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开创学派的社会史教授(下)

陶希圣——开创学派的社会史教授(下)

長子陶泰來、三子陶恒生與父親合影於恒生寓所前(1987年舊金山)。

开宗立派 圣集大成

陶希圣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应安徽省立政法专门学校徐煦初校长之聘,任专任教员。讲授亲属法、继承法,以及商法总则、公司法、商行为、海商法、保险法、票据法。课余研析亲属继承法,披读英文及日文法书刊多种。以英国历史法学家亨利·梅因的古代法启发最深。

1923年夏季,陶希圣暑假回乡路过武昌。在横街头旧书店购得绩溪胡培翚的《仪礼正义》。在仓子埠家中两个月详加研读,并与秦蕙田《五礼通考》,徐乾学《读礼通考》两书相参证,始得领悟孟子所称“天之生物,使之一本” ,及其所指“墨子二本” 之说,由此寻求商周两代社会组织之差异及其演变的轨迹。陶希圣由法学转入中国社会史学之枢纽即在此时。英国学者梅因的古代法与清代学者胡培翚的《仪礼正义》两部著作对他影响尤为重要。

陶希圣——开创学派的社会史教授(下)

1929年起,历任上海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劳动大学、中国公学、法政学院、武昌中华大学等校教授;同时与周佛海、樊仲云等创办新生命书局;商务印书馆总纂,出版《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一书连销六版,约两万册。写作最高记录每月十四万字。这一年的论文主题是“中国社会是什么社会?”,结集为《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交由新生命书局出版:《中国之家族与婚姻》、《中国封建社会史》等出版,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

1930年,陶希圣应商务印书馆新任总经理王云五之邀,在总管理处为总经理中文秘书,不久因商务内部纷争而辞职。新著《辩士与游侠》、《西汉经济史》交商务印书馆出版。1931年1月,陶希圣受聘为中央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授之余,他笔耕不辍,《中国社会现象拾零》一书即此时的代表作。同年暑假后,应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中央大学校长朱家骅挽留未果,回母校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和中国社会史等课程,并轮流于清华、燕京、北师大、朝阳等校兼课。

陶希圣——开创学派的社会史教授(下)

陶希圣写给女儿的亲笔信

陶希圣1932年在北大任教。4月,与蒋梦麟、胡适、周枚孙等人南下参加国民政府洛阳国难会议。与会者意见分为两派。其一派主张召开国民大会,结束训政;另一派反对此一主张。在双方争持未决之中,与蒋梦麟、王世杰、皮宗石、钱端升、周炳琳诸人提出一个折衷案,即在五院体制之下,召开国民参政会。此为抗战时期国民参政会之先声。《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一、二册先后出版。

1933年教育部次长段锡朋转达部长王世杰之意,拟任陶希圣为湖北省教育厅长,被其回信婉拒。

1934年创办《食货》半月刊,着重于中国社会经济史数据的搜集与方法的探讨。并成立“食货学会”。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领域中,发生重大影响。各地大学渐次开授中国社会史或经济史的课,而热心讲授者亦益见增加。学界有其“中国社会史开山祖”之谓。《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三、四册先后出版。

1935年1月,陶希圣联合王新命、何炳松、萨孟武、樊仲云、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等10位教授于上海《文化建设》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声称:中华民族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已经失去存在的依据,因此,“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1936年秋季开学,陶希圣代理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主任。着手撰述《中国经济史》一书。为学友黄现璠著的《唐代社会概略》一书作“序”。1937年5月,卷入新旧学联斗争之漩涡。七七事变,与蒋梦麟、张伯苓、胡适等人应邀参加于牯岭举行的庐山茶话会。《食货》在七月一日刊出第六卷第一期后即停刊,随后陶希圣弃学从政……

陶希圣——开创学派的社会史教授(下)

陶希聖先生與子恒生、晋生於太和殿(1937年北平)。

在学术上,尤其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方面,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中国社会史论战,陶希圣在论战结束后,感到这场论战缺乏中国社会历史的具体史料,因而陷于一场理论上的论争,丝毫没有解决问题。有感于此,他于1934年创办了《食货》半月刊。以此为阵地,带领一批人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并着力于史料的搜集,颇有成绩。以这一批人为中心形成了当时的一个史学学派:食货派。陶希圣被尊为食货派开山鼻祖,著名学者唐德刚誉他为“开创学派的社会史教授”。

陶希圣在北大教席6年,随时还往南京、天津、济南、青岛、太原、武昌、开封等,各地各级学校演讲。在各校演讲,题材各别,不至雷同。

一日在北大授课,有学生问:“先生的学问究竟有多大?”

答:“我治学的心得,两小时可以讲完。”

问:“那您为什么一门课要讲两学期?”

答:“因为学校聘书是一年,”引起哄堂大笑。笑声刚落,陶希圣说:“讲课最要紧不在教结论,而在教学生以如何达到结论之思想过程。倘使我只讲结论,两个钟头讲完,对你们何益呢?如果你们得到了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过程,等于掌握了一把钥匙,能够自行研究,自有心得,甚至超过我”。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书店还曾向海内外推出《食货》半月刊影印本,可见其学术价值至今犹存。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他把陶希圣称为“未见面的老师”,称自己年轻时第一篇《中国郡县起源考》即是受《食货》影响而写。

陶希圣——开创学派的社会史教授(下)

陶希圣和蒋纬国

1949年随蒋介石赴台湾,历任要职,70岁时退休,离开政治权力中心。1970年任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等职。1971年,与其四子陶晋生院士合力将《食货》杂志复刊,改为月刊。晚年重视地方志的作用,曾在台湾与万耀煌等合力再版光绪《黄冈县志》和《黄州府志》,并为其撰序。1987年,任《湖北旅台人物志》指导审定委员。


陶希圣——开创学派的社会史教授(下)

1987年10月5日,中央日报董事长楚崧秋宴请在台湾之历任中央日报董事长及主要负责人庆祝陶希圣九十大寿

他晚年自述:“家学所传者为史学,大学所受者为法学。史学与法学两道思潮,汇合为中国社会史学。此生若有可称为学者,只是中国社会史学而已。”

陶希圣一生的著作,主要完成于新生命书局和《食货》时期。他不仅著作数量多,而且内容广泛,涉及中国法制史、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政治制度史等。尤其在史学方面的造诣及其贡献,奠定了他在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陶希圣——开创学派的社会史教授(下)

陶希圣先生晚年照片

据其子、媳陶晋生鲍家麟夫妇1973年辑《陶希圣先生学术著作目录》介绍,终其一生,先后结集出版有专著、编译、论文、译文等。据不完全统计有:《诉讼法须知》、《亲属法大纲》、《法律学之基础知识》、《亲属法要义》、《婚姻与家族》、《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史》、《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中国问题之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现象拾零》、《辩士与游侠》、《西汉经济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秦汉政治制度》、《唐代经济史》、《南北朝经济史》、《中国民族战史》。还曾出版《论道集:古代儒家》、《论道集:宋明实用主义者》、《中国社会史(古代篇)》、《明清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史》2册、《潮流与点滴》、《拿破伦兵法语录》、《克劳塞维茨战争原理》等。翻译作品则以德国学者奥本海末(Franz Oppenheimer)的《国家论》为代表(Der Staat,1929年2月) 等150余种之多,晚年著有《八十自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