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用藥大全,盡在本文中

消化系統用藥大全,盡在本文中

消化系統藥物的正確使用

v助消化藥

助消化藥,本身大多為消化液中的主要成分,如稀鹽酸、胃蛋白酶、胰酶、澱粉酶、乳酶生等,適用於消化道分泌功能減弱或消化不良的患者,起到促進食物被消化的目的。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品種是“得每通”。

助消化藥的合理使用,應當注意:

ü胃蛋白酶必須在酸性條件下才能發揮作用,故常與稀鹽酸合用,但不宜與硫糖鋁等鹼性藥物同服。

ü乾酵母和乳酶生的不良反應較少,但也不可過量服用,腹瀉是常見的副作用。

ü胰酶所致的不良反應偶見腹瀉、便秘、噁心及皮疹,該類藥物在酸性條件下較易被破壞,所以最好服用腸溶衣片(能在鹼性的腸道環境中崩解析出),不可咀嚼,應用水溫不高的開水送服,整片吞服。

ü抗菌藥物和吸附劑可抑制助消化藥的藥物活性,甚至導致藥物失效,因而助消化藥物不宜與抗菌藥物(如四環素、紅黴素、氟喹諾酮類、黃連素等)或吸附劑(活性碳、鐵劑、鈣劑等)聯合使用,如一定要合用應至少間隔2~3小時。

ü特別提醒:多潘立酮(嗎丁啉)是增加胃動力藥物,主治噁心嘔吐,並非助消化藥,應於餐前15~30分鐘服用(普通助消化藥物只有在消化不良症狀出現後才會服用,所以一般為餐後服用),且短時間、小劑量用藥。

v抗酸藥及抗消化性潰瘍藥

ü抗酸藥

抗酸藥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容易發生便秘或腹瀉及長期服用後引起的磷元素缺乏。一般須在胃內容物排進小腸後,胃內較空時服用才能充分發揮該類藥物的抗酸作用,故餐後及臨睡前服用效果最佳。

ü胃酸分泌抑制藥

胃酸分泌抑制劑又可分為H2受體拮抗劑、M1膽鹼受體拮抗劑、促胃液素受體拮抗劑、胃壁細胞質子泵抑制劑。是目前臨床上使用最為廣泛的一類消化系統藥物。

促胃液素受體拮抗劑,如丙谷胺,其結構與促胃液素相似,可競爭性拮抗促胃液素受體,減少胃酸分泌,從而起到對於胃黏膜的保護作用。

ü胃黏膜保護劑

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婦女禁用鉍劑。另外,硫糖鋁及鉍劑只有在酸性環境中才可以產生保護胃及十二指腸黏膜的作用,故不宜與鹼性藥物合用。H2受體阻斷劑、質子泵抑制劑能使胃酸分泌減少,從而干擾硫糖鋁及鉍劑的吸收,故一般不宜聯合使用。還有,為防止鉍離子發生中毒,不宜聯用兩種鉍劑。

ü抗幽門螺桿菌藥

v瀉藥和止瀉藥

ü瀉藥

以硫酸鎂為例,其在腸道一般難以吸收,大量口服後形成的高滲透壓能阻止腸內水分的吸收,擴張腸道,刺激腸壁,從而促進腸道蠕動。一般應空腹服用,並大量飲水,2~8小時內即會發生下瀉作用,排出液體性糞便。硫酸鎂的導瀉作用劇烈,故臨床主要用於排除腸內毒物及服用某些驅蟲藥後連蟲帶藥的一起排出,有時可能會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和失水。月經期、妊娠婦女及老人慎用。

ü止瀉藥

思密達對消化道內的細菌、病毒及其產生的毒素、氣體具有極強的吸附作用,從而起到止瀉的目的,但它強大的吸附作用也會作用於同服的藥物,比如能快速吸附氟哌酸的成分和培菲康中的活性益生菌並與之結合,使這兩種藥物的成分無法被胃黏膜充分吸收,藥效自然大打折扣。所以,在服藥時,胃藥、止瀉藥應儘量與抗菌藥物分開服用,如確需同時服用,也應該把時間錯開,至少與其他藥物間隔1小時後再服用,培菲康等調整腸道菌群平衡的藥物則應跟抗菌藥物相隔2小時後再服用。

v胃腸動力藥

以嗎丁啉為例,可以直接作用於胃腸道上的多巴胺受體,增加胃腸道的蠕動和張力,促進胃排空,增加胃竇和十二指腸的運動,協調幽門收縮,從而起到抑制噁心嘔吐的目的。嗎丁啉在中國是甲類非處方藥物(OTC藥物),患者可以不憑藉醫生處方直接到有資質的藥店購買,換言之其安全性還是相對較好的。但關於嗎丁啉的爭議不斷,2015年1月20日,加拿大衛生部發布通告,稱該藥會小幅增加嚴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的風險。藥師專業建議:短時間、小劑量服用該藥,每日不要超過30mg,連續使用不要超過7天。

瞭解消化系統藥物的特點併合理、安全用藥非常重要。尤其對於老年人而言,隨著年齡增長,各個器官地功能均會有所減退,消化

功能更是大幅度下降,常會出現便秘、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事實上,根據症狀可以適當服用促進胃腸動力藥和導瀉藥,但應注意選擇作用比較緩和的藥物,否則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藥物蓄積並造成機體脫水,內環境紊亂等嚴重情況,而且不宜長期服用。另外,平時生活中如能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平和心態、舒緩壓力,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消化系統用藥大全,盡在本文中

消化系統用藥大全,盡在本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