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醫生走出體制的365天

至今,仍然有許多朋友問我:為什麼要離開體制,加入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一年過去,其實,我內心的這個答案,更加篤定了!

加入順應時代的新型醫療模式

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的工作模式可以說是一種新型醫療模式的探索,架起了一座從患者到專家的橋樑。

前段時間有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文章語氣平淡,敘述了一場感冒從門診就診,到住院、轉院、重症室搶救,最終筆者家屬無效死亡的就醫過程。

作為一名醫生,對於這種場景非常熟悉,也常常感慨: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如果想每次就診,都能得到高效、優質的服務,確實是很困難的。

三甲醫生走出體制的365天

這種服務模式一改以前醫生坐等患者來診的情況,創新性地通過環節梳理,對患者進行分流,把專業對口的專家引到患者身邊,為患者銜接最優質的醫療資源,很好地解決了患者看病難的問題。同時,也改變了以往專家門診不對口疾病患者來診,患者精力和專家資源的雙重浪費。

辯證法說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需求,要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我想集團得以快速發展,可能正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適應了目前醫療形式下患者的需求。

各科醫生組團“狙擊”複雜病例

當醫生不容易,尤其是遇到自己束手無策的疾病,有時特別無奈。畢竟,就算我再努力,還是有能力邊界。

但在集團工作,讓我真正感受到作為醫生的自由與自豪,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大家一起想辦法;一個專業或者專家解決不了的,整個團隊想辦法。看似我一個人,身後其實站著60多位專家同道。

三甲醫生走出體制的365天

三甲醫生走出體制的365天

和一群優秀的人一起工作,讓我備受感染

加入集團另外一個重要的收穫,就是能夠近距離的接觸到很多優秀的專家,感受他們的風采。

三甲醫生走出體制的365天

患者患擴張型心肌病32年,左心室已達97mm,術中左心室側沒有找到理想血管,後來採用逆向導絲技術,完美完成手術操作,手術效果特別好,患者術後返回工作崗位,同事說他彷彿換了一個人。

三甲醫生走出體制的365天

專家們竭盡所能的工作狀態,時刻感染著我、感動著我,讓我更加心甘情願地去付出,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更好。

運營團隊年輕有活力,又不失穩重

給力的運營團隊,也讓我們的工作更加高效、快捷。運營團隊的小夥伴們都很年輕,基本上都是80後、90後。但他們勤奮付出,兢兢業業的態度,一點兒也不輸於我們的專家團隊。

雖然這個團隊的小夥伴們說,“別提我們了,我們的工作很普通,沒什麼的”,但是能把普通平常的工作做到高效,甚至極致,確實也是難能可貴。

為了安排專家的出行,無數次地協調、改票(多因手術時間拖延,航班延誤等),不管出現任何變動,他們都會做出妥善安排;不管你到達酒店的時間多麼晚,他們都會出現在你的身邊,為你安排好一切;為了準備一次活動,無數次的溝通、籌劃,無數環節的梳理、把控;為了保證報道的及時性、可靠性,每場會議結束,品宣團隊見縫插針地採訪專家,完成稿件……

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們就是這樣一群充滿活力、團結友愛的年輕人,在平淡的工作中,卻時時迸發出無窮的能量,讓你無法忽視!

而我過來的一年中,感覺和以前的工作相似,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看好病,解決問題。不同之處是與看病無關的事大大減少:要開的會少了,審批簽字簡單了,院領導和職能部門主動為臨床服務,提高醫生工作效率,這一點讓我感覺特別爽!

大家工作都非常努力,尤其心肌病病房的醫生,都非常盡職盡責,對病人也特別好,很多患者和醫生成為朋友。

我非常敬佩王仁平董事長以及董事會的遠見卓識,非常感謝對我們的支持,對我個人的包容、幫助。王董事長在心肌病診療方面經驗豐富,中醫辯證和超聲水平也很高,為人善良寬容,態度平和,和大家在一起沒有架子,像自己家裡的長者,我遇到問題常會和他商量。

在這裡工作開心,生活簡單,一切以患者為中心,以臨床為中心,醫生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臨床上。

寫在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