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爱上喝茶,自然也爱上茶具。喝茶没有好的器皿算是了无生趣。

张先生买过几套仿汝窑茶具。青色釉,玲珑细腻,宋徽宗曾称赞汝窑的美“雨过天青色,这般颜色做将来”,民间又有“湖映天蓝”的说法。颜色真是美极了,热烈又不浓艳。器形简单古朴,有古人推杯换盏之感。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家中的仿汝窑茶具

尔本的留学几年,没买过什么做留念,就带回几个小碟子和几幅画,算是聊以纪念。

单看国外的茶具,真是赏心悦目的美。一个带回来的碟子盘底印有“大日本”字样,镶金边,手绘图案,就连远山薄雾都绘制的细腻动人。另外两个小碟子是典型英式下午茶的风格,骨瓷薄而剔透,色彩浓艳,自然明快。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墨尔本带回来的小碟子

此我和张先生开始了对瓷器的热爱。去了离西安最近的耀州窑也是想去看看曾经盛极一时的瓷器究竟是什么样。

耀州窑在离西安车程一个小时的铜川,在古代铜川又称同官,宋代隶属耀州,而宋代的耀州窑达到顶峰,所以文献记载中把这里的瓷窑统称“耀州窑”,所烧瓷器叫“耀州瓷”。

开车深入陈炉古镇,翻山越岭走进耀州窑,沿着崎岖山路,悬崖峭壁,道路狭长。

间隙有大车驶过,多是运煤。耀州离铜川极近,铜川以出产煤炭著称,为耀州窑的烧制提供燃料。

同时耀州窑制瓷原料是坩土,就是就地取材。原料和燃料这两个因素是耀州窑拥有盛极一千多年的“十里窑场”。

说起“十里窑场”其实具体讲的是黄堡镇,《同官县志》写到当时的黄堡镇:“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也。”

自宋元战乱,黄堡镇作为耀州窑的中心窑场转移到陈炉地区,延续着耀州窑的主要生产工艺如泥制、拉坯、烧成等,自此陈炉炉火不息至今。也正是这点吸引我们驱车前往陈炉古镇看看那不绝的炉火。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山间和陈炉古镇一撇

照官方参观路线,来到一处,门头有点民国建筑的风格,典型的砖混结构,青瓦白墙,飞檐拱壁。木门半掩,野草乱生,门匾写有篆书“耀州窑场”,吸引我们进去。

这算是一处烧窑遗址,马槽、拴马桩到处横放,可想当时繁盛时,车队马夫不断,穿越山峦,把一摞摞耀州瓷送往各地。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烧窑遗址

了李家瓷坊,算是颇负盛名,从唐代生产延续至今炉火不灭。

比起南方瓷器,耀州瓷的原料坩土较粗糙,胎土颗粒稍大,由于陶洗不精细,坩土中的杂质较多,胎中所含的颗粒状铁元素烧成后为釉下小黑斑,使瓷器不够匀净、光洁。

烧制后,器皿厚重,因其收缩性为10%,稳定性较差。

历代以来,少有烧制有盖子的器皿。随手拿起李家瓷坊的水壶,盖子都无法完整贴合壶口。

和院子里人攀谈起来,不知是不是老板。

“你们怎么不改良技术,或者参杂些其他原料?比如汝窑以名贵玛瑙为釉。耀州瓷可以混入其他地方的原料,像景德镇的高岭土。”

“放了其他土壤就不是这个味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前的东西。我们家是专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瓷器。”

言外之意,满是骄傲和自豪。

看来如今的耀州瓷以仿制古品为胜,多仿制宋代耀州窑青釉倒注壶。

倒注壶是耀州窑的巅峰之作,体现耀州瓷典型的刻花技艺,又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所谓倒注壶就是必须从壶的底部注入酒水,采用“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原理”。

仔细想想,如今的耀州窑真是没落的不像话。难道千年炉火只为一个复制品?耀州的子子孙孙们真是躺在祖辈的余荫下。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宋代耀州窑青釉倒注壶

耀州窑依旧采用传统的叠烧方法。叠烧是瓷器的一种烧制方法。瓷器上的釉在烧制过程中是完全熔融的,而且具有流动性,冷却后会黏在一起。叠烧避免了黏连但是也造成了不美观的碗底,有一圈没有上釉,时间长了也容易脏,非常难看。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叠烧方法导致的不美观逐渐被淘汰。简单说来,看看博物馆里的藏品哪里有不满釉的器皿?到自家用的瓷器也没有不满釉的现象。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着交通便利,技术日臻完善,关中地区早已可以用上釉质细腻,通透的瓷器。耀州瓷好像历史遗骸一样,只适合观赏。

北宋时期,烧制青釉瓷,为“贡窑”,达到耀州窑鼎盛时期。在《宋史·地理志》和《元丰九域志》都有耀州窑作为“贡瓷器”的记载。

自宋以来,官窑地位确定,风格为之一变。耀州窑自然沦为普通窑场,供给普通百姓。最常见的莫过于平日我们在外吃饭用的面碗、凉皮碗。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图左:宋代耀州窑青釉刻花瓶 图右: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玉壶春瓶

出门旅游定要带些纪念品,算是到此一游的痕迹。在一家衰败的国营老厂(陕西铜川中国耀州窑陈炉陶瓷总厂 )里挑来挑去,张先生就挑中两个碗,一个盘子,两个老式烟灰缸。不抽烟的张先生,在看门大爷的鼓动下买了两个烟灰缸,说是七十年代老物件,以后再也不会有了。说的张先生芳心萌动,非买不可。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在国营老厂买的盘子和碗

们买的碗给家人看,我妈说:这不就是外面吃面的碗。因此也有陈炉粗瓷的说法。南宋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中提到“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然极粗朴不佳,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

没过几日,去拜访一位长安画派的版画大师,在他的书柜里看到一个倒流壶,拿来一看,底部印有“李家瓷坊制”,问起来说是一位朋友送的。如今文人之间相赠都要用李家瓷坊仿制的倒流壶,不知该喜该悲?

我去陈炉古镇看耀州瓷,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  周末去哪

▲某处人家说是最好的耀州瓷

    热爱西安的旁


分享到:


相關文章: