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萬學區房涼了?北京新政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前些天一位家長花1100萬買了一個北京地下室,只為讓孩子能獲得該學區的入學名額。

當我們還在討論天價學區房值不值的時候,一則新政的來臨讓北京天價學區房或成為歷史。

北京的學區房真的涼了

有一句話能代表學區房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芯片靠研發,研發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靠學區房。”

近日,北京2018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公佈,海淀區、東城區的新購“學區房”登記入學都將受到限制。

也就是說,北京部分具有溢價的學區房,將直接受到最新政策影響。

其中多校劃片的政策成了亮點,也就是說,一個片區裡將會對應多所中小學。

1000萬學區房涼了?北京新政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西城區:“小學入學新增“學區派位入學”方式。根據規定,法定監護人在西城區具有獨立產權房或租住公房的北京個人居民戶籍適齡兒童,若所在學區有學區派位入學計劃,可報名參加,通過計算機派位方式確定入學結果。”

海淀區:“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區新登記並取得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的住房用於申請入學的,將不再對應一所學校,實施多校劃片。”也就是說,2019年以後新買的房子將不再對應固定的小學。

豐臺區:今年也將在部分學校實行購置“二手房”房主子女多校劃片方式派位入學,也就是“搖號入學”。

通州區:“針對“人戶分離”情況,規定明確,在學校招生範圍內戶口與住房地址不一致的新生,以住房地址為主入學。”

其中,優質學校集中的東城區和海淀區,在執行多校劃片政策後,被認為將較大地影響上述兩個城區的學區房價格。

這一連串政策一出,意味著很多北京老住戶的房子將不再擁有學區房的光環,直接脫離學區房屬性!

北京政策會蔓延到全國嗎?

在“房住不炒”和“淡化學區房”這個大背景下,北京的政策向全國推廣是大趨勢。

此次政策調整影響之大,直接將之前的“學區房”概念打破。使住宅進一步褪去教育資源所賦予的“光環”,並著力遏制了“天價學區房”的熱度。

雖然短期內房價不能立馬改變,但政策的實施,正逐漸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巨大價差問題。

這樣的政策下,也隱藏了一定的風險。

1000萬學區房涼了?北京新政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在三四線城市,有很多北上廣深開的分校,多校劃片有可能會帶來腐敗的風險。

假設某小區有30個孩子入學,原本是30個去附近普通小學,這時候忽然給了5個名校的入學指標,應該給誰呢?自然會引發一些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問題。

教育和醫療一樣,承擔了許多本來不應該由教育承擔的社會平等的職能。

雖然此時學區房的屬性被淡化,但學區價值增長的趨勢不一定能被抑制。

好學校≠坦途人生

家長為了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耗費了太多的心血。

更多時候,學區房並不是對孩子未來的保證,更像是父母解決焦慮的方法。

學歷不一定能打開繼續向上攀爬的階級通道,但一套一二線城市的學區房,卻極有可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學校的差異導致了學區房價格的升高,而學區房的高價格又將反過來擴大學校的差異。

高不可攀的學區房價格,將重視孩子成長教育的中產和為了生計疲於奔命的窮人分割開來。

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區域,就讀不同的學校。面對的是不同的師資,不同的階層,不同的社交圈子。

學區房帶來的階級意識,更能刺激焦慮的父母,心甘情願地掏錢。

大多數父母選不了學校,選不了老師,也很少陪伴孩子。似乎除了學區房和補習班外,他們無法再給孩子更多的東西。

其實,真正能夠為孩子未來助跑的,是父母的教育。

花時間陪伴孩子,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帶他們認識這個世界,教他們如何待人接物,孩子與父母都會有所收穫。

1000萬學區房涼了?北京新政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在長沙地鐵上有這樣暖心的一幕:寶寶坐地鐵時問地上的腳印是用來幹嘛的,爸爸耐心的給他解釋說是用來排隊的。然後一家人整整齊齊的排好隊給孩子做示範。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與其為孩子爭取好的起跑線,不如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人生是場馬拉松,沒有任何一場馬拉松,是由起跑好壞決定的。

新手註冊拿880元紅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