如“媽媽抱抱”這樣的雙詞句,開始理解並運用“高興”“傷心”等抽象詞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