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過眼神,“精準扶貧”遇上對的人

東野國良是哈密市中級人民法院駐伊州區五堡鎮支邊農場村工作隊隊長,而司馬義·依沙克家正是東野國良的小包戶,一到村裡東野國良就深入走訪了這一家,瞭解掌握家庭詳細情況。一開春,當聽說司馬義·依沙克家缺乏勞動力,葡萄樹無人修剪問題後,東野國良二話沒說,第二天就帶領工作隊員到他家中幫助修剪葡萄枝兒。感動的司馬義不停的衝東野國良說“東野書記亞克西”。

確認過眼神,“精準扶貧”遇上對的人

支邊農場村人口數量大,走訪任務艱鉅。為了儘快融入村裡工作,熟悉村情民情,東野國良與工作隊員一道早出晚歸,先後對村裡的530多戶村民進行挨家挨戶走訪。瞭解村民們的所思、所盼,將村民的想法詳記在冊,並針對性進行解決。同時在解決群眾困難時並不滿足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他還經常考慮支邊農場村的長遠發展問題。

確認過眼神,“精準扶貧”遇上對的人

正是以這種不怕麻煩鍥而不捨的精神頭兒,東野國良駐村以來幫百姓解決了一件又一件麻煩事兒。只要是老百姓反映的問題,他總是第一時間掌握情況,第一時間與有關部門對接,第一時間向群眾反饋結果。解決困難的同時他還不忘記向村民解釋清楚每項惠民政策,提前做足功課,與各單位、部門進行對接溝通,吃透政策精神,搞清報送渠道,儘量讓老百姓在辦理各項惠民事務時找準門、找對人,不跑冤枉路、不費冤枉時、不花冤枉錢,讓惠民政策第一時間惠及到百姓身上。雖然才來農場村三個多月,但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盡心盡力,他所做的點點滴滴百姓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三個多月時間裡,東野國良以黨支部為抓手,以全村黨員“兩會一課”為著力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戰鬥力核心;嚴格上下班工作紀律、請銷假制度,定期開展思想交流,使村裡幹部作風明顯好轉。連到村委會辦事的蔣道儉叔叔都說,“現在無論何時到村委會開證明或諮詢有關事宜,一定有人可以幫助快速解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確認過眼神,“精準扶貧”遇上對的人

以身作則,用心做事。東野國良用他的一言一行讓群眾感受到了“平時有人訪、惑時有人解、難時有人幫、病時有人探”的濃濃親情,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築牢了群眾工作基礎,有力的維護了支邊農場村的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