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中東——伊朗用這招挖阿拉伯的牆角,成效顯著

近期,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伊核協議自2015年7月20日簽訂至今,還沒走過三個年頭就被美國攪得渾濁不清。這可苦了伊朗,才剛剛擺脫嚴厲制裁沒多久,又要被美國製裁,打回原形。

伊朗核問題並不是近期才出現,早在20世紀50年代,伊朗便開始核能源開發活動。因當時正處在美蘇爭霸的國際環境中,美國需假伊朗之手來牽制蘇聯,以維護其中東主導者的地位,美伊形成了親密的同盟關係,當時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也支持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不過,隨著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導致了親美政府垮臺。與此同時,隨著阿拉伯國家石油與美元的結合,美國也在大力扶持阿拉伯國家,可是,這卻不符合伊朗的根本利益。在北線蘇聯和西線阿拉伯國家的外部壓力下,新生的伊朗政府不再親美,以減輕蘇聯放鬆壓制伊朗的力度。而伊朗作為中東最大的地緣大國,地緣潛力巨大,一旦中東呈現出伊朗一家獨大的局面,伊朗整合伊斯蘭國家,一統伊斯蘭的宏圖也極有可能實現,而那時,美國就在沒有那個能耐再主導中東地區了。為了防患於未然,美國必須壓制伊朗,通過扶持阿拉伯國家來達到制衡的目的。美伊關係惡化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直到伊核協議簽訂前夕,伊朗長期受到美國的壓制和制裁。

伊斯蘭革命後,新生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權面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那麼,要如何應對呢?

答案是採取政教合一制度。

血戰中東——伊朗用這招挖阿拉伯的牆角,成效顯著

所謂的政教合一是指政權和教權合二為一的政治制度。一般來說國家元首和宗教領袖同為一人,政權和教權由一人執掌;國家法律以宗教教義為依據,宗教教義是處理一切民間事務的準則。現今人們比較熟知的政教合一國家如天主教政教合一的梵蒂岡,另外就是伊朗。

在政教合一的架構下,伊朗國家實權掌握在什葉派教士手中,教士首領的最高精神領袖,掌握伊朗的軍權和決策權。

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是一個高度世俗化國家,深受西方文明的影響,而之後採取了政教合一,且快四十年裡,還能屹立不倒。

雲石君就伊朗實行政教合一的具體原因作分析。

前文也提到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的大背景,這裡不再贅述。

親美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後,新生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廢除了美伊同盟,想與蘇聯和解,來全力應對以伊拉克為首的阿拉伯國家的進逼。

不過,與美國決裂後,伊朗並未與蘇聯成為盟友,獲得蘇聯的支持。而伊朗還要遭受美國的嚴厲制裁,兩伊戰爭,更是損失慘重,國力衰退明顯,內憂外患重重。

既然伊朗找不到外援來對抗阿拉伯國家,那麼,就只有自食其力。不過,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將社會資源儘可能集中到國家手中,以應對外部危機,說白一點就是:搜刮民脂民膏用作軍餉,鼓動壯丁參軍。

血戰中東——伊朗用這招挖阿拉伯的牆角,成效顯著

那麼怎樣才能實現呢?

直接動用世俗權力去強迫人民,小國可想而知,“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若去強搶,那社會矛盾又會加劇,內部不安定,何以掃四方?

既然,來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打感情牌,讓民眾心甘情願奉獻。

而用帶有原教旨主義色彩的保守意識形態做紐帶,一方面可以在道德層面壓制人民的生活需求,進而最大限度的集中內部資源用作對外博弈;另一方面可利用中興伊斯蘭的宗教狂熱,激發人民的聖戰情節。

雖然,用意識形態最紐帶更有效,可是,這畢竟是一個思想意識問題,需要時間來消化吸收,而強大的外部壓力下,這種方式顯得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為了最快、最深入推動意識形態的作用,伊朗的權力架構只能通過宗教掌權的方式來實現。

從歷史來看,伊斯蘭革命爆發前,世俗權力也無法應對伊朗嚴峻的外部形勢,這就為宗教勢力趁勢上臺提供了內部契機。

而伊朗實行政教合一,對與阿拉伯的博弈也大有好處,伊朗可以用宗教來挖阿拉伯國家的牆角,其中包括敘利亞和伊拉克。

眾所周知,伊斯蘭教的遜尼派佔比遠高於什葉派,而這個中東最大的地緣國家,伊朗卻是什葉派的大本營,而伊拉克與敘利亞與什葉派關聯不小。

當時的伊拉克,雖是遜尼派的薩達姆掌權,但什葉派在伊拉克的佔比已過半,且集中在兩河流域這個伊拉克核心地帶。敘利亞的什葉派雖不到兩成,但執政的阿薩德政權卻是什葉派。他們可都是中東大國

如果伊朗能將伊拉克和敘利亞策反,那麼,伊朗外部形勢也就會大大改善,那時,伊朗如虎添翼,離主導中東的時日也就不遠了。

三個國家是獨立個體,伊朗是波斯族系,而敘利亞和伊拉克卻是阿拉伯系,不能靠民族國家為紐帶來拉攏他們。而以宗教勢力作為紐帶的話,伊朗作為什葉派宗主,會得到拉克什葉派和敘利亞掌權的阿拉維派的好感。

既然要用宗教認同來經營中東,分化阿拉伯國家,伊朗就需用教權高於政權的政教合一體制來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

血戰中東——伊朗用這招挖阿拉伯的牆角,成效顯著

而經過三十多年的檢驗,伊朗實行政教合一是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現在的伊朗、敘利亞政府和什葉派掌權的伊拉克,三國合作親密,當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共同的國家利益。但不可否認,什葉派的共同性也在其中穿針引線。

至於伊朗政教合一的未來,雲石君認為,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依舊會存在並延續。一則是這三十多年來,時間證明了這種體制的有效性,二則,在中東格局沒有變化之前,美國也會長期打壓伊朗,阿拉伯王權國也會對抗伊朗,在這樣的局勢下,政教合一的體制更利於發動國民。

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伊朗的政教合一體制看似是被當今民主思潮為主的社會所不屑的,但是,它對伊朗卻是有效的,是符合伊朗國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