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獨孤九劍》,楊過的實力吊打風清揚、令狐沖師徒

同樣的《獨孤九劍》,楊過的實力吊打風清揚、令狐沖師徒

《獨孤九劍》作為《笑傲江湖》中最高深的武學典籍,地位不亞於《射鵰》中的《九陰真經》,《倚天》裡的《九陽神功》,可會這門武學的人僅有三人——楊過、風清揚、令狐沖。看過小說後,人們總熱衷於討論三人在這門武學上的造詣,到底孰強孰弱。

曾經金庸先生做客論壇,有人提出過關於《獨孤九劍》的問題,金庸先生回答,《獨孤九劍》傳承得並不完成,楊過學的是內功,而風清揚和令狐沖學的是招式。雖然金庸先生本人說得模糊,不過作為金書中第一個接觸獨孤求敗武學的楊過,即便沒有學過《獨孤九劍》劍招,單憑用劍實力也足以吊打僅會劍招的風清揚和令狐沖。

以下就一點點揭開原因。

同樣的《獨孤九劍》,楊過的實力吊打風清揚、令狐沖師徒

獨孤求敗在創建《獨孤九劍》這門秘籍的時候,應該是先領略了劍招,後才在劍招的基礎上領略出與之相應內功,因為一燈大師在神鵰中透露出一段信息,楊過學習獨孤求敗海嘯練功得到的內力,並非純陽正氣。

《神鵰》原文:楊過縱聲長嘯,過了一頓飯時分,非但沒絲毫衰竭之象,反而氣勢愈來愈壯。一燈聽得也不禁暗自佩服,雖覺他嘯聲過於霸道,使的不是純陽正氣,但自己當日盛年之時,卻也無這等充沛的內力,此時年老力衰,自更不如;心想這位楊賢侄內力之剛猛強韌,實非當世任何高手所能及,不知他如何練來。楊過隨著神鵰在海潮狂濤之中練功,一燈並不知情。

可想而知獨孤求敗並未學習過純陽正統的內功,他的內功修為是從用劍中領悟,從實戰中自創的,簡單點說就是從外功轉內功,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最後達到內外兼修的水平。這也暗合獨孤求敗《神鵰》中劍冢埋劍的順序,武學造詣是從利劍(弱冠十八歲群雄爭鋒)——軟劍(三十歲誤傷義士)——重劍(四十歲前橫行天下)——木劍(四十歲以後不滯於物,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同樣的《獨孤九劍》,楊過的實力吊打風清揚、令狐沖師徒

楊過修行獨孤求敗的武學,得益與神鵰的指引和喂招,一上來就從重劍開始練習。

因為“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楊過剛入手根本使不出以往學過的劍招,無論直接還是間接,從這一點出發,重劍之下已無精妙劍招可言。

神鵰原文:神鵰力氣實在太強,展翅掃來,疾風勁力,便似數位高手的掌風併力齊施一般,楊過手中之劍又太也沉重,生平所學的甚麼全真劍法、玉女劍法等等沒一招施用得上,只有守則巧妙趨避,攻則呆呆板板的挺劍刺擊。

如此練劍數日,楊過提著重劍時手上已不如先前沉重,擊刺揮掠,漸感得心應手。同時越來越覺以前所學劍術變化太繁,花巧太多,想到獨孤求敗在青石上所留“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他一面和神鵰搏擊,一面凝思劍招的去勢迴路,但覺越是平平無奇的劍招,對方越難抗禦。比如挺劍直刺,只要勁力強猛,威力遠比玉女劍法等變幻奇妙的劍招更大。

過得月餘,竟勉強已可與神鵰驚人的巨力相抗,發劍擊刺,呼呼風響,不自禁的大感欣慰。武功到此地步,便似登泰山而小天下,回想昔日所學,頗有渺不足道之感。轉念又想,若無先前根柢,今日縱有奇遇,也決不能達此境地,神鵰總是不會言語的畜生,誘發導引則可,指教點撥卻萬萬不能,何況神鵰也不能說會甚麼武功,只不過天生神力,又跟隨獨孤求敗日久,經常和他動手過招,記得了一些進退撲擊的方法而已。

同樣的《獨孤九劍》,楊過的實力吊打風清揚、令狐沖師徒

楊過僅初次接觸重劍、與大雕對招,就已經對無招勝有招有所領悟。此後更是在山洪領悟出順刺、逆擊、橫削、倒劈的劍理,達到無堅不摧的境界。

這時的楊過就憑一柄重劍,與令狐沖對招,估計令狐沖也難有勝算。為何?看看《笑傲江湖》中的描述,便知一二。

令狐沖一顆心怦怦亂跳,手心發熱,喃喃的道:“根本無招,如何可破?根本無招,如何可破?”斗然之間,眼前出現了一個生平從所未見、連做夢也想不到的新天地。

風清揚道:“要切肉,總得有肉可切;要斬柴,總得有柴可斬;敵人要破你劍招,你須得有劍招給人家來破才成。一個從未學過武功的常人,拿了劍亂揮亂舞,你見聞再博,也猜不到他下一劍要刺向哪裡,砍向何處。就算是劍術至精之人,也破不了他的招式,只因並無招式,‘破招’二字,便談不上了。只是不曾學過武功之人,雖無招式,卻會給人輕而易舉的打倒。真正上乘的劍術,則是能制人而決不能為人所制。”他拾起地下的一根死人腿骨,隨手以一端對著令狐沖,道:“你如何破我這一招?”

令狐沖不知他這一下是甚麼招式,一怔之下,便道:“這不是招式,因此破解不得。”

風清揚微微一笑,道:“這就是了。學武之人使兵刃,動拳腳,總是有招式的,你只須知道破法,一出手便能破招制敵。”令狐沖道:“要是敵人也沒招式呢?”風清揚道:“那麼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了,二人打到如何便如何,說不定是你高些,也說不定是他高些。”

同樣的《獨孤九劍》,楊過的實力吊打風清揚、令狐沖師徒

楊過如若使用玄鐵重劍,已不拘泥所謂的精妙劍招,揮舞都是自然而然的劍理,已經算得上無招了,令狐沖自然無法可破。

而且風清揚一向自命清高,雖然傳了《獨孤九劍》給令狐沖,可還是從骨子裡覺得令狐沖是個弱雞,因為他覺得《獨孤九劍》這樣的絕世武功,即便令狐沖這的資質也得苦練二十年劍招,而且還不一定就真的能夠做到忘記全部招式,做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笑傲江湖》原文:

九劍“破氣式”,風清揚只是傳以口訣和修習之法,說道:“此式是為對付身具上乘內功的敵人而用,神而明之,存乎一心。獨孤前輩當年挾此劍橫行天下,欲求一敗而不可得,那是他老人家已將這套劍法使得出神入化之故。同是一門華山劍法,同是一招,使出來時威力強弱大不相同,這獨孤九劍自也一般。你縱然學得了劍法,倘若使出時劍法不純,畢竟還是敵不了當世高手,此刻你已得到了門徑,要想多勝少敗,再苦練二十年,便可和天下英雄一較長短了。”

令狐沖越是學得多,越覺這九劍之中變化無窮,不知要有多少時日,方能探索到其中全部奧秘,聽太師叔要自己苦練二十年,絲毫不覺驚異,再拜受教,說道:“徒孫倘能在二十年之中,通解獨孤老前輩當年創制這九劍的遺意,那是大喜過望了。”

風清揚道:“你倒也不可妄自菲薄,獨孤大俠是絕頂聰明之人,學他的劍法,要旨是在一個‘悟’字,決不在死記硬記。等到通曉了這九劍的劍意,則無所施而不可,便是將全部變化盡數忘記,也不相干,臨敵之際,更是忘記得越乾淨徹底,越不受原來劍法的拘束。你資質甚好,正是學練這套劍法的材料。何況當今之世,真有甚麼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嘿嘿,只怕也未必。以後自己好好用功,我可要去了。”

同樣的《獨孤九劍》,楊過的實力吊打風清揚、令狐沖師徒

從這幾段原文中也可以看出,風清揚也只是學了個半吊子,他不曾見過獨孤求敗劍冢留下的生平,自然不能完全通曉獨孤求敗的劍境,依舊保持了華山派劍宗的那股執拗,認為劍招強於練氣,即便沒有強大的內功,精妙的招式依舊可以獨步武林。這完全是逐本求末的想法,劍魔獨孤其實早在《神鵰》裡留下真言,《獨孤九劍》真正精妙劍意境界是無劍,而不是無招。

《神鵰》中楊過習完重劍境之後,更進一步,在絕情谷後十六年,花了六年多的時間海嘯中練習木劍,終有所成。

《神鵰》原文:

於是折攀樹枝,削成一柄木劍,尋思:“玄鐵劍重近七十斤,這柄輕飄飄的木劍要能以輕制重,只有兩途:一是劍法精奧,以快打慢;一是內功充沛,恃強克弱。”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楊過日日在海潮之中練劍,日夕如是,寒暑不間。

木劍擊刺之聲越練越響,到後來竟有轟轟之聲,響了數月,劍聲卻漸漸輕了,終於寂然無聲。又練數月,劍聲復又漸響,自此從輕而響,從晌轉輕,反覆七次,終於欲輕則輕,欲響則響,練到這地步時,屈指算來在海邊已有六年了。

這時候楊過手仗木劍,在海潮中迎波擊刺,劍上所發勁風己可與撲面巨浪相拒,神鵰縱然力道驚人,也已擋不住他木劍的三招兩式,這時他方體會到劍魔獨孤求敗暮年的心境:“以此劍術,天下復有誰能與抗手?無怪獨孤前輩自傷寂寞,埋劍窮谷。”

這時候的楊過木劍境已有小成,足與怒濤相抗,曾經能夠抗衡玄鐵重劍的神鵰,都不敢再用羽翅接檔楊過的木劍。

《神鵰俠侶》全書完結時,楊過通過覺遠指點張君寶對戰尹克西的一句“後發制人,先發者制於人”,更加深層領悟《獨孤九劍》只攻不守,以快打慢,先發制敵的武學精髓。

而《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到全書結束,與人對招還得尋找他人破綻,如果是黑夜就無法看清對方也無從破解,或對手招式太快,即便有所破綻,也轉瞬即逝,無法批亢搗虛,攻敵之弱。在對戰東方不敗中,可見一斑。

還曾被啞婆婆陀螺一般戲耍,五花大綁,剃成禿頭,如果與楊過對劍,劍氣一碰,還不被打成渣嗎?

在《笑傲江湖》描述中,人們彷彿覺得單憑精妙的劍招,練至極致,完全不用在乎對手的內力。比如內力盡失的令狐沖在梅莊對陣任我行,過了幾百招,遇強則強,《獨孤九劍》不也無敵一般的存在了嗎?

其實不然,這一點可從楊過在襄陽與金輪大王最後一戰,也是他《神鵰》全篇最後一次在實戰中用劍得以論證。

同樣的《獨孤九劍》,楊過的實力吊打風清揚、令狐沖師徒

十六年後的金輪大王實力突飛猛進,遠勝往昔,憑藉雄厚內力,僅一招就用金輪將楊過手中的長劍震斷。失去兵刃楊過憑單手獨臂,與法王的銅鐵雙輪拆到二百招以上,還能始終不落下風。

後來金輪大王使詐,楊過肩腿受傷,得郭靖射來一柄長劍才得以抵擋金輪攻勢,雖然長劍依舊被金輪絞斷,但最終楊過還是用黯然銷魂掌擊敗了金輪大王。

由此可見,實力才是碾壓一切的存在,即便再精妙的劍招在超級強大的存在面前,都不足以發揮出威力。

楊過在兵刃不足,缺少玄鐵重劍的情況下,用劍依舊不敵金輪大王手中灌輸內力的金輪,一切劍招在金輪大王面前如同虛設,只一擋,一砸,一絞,再多的長劍都砸得粉碎。

世上沒有無敵的武器,也沒有無敵的武功招式,一切都決定於使用武器和武功招式的人。

起初與金輪大王交手過後,楊過還後悔沒有玄鐵重劍在手,這一戰忒的託大了。其實,他不自知,這一戰是他學習獨孤求敗武學過後,無限接近無劍境的境界,只是這個無劍境不同於劍魔獨孤,而是楊過獨有的黯然銷魂境。

失了長劍過後,楊過一度被金輪大王重傷,生死之際,眼看著小龍女,想到即將與她永別,霎時進入黯然銷魂境,無意卻又自然而然甩出袍袖,竟是一招拖泥帶水,擋住了金輪大王的攻勢,反敗為勝。

同樣的《獨孤九劍》,楊過的實力吊打風清揚、令狐沖師徒

也許有人會說,楊過擊敗金輪的是《黯然銷魂掌》,不是什麼《獨孤九劍》,其實我想說,楊過根本也不會《獨孤九劍》,他學會的是獨孤劍境。只不過他將學到的東西,融入到了《黯然銷魂掌》中。這一點,也是符合意境遠遠強過招式規律,不然老頑童當初磕頭拜師想學這套掌法,即便學全了十七招招式,沒有楊過黯然銷魂心境,依舊是徒有其表而已。

寫到這已經很明瞭,金庸先生在兩部小說裡描寫了劍魔獨孤和他的武學《獨孤九劍》,先是在《神鵰》中用五種武器描繪出獨孤求敗的武學境界,後在《笑傲江湖》裡,則用精妙的劍招,烘托獨孤求敗的技藝。一個始於內涵境界,一個浮與表面和形式,孰強孰弱,一目瞭然。

所以從內功、劍境、劍意上領悟獨孤武學的楊過,實力遠遠勝過只會《獨孤九劍》劍招、不明劍境的風清揚和令狐沖,即便是同樣的使劍也足以吊打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