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一词是怎么来的

“书香”一词是怎么来的

古人爱书,常在书籍中放置一种草,以防蠹虫咬噬书籍。这种草有香味,夹有此草的书籍打开时香气袭人。据说,“书香”一词最早就是这么来的。这种神奇的草名字叫“芸”。最早记载这种草的是《礼记》。《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注:“芸,香草也。”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亦云:“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

“芸”是一种什么草,古人的记载语焉不详。《说文解字》:“芸,艸也,似目宿。”《梦溪笔谈》则谓其“叶类豌豆”。其后的文章,还有 “韭菜叶”、“卵形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至深裂”,等等。可见,被称作“芸”的应不止一种植物。沈括说“谓之七里香者是也”,但据粗略统计,本草中有“七里香”之名者不下二十种。

“书香”之典因芸草而来,“芸”遂与书籍结了缘,一些与书有关的事物,纷纷有了与“芸”连接的称谓。如“芸轶”和“芸编”成了书的雅号,“芸窗”和“芸馆”成了书斋的异名,校书郎被称为“芸香吏”,专司典籍的秘书省有了“芸省”、“芸香阁”的别称,等等。

芸草有同名异物现象存在。现在已知,至少有三种植物与芸草有关联。

一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此物以韭叶芸香草之名始载于《滇南本草》,为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功能解表,利湿,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咳嗽气喘等。因其有香气,植物名和药材名又都叫芸香草,故很可能与芸草发生混淆。

二为芸香科植物芸香,药材名为臭草。《本草纲目拾遗》引石振铎《本草补》云:臭草“人以手捋之,便臭气拂拂,亦非秽污朽腐可比也”。所述者即为本种。功能祛风清热,活血散瘀,消肿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小儿高热惊风、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热毒疮疡等。因其植物名为芸香,故亦易同芸草相混。

三为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属多年生草本。民间虽也称其为“芸香草”,但历代本草均未见有“芸香”或“芸香草”之类名称的文字记载。功能解表,止痛,行气,驱蛔。用于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痛、胸腹胀满、蛔虫病等。

据《梦溪笔谈·辩证一》描述,芸草“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经鉴别,禾本科芸香草叶片狭线形,别称韭叶芸香草、细叶茅草等,与“叶类豌豆”之说相去甚远。芸香科芸香药材名为臭草,所含挥发油有难闻的气味和刺激性,显与“书香”之典相悖;其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至深裂,也与“叶类豌豆”不符。

报春花科灵香草虽无“芸香”、“芸香草”等异名,但其性状与文献的描述最为接近。尤其是,干燥后的灵香草有浓烈而持久的香气,这是无可撼动的识别特征。且在三种植物中,唯灵香草有“七里香”的别称。经与有关部门留存的样品对照,确认灵香草就是古人藏书辟蠹的“芸”。

就叫它芸草吧。毕竟,“芸”与书籍结了缘,有那么多与“芸”有关的带着书香的词呢。

其实草木本没有名,因了人的缘故,有了名,有的还有了“芳名”。

“书香”一词是怎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